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5914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包括蜗杆轴、齿轮、转块、齿轮盘、轴头、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固定座,其中齿轮安装在转块上且陷于转块、齿轮盘和轴头内,齿轮与蜗杆轴传动连接,蜗杆轴一端安装在齿轮盘内,另一端与第一驱动器连接,转块一端与齿轮盘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连接,轴头安装在齿轮盘上,转块、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均安装在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无需人力即能对布料位置进行调整,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好,且能进行较高精度的调整,工作可靠性强。

Worm mechanism of sew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orm gear mechanism of a sew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worm shaft, gear, gear wheel, shaft, rotating block, a first driver, a second driver and a fixed seat, wherein the gear is installed on the rotating block and a rotating block, gear wheel and axle, gear and worm drive shaft connection, worm shaft one end is arranged on the gear plat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rive block at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wheel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drive shaft connection, mounted on the gear wheel, a rotating block, the first driver and the second driver are installed on the fixed se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cloth position without manpower, high automation, high efficiency, good safety, high precision adjustment, and good operation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的蜗杆机构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的设计,特别是一种缝纫机的蜗杆机构。
技术介绍
缝纫机是一种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布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布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目前其大量使用于制作衣服上。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缝纫加工逐渐变为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加工,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由于缝纫的关键是保证缝纫机在布料上缝纫位置的准确,因此布料在进料时保证在缝纫机上位置的稳定是自动化缝纫机必须面临的问题。目前,不少缝纫机是先将布料的边缘缝合,使得布料形成环状,再通过将环状的布料的两端分别套在两转轴上,利用转轴转动,带动布料进料,同时缝纫机进行缝纫,当布料转过一圈,缝纫机即可完成对整个布料的缝纫。但是,由于常规的转轴仅为一根光轴,用户在将布料套在转轴上后,容易出现套后位置不理想,且在缝纫时,转轴上的布料也容易移位,而对于布料位置的调整,通常只能通过人工实现,效率低,安全性差,微调难度大,调整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容易造成加工后的成品美观性和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包括蜗杆轴、齿轮、转块、齿轮盘、轴头、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固定座,其中齿轮安装在转块上且陷于转块、齿轮盘和轴头内,齿轮与蜗杆轴传动连接,蜗杆轴一端安装在齿轮盘内,另一端与第一驱动器连接,转块一端与齿轮盘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连接,轴头安装在齿轮盘上,转块、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均安装在固定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轴头、齿轮盘和转块能用于布料的套装,而第二驱动器能实现上述部件的转动,以实现布料的进料,同时,安装在转块上齿轮会被布料所覆盖,并且第一驱动器能转动蜗杆轴,以此带动齿轮的转动,从而使得齿轮的运动能带动布料的运动,以随时调整布料的位置,由此克服布料在刚套装时或者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移位,错位。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无需人力即能对布料位置进行调整,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好,且能进行较高精度的调整,工作可靠性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块设有第一齿槽,齿轮盘设有第二齿槽,轴头设有第三齿槽,其中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和第三齿槽相匹配,第一齿槽的宽度、第二齿槽的宽度和第三齿槽的宽度均稍大于齿轮的厚度,齿轮陷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和第三齿槽中。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和第三齿槽的设置能限制齿轮的轴向位置,减少齿轮的轴向窜动,保证齿轮的工作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两安装槽位置相对应。齿轮采用对称式安装能保证齿轮的旋转稳定性,并减少齿轮的窜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连接块,其中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齿轮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中,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块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中。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设置能保证齿轮的安装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块设有第一轴孔,第二连接块设有第二轴孔,齿轮通过转轴一侧安装在第一轴孔内,另一侧安装在第二轴孔内。