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251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在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具有弹性的金属片;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接触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分开时,为第三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保证火/零线输入动触片分别与火/零线输出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不致于电压偏低时会有吸合不良的现象;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

An electric leakage pro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eakage protector, a driving element, on top of the output of the moving contact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put dynamic contact limiting structure; the input metal sheet of the moving contact piece and the output of the moving contact piece is flexible; whe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movable contact dynamic contact, as the first driving element position;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input, the movable contact piece and the output of the moving contact piece will move to the second position, and reached equilibrium in a static state, while the output of the moving contact piece release reaction to ensure reliable 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ct points; when the input and output from the moving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point, third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able to reset the leakage protector in the premise of fire / zero line input dynamic contact respectively with fire / zero line output dynamic contact pressure between the contact piece, improves the organization flexibility, not to the low voltage will pull bad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leakage protection tripping the device, can realize the smooth trip cont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功率空调、热水器,大部分都使用了漏电断路器,在电路发生漏电故障时,实现漏电保护功能。在现有的漏电保护器中,尤其是电磁式漏电保护器,在其所采用的机芯组件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时,由于静触片一般是不动的,而动触片的弹性又有所限制,越到未端时,机构驱动元件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越大,从而会增加电磁线圈的负荷,当电压偏低时会有吸合不良的现象。二、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前述接触却又不能顺利脱扣。由于机芯组件在漏电保护器中是核心部件,一旦机芯组件不能正常工作,会导致整个机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器,在其所采用的机芯组件中,能够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保证零线输入动触片和火线输入动触片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和火线输出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不致于出现当电压偏低时吸合不良的现象;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在所述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所述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其特征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接触时,此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当输入动触点与输出动触点分开时,此时为第三位置,机构驱动元件作用力撤消,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通过自身的弹力释放而断开,输出动触片通过设置的限位结构保证释放的距离为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较优选地,漏电保护器,包括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磁环线圈架,在所述磁环线圈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和零线输出动触片,其中: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出动触点;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出动触点,在所述电路板上,在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火线输入动触片,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入动触点;在与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零线输入动触片,其中,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入动触点;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点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点能够接触和脱开,当火线输入动触点与火线输出动触点接触时,此时为火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火线输入动触片与火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火线第二位置;当火线输入动触点与火线输出动触点脱开时,此时为火线第三位置;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点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点能够接触和脱开,当零线输入动触点与零线输出动触点接触时,此时为零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的作用下,零线输入动触片与零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零线第二位置;当零线输入动触点与零线输出动触点脱开时,此时为零线第三位置;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外围设置有导磁框,所述线圈设置两引脚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磁框的顶部设置具有机构驱动元件,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的一端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磁框上的凸起的固定部件上,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和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其中,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能够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能够顶住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较优选地,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的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较优选地,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为对称布置,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能够同时分别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和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较优选地,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一端与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之间的弯曲状为圆弧状;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一端与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之间的弯曲状为圆弧状。较优选地,在所述磁环线圈架上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用于限制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的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的活动范围;在所述磁环线圈架上设置有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用于限制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的被悬臂设置的另一端的活动范围。较优选地,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上设置有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上设置有零线顶杆绝缘帽,所述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绝缘帽和所述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绝缘帽能够同时分别顶住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和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较优选地,所述线圈中设置有导磁铁芯。较优选地,火线输出端穿过所述磁环线圈架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接触并共同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零线输出端穿过所述磁环线圈架的中空部分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接触并共同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较优选地,所述漏电保护器包括上盖、后盖和底座,在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复位按钮和试验按钮。本技术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在漏电保护器的复位过程中,能在保证零线输入动触片和火线输入动触片分别与零线输出动触片和火线输出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减轻线圈的负荷,不致于出现电压偏低时吸合不良的现象;在漏电保护器的脱扣过程中,能够实现前述接触的顺利脱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的立体分解视图;图3A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的机芯组件的立体视图;图3B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的机芯组件的立体分解视图;图4A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处于复位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处于复位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漏电保护器处于断开状态下(即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盖1复位按钮孔101试验按钮孔102指示灯孔103底座2紧固螺钉孔201后盖3紧固螺钉孔301复位按钮4;试验按钮5;指示灯片6防水垫7防水垫复位按钮顶点701防水垫试验按钮顶点702复位/试验开关片8弹簧801内盖9指示灯导向孔901复位开关插孔902试验开关插孔903机芯组件10输出端支架1001零线输出端孔位1001A地线输出端孔位1001B火线输出端孔位1001C通孔1001D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零线输出端1004火线输出端1005导磁铁芯1006机构驱动元件1007限位条1007A机构驱动元件零线顶杆1007B机构驱动元件火线顶杆1007C拉簧1008导磁框1009导磁框孔1009A火线绝缘帽1010B零线绝缘帽1010C线圈1011线圈孔1011A磁环线圈架1012磁环中心孔1012A限位槽1012B零线输入动触片插孔1012C火线输入动触片插孔1012D零火线输出动触片限位条1012E零线输出动触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漏电保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1007)、输入动触片(1002、1003)和输出动触片(1013、1014),在所述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1012E、1012F);所述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其特征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当输入动触点(1002A、1003A)与输出动触点(1013A、1014A)接触时,此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当输入动触点(1002A、1003A)与输出动触点(1013A、1014A)分开时,此时为第三位置,机构驱动元件(1007)作用力撤消,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通过自身的弹力释放而断开,输出动触片通过设置的限位结构(1012E、1012F)保证释放的距离为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器,带有机构驱动元件(1007)、输入动触片(1002、1003)和输出动触片(1013、1014),在所述输出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输出动触片限位结构(1012E、1012F);所述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其特征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当输入动触点(1002A、1003A)与输出动触点(1013A、1014A)接触时,此时为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输入动触片与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达到平衡并处于静止状态,同时输出动触片释放反作用力以确保触点间的可靠接触;当输入动触点(1002A、1003A)与输出动触点(1013A、1014A)分开时,此时为第三位置,机构驱动元件(1007)作用力撤消,输入动触片和输出动触片通过自身的弹力释放而断开,输出动触片通过设置的限位结构(1012E、1012F)保证释放的距离为预先设定的安全距离(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芯组件(10),所述机芯组件(10)包括电路板(1015),其中,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设置有磁环线圈架(1012),在所述磁环线圈架(10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和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其中: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其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片(1013)呈弯曲状并具有弹性,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其另一端上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在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片(1014)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1015)连接的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片(100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在与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13)的相同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1015)连接的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其中,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片(100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另一端为悬臂设置且悬臂端部为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其中,所述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所述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能够接触和脱开,当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接触时,此时为火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火线输入动触片与火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火线第二位置;当火线输入动触点(1003A)与火线输出动触点(1014A)脱开时,此时为火线第三位置;所述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所述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能够接触和脱开,当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接触时,此时为零线第一位置,在机构驱动元件(1007)的作用下,零线输入动触片与零线输出动触片会一起移动到零线第二位置;当零线输入动触点(1002A)与零线输出动触点(1013A)脱开时,此时为零线第三位置;在所述电路板(1015)上,设置有导磁框(1009),所述导磁框(1009)中设置有线圈(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力张晓明林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