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UK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2056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6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良好地进行摺边缝制。在将被缝制物(C)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C1)向非折回部分(C2)缝合的缝纫机(10)中,具备:辊机构(30),该辊机构(30)具备第一辊对(31)、第二辊对(32)以及对第一辊对和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33、34),该第一辊对(31)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32)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控制装置(90),其控制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

Sew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dge sewing. In the sewing matter (C) of the edges of the back part (C1) to non back part (C2) sewing machine suture (10), includes a roller mechanism (30), the roller (30) having a first roller (31), second (32) and to roll on the first and two feed motor and second rollers of the first roller of independent driving (33, 34), the first roller (31) and transported downstream to the feed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needle sid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feed direction upstream side sewing sewing material will be on a roll of the second. (32) and is transported to the feed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downstream side in the needle position of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feed direction of sewing material will be on a sewing clip; and a control device (90),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and two feed mo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feed speed, to be tension control of sew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摺边缝制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适合于摺边缝制的缝纫机,该缝纫机在衣服的筒状部、开口部,以将其开口缘部折回而将折回后的部分沿开口缘部绕回的方式进行缝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摺边缝制大多是针对内衣、体恤等具有伸缩性的衣料进行的。如果将如上所述的具有伸缩性的衣料通过进给齿进行输送,则相比于与进给齿直接接触的送回部分,与布料压脚接触的非折回部分发生延迟,在发生扭转的状态下进行缝制,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完成品发生褶皱等而导致缝制品质的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7818号公报当前,为了减少上述扭转,作业者一边将衣料的与落针位置相比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部分拉拽一边进行缝制,由此对送回部分和非折回部分的差进行抑制。但是,该方法在缝制过程中,作业者必须持续对衣料进行拉拽,受到该作业的约束,因此无法进行下一个缝制的准备作业等,导致作业效率的降低,并且导致作业负担的增加。另外,由于通过手动作业进行衣料的拉拽作业,因此摺边宽度(折回部分的宽度)不稳定,由于作业者的技能而有时发生缝制品质的降低。特别地,在对形成于表面布料和背面布料之间的开口的缘部进行摺边缝制的情况下,有时布料的形状、状态、布料种类不同,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摺边宽度的变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良好的摺边缝制的缝纫机,具有下面的(1)~(5)的任意的特征。(1)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辊机构,该辊机构具备第一辊对、第二辊对以及对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该第一辊对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所述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2)根据上述(1)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之间,具备:上传送带机构,其从上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下传送带机构,其从下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3)根据上述(2)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以及第二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所述下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下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下传送带;以及第二下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下传送带。(4)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具有缝制宽度调节机构,该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具备:折回板,其配置于所述折回部分和所述非折回部分之间;第一及第二夹持辊,它们从上下夹着所述折回板的上侧的所述非折回部分和下侧的所述折回部分;以及辊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能够分别围绕沿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心线旋转地进行支撑,并且沿所述中心线方向使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彼此向反方向移动,所述缝纫机具备:宽度检测部,其对所述折回部分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与由所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折回部分的检测宽度对应地,对由所述辊移动机构实现的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夹持辊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5)根据上述(4)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具备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沿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对所述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的位置进行调节。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装置对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第一辊机构的进给速度和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辊机构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而进行针对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因此不依赖人手,能够对被缝制物稳定地持续施加张力,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且有效地抑制扭转的发生。另外,由于通过第一辊机构和第二辊机构对被缝制物施加张力,因此能够减少对作业者的技能的依赖,而将缝制品质稳定地维持为高品质。另外,由于作业者不受约束,因此能够并行地进行准备作业等其他作业,能够使缝制作业的效率提高另外,在是与由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被缝制物的折回部分的检测宽度对应地对辊移动机构的第一及第二夹持辊的移动动作进行控制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夹持辊自由地对被缝制物的折回部分的宽度进行调整,因此能够维持为目标宽度而实现被缝制物的缝制品质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缝纫机的落针位置周边的斜视图。图3是宽度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4是宽度调节机构的侧面。图5是从布料进给方向观察布料引导部的图。图6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7是被缝制物的说明图。图8是通过缝制宽度调节机构实现的摺边宽度控制的流程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正视图。图10是图1的布料压脚周边的斜视图。标号的说明10、10A缝纫机11缝针15缝纫机电动机30辊机构31第一辊对32第二辊对33第一进给电动机34第二进给电动机40、40A上传送带机构41第一上传送带机构42第二上传送带机构50、50A下传送带机构51第一下传送带机构52第二下传送带机构60宽度调节机构61第一夹持辊62第二夹持辊63折回板64辊移动机构65位置调节机构67布料引导部90控制装置91CPU311第一上侧辊321第一上侧辊312第二下侧辊322第二下侧辊411第一上传送带411A上传送带412第一上传送带电动机415、415A抵接带轮421第二上传送带422第二上传送带电动机425抵接带轮511第一下传送带511A下传送带512第一下传送带电动机515、515A抵接带轮521第一下传送带522第二下传送带电动机525抵接带轮641、642支撑筒643支撑块645宽度调节电动机651位置调节电动机661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宽度检测部)662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宽度检测部)C被缝制物C1折回部分C2非折回部分C3折痕部分h摺边宽度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基于图1至图8,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进行说明。图1是省略缝纫机10的一部分的结构而图示出的正视图。该缝纫机是作为环缝缝纫机的一种的装饰缝缝纫机,对进行被缝制物的输送的结构施加了改良而成为特别适合于摺边缝制的构造。上述缝纫机10具备:针棒12,其在下端部对三根缝针11(在图1中仅图示出一根)进行保持;针棒上下移动机构,其使针棒12上下移动;打环器机构,其对穿过各缝针11的上线进行捕捉而与打环线进行缠绕;拉线器(spreader)机构,其沿三根缝针11的排列方向对装饰线进行拉线;布料压脚13,其在落针位置从上方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辊机构30,其具有第一辊对31和第二辊对32,该第一辊对31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32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辊机构,该辊机构具备第一辊对、第二辊对以及对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该第一辊对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所述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6 JP 2015-2041681.一种缝纫机,其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的折回部分向非折回部分进行缝合,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辊机构,该辊机构具备第一辊对、第二辊对以及对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该第一辊对在相对于落针位置的所述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该第二辊对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将所述被缝制物上下夹着而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所对应的进给速度,进行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之间,具备:上传送带机构,其从上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以及下传送带机构,其从下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送带机构具有:第一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上传送带;以及第二上传送带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上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正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