通过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设置能便于实现齿轮的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槽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槽,其中齿轮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块安装在两个安装槽内。对称式安装能保证齿轮的旋转稳定性,并减少齿轮的窜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齿轮为多个,多个齿轮绕转块中心均匀分布。由此,能使布料各部分在受力时更为均匀,防止布料只有一端受力,而导致该端受拉扯过度而被损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器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轴连接。联轴器的设置能保证第一驱动器和蜗杆轴的连接可靠性,并保证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能很好地传递到蜗杆轴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器通过皮带与转块连接。皮带传动平稳,并提高第二驱动器和转块间的传动距离,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未安装固定座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蜗杆、齿轮和转块的连接的正视图。图4为图3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蜗杆、齿轮和转块的连接的左视图。图5为图1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转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转块的左视图。图7为图1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齿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轴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9,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包括蜗杆轴1、齿轮2、转块3、齿轮盘4、轴头5、第一驱动器6、第二驱动器7、固定座8和连接块9。第一驱动器6和第二驱动器7均为电机,第一驱动器6和第二驱动器7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座8上。转块3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座8上,且其一端通过螺栓与齿轮盘4连接,另一端通过皮带71与第二驱动器7连接。转块3上设有第一齿槽31,齿轮盘4上设有第二齿槽41,轴头5上设有第三齿槽51,第一齿槽31、第二齿槽41和第三齿槽51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匹配,且第一齿槽31的宽度、第二齿槽41的宽度和第三齿槽51的宽度均大于齿轮2的厚度。另外,第一齿槽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安装槽32和一个与该第一安装槽32相对称的第二安装槽33。连接块9则包括第一连接块91和第二连接块92,第一连接块91上设有第一轴孔911和第一安装孔912,第二连接块92上设有第二轴孔921和第二安装孔922,第一轴孔911的中心线、第二轴孔921的中心线和齿轮2的中心重合。第一轴孔911、齿轮2和第二轴孔921能通过转轴连接,并且第一安装孔912和第二安装孔922内能设置螺栓使得第一连接块91能固定在第一安装槽32内,第二连接块92能固定在第二安装槽33内,即每个齿轮2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块91安装在第一安装槽32中,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块92安装在第二安装槽33中。安装后的齿轮2分别陷于第一齿槽31、第二齿槽41和第三齿槽51中,并能在里面作转动运动。蜗杆轴1上设有和齿轮2的齿相匹配的螺纹,齿轮2的齿与蜗杆轴1上的螺纹连接,且蜗杆轴1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盘4内,另一端通过联轴器61与第一驱动器6连接。另外,蜗杆轴1还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块3内,以使蜗杆轴3能被转块3所保护。另一方面,为了让齿轮2的施力均匀,齿轮2设置为八个,并使得连接块9、转块3上的第一安装槽32和第二安装槽33的数目与其对应,以此使得八个安装后的齿轮2绕转块3中心均匀分布。本技术使用时,将固定座8通过螺栓安装在缝纫机上,布料能套装到转块3的位置,当布料的位置符合需要时,第二驱动器7工作,第二驱动器7通过皮带71带动转块3转动,转块3上的布料也随之转动,以此实现布料的进料。而当布料在套装时或者缝纫过程中出现位置错误时,启动第一驱动器6,第一驱动器6带动蜗杆轴1转动,蜗杆轴1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的齿能拉动布料移动,以此调整布料的位置,直至布料的位置符合需要,则关闭第一驱动器6,齿轮2不再转动,布料即能进行正常加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缝纫机的蜗杆机构

【技术保护点】
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杆轴(1)、齿轮(2)、转块(3)、齿轮盘(4)、轴头(5)、第一驱动器(6)、第二驱动器(7)和固定座(8),所述齿轮(2)安装在转块(3)上且陷于转块(3)、齿轮盘(4)和轴头(5)内,所述齿轮(2)与蜗杆轴(1)传动连接,所述蜗杆轴(1)一端安装在齿轮盘(4)内,另一端与第一驱动器(6)连接,所述转块(3)一端与齿轮盘(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7)连接,所述轴头(5)安装在齿轮盘(4)上,所述转块(3)、第一驱动器(6)和第二驱动器(7)均安装在固定座(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杆轴(1)、齿轮(2)、转块(3)、齿轮盘(4)、轴头(5)、第一驱动器(6)、第二驱动器(7)和固定座(8),所述齿轮(2)安装在转块(3)上且陷于转块(3)、齿轮盘(4)和轴头(5)内,所述齿轮(2)与蜗杆轴(1)传动连接,所述蜗杆轴(1)一端安装在齿轮盘(4)内,另一端与第一驱动器(6)连接,所述转块(3)一端与齿轮盘(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7)连接,所述轴头(5)安装在齿轮盘(4)上,所述转块(3)、第一驱动器(6)和第二驱动器(7)均安装在固定座(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蜗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3)设有第一齿槽(31),所述齿轮盘(4)设有第二齿槽(41),所述轴头(5)设有第三齿槽(51),所述第一齿槽(31)、第二齿槽(41)和第三齿槽(51)相匹配,所述第一齿槽(31)的宽度、第二齿槽(41)的宽度和第三齿槽(51)的宽度均大于齿轮(2)的厚度,所述齿轮(2)陷于第一齿槽(31)、第二齿槽(41)和第三齿槽(5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奎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