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756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包括柱子及梁,柱子包括中心连接件、第一连接板、若干第一原竹、若干第二原竹及若干第一套圈,其中,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钢管、若干第一固定板及若干第二固定板;梁包括若干第三原竹及若干第四原竹,其中,第三原竹及第四原竹分别位于第一套圈的两侧,各第三原竹固定于第一连接板一端的侧面,各第四原竹固定于第二连接板另一端的侧面,该连接节点不会原竹进行破坏,并且使用寿命长,承载力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全球木材资源缺乏的情况下,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同时,竹材纹理通直、色泽淡雅、材质坚韧,具有硬阔叶材的诸多优点,是生产室内门、家具、地板及各种构件的理想材料,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竹建筑拔地而起,然而现有竹建筑中的梁柱节点均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然而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对原竹进行打孔,导致原竹的强度被消弱,并且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经常会出现螺栓松动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梁柱节点的使用寿命及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不会对原竹进行破坏,并且使用寿命长,承载力较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包括柱子及梁,柱子包括中心连接件、第一连接板、若干第一原竹、若干第二原竹及若干第一套圈,其中,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钢管、若干第一固定板及若干第二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的中部穿过中心钢管的侧面,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对应一个第一原竹,一个第二固定板对应一个第二原竹,各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各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第一固定板的背面及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于中心钢管的侧面,第一固定板的正面为与第一原竹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一原竹内嵌于第一固定板的正面,第二固定板的正面为与第二原竹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二原竹内嵌于第二固定板的正面,第一原竹、第二原竹、中心钢管、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均套接于第一套圈内,且第一套圈的壁面穿过第一连接板的侧面;梁包括若干第三原竹及若干第四原竹,其中,第三原竹及第四原竹分别位于第一套圈的两侧,各第三原竹固定于第一连接板一端的侧面,各第四原竹固定于第二连接板另一端的侧面。梁还包括若干第三固定板及若干第二套圈,一个第三固定板对应一个第三原竹,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为对应第三原竹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原竹内嵌于对应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上,所有第三固定板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第三固定板中各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面上,第二组第三固定板中各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面上,第一连接板、各第三固定板及各第三原竹均套接于第二套圈内。梁还包括若干第四固定板及若干第三套圈,一个第四固定板对应一个第四原竹,第四固定板的正面为对应第四原竹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四原竹内嵌于对应第四固定板的正面上,所有第四固定板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第四固定板中各第四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面上,第二组第四固定板中各第四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面上,第一连接板、各第四固定板及各第四原竹均套接于第三套圈内。第一组第三固定板中的各第三固定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组第三固定板中的各第三固定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组第四固定板中的各第四固定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组第四固定板中的各第四固定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原竹的数目及第二原竹的数目均为3根。第三原竹的数目及第四原竹的数目均为6根。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采用刚性连接方式将梁与柱子相连接,具体的,第一固定板的背面及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均固定于中心钢管的侧面,第一原竹套接于第一固定板的弧面内,增加第一原竹侧面的受力面积,从而有效提高第一原竹的承载力,第二原竹内嵌于第二固定板的弧面内,从而有效提高第二原竹的承载力,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套圈将各第一原竹、各第二原竹及中心钢管相连接,避免对第一原竹及第二原竹进行开孔而影响其强度,另外,第一连接板的中部穿过中心钢管的侧面,各第一套圈穿过第一连接板的侧面,实现第一连接板的固定,第三原竹及第四原竹固定于第二连接板的侧面,实现梁柱连接节点的刚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对第一原竹、第二原竹、第三原竹及第四原竹进行打孔或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不对原竹进行破坏,从而有效提高原竹的承载力,使梁柱连接节点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的提高。进一步,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为与对应第三原竹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原竹内嵌于对应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上,从而增大第三原竹侧面的受力面,第四固定板的正面为与对应第四原竹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四原竹内嵌于对应第四固定板的正面上,从而增大第四原竹侧面的受力面。进一步,第一组第三固定板中的各第三固定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组第三固定板中的各第三固定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从而使第一连接板的受力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中心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原竹、2为第二原竹、3为第三原竹、4为第四原竹、5为第一套圈、6为第二套圈、7为第三套圈、8为第一固定板、9为第二固定板、10为第三固定板、11为第四固定板、12为第一连接板、13为中心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包括柱子及梁,柱子包括中心连接件、第一连接板12、若干第一原竹1、若干第二原竹2及若干第一套圈5,其中,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钢管13、若干第一固定板8及若干第二固定板9,第一连接板12的中部穿过中心钢管13的侧面,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8对应一个第一原竹1,一个第二固定板9对应一个第二原竹2,各第一固定板8位于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各第二固定板9位于第一固定板8的另一侧,第一固定板8的背面及第二固定板9的背面均固定于中心钢管13的侧面,第一固定板8的正面为与第一原竹1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一原竹1内嵌于第一固定板8的正面,第二固定板9的正面为与第二原竹2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二原竹2内嵌于第二固定板9的正面,第一原竹1、第二原竹2、中心钢管13、第一固定板8及第二固定板9均套接于第一套圈5内,且第一套圈5的壁面穿过第一连接板12的侧面;梁包括若干第三原竹3及若干第四原竹4,其中,第三原竹3及第四原竹4分别位于第一套圈5的两侧,各第三原竹3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一端的侧面,各第四原竹4固定于第二连接板另一端的侧面。梁还包括若干第三固定板10及若干第二套圈6,一个第三固定板10对应一个第三原竹3,第三固定板10的正面为对应第三原竹3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原竹3内嵌于对应第三固定板10的正面上,所有第三固定板10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第三固定板10中各第三固定板10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面上,第二组第三固定板10中各第三固定板10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的另一侧面上,第一连接板12、各第三固定板10及各第三原竹3均套接于第二套圈6内;梁还包括若干第四固定板11及若干第三套圈7,一个第四固定板11对应一个第四原竹4,第四固定板11的正面为对应第四原竹4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四原竹4内嵌于对应第四固定板11的正面上,所有第四固定板11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第四固定板11中各第四固定板11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面上,第二组第四固定板11中各第四固定板11的背面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的另一侧面上,第一连接板12、各第四固定板11及各第四原竹4均套接于第三套圈7内。具体的,第一组第三固定板10中的各第三固定板10自上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子及梁,柱子包括中心连接件、第一连接板(12)、若干第一原竹(1)、若干第二原竹(2)及若干第一套圈(5),其中,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钢管(13)、若干第一固定板(8)及若干第二固定板(9),第一连接板(12)的中部穿过中心钢管(13)的侧面,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8)对应一个第一原竹(1),一个第二固定板(9)对应一个第二原竹(2),各第一固定板(8)位于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各第二固定板(9)位于第一固定板(8)的另一侧,第一固定板(8)的背面及第二固定板(9)的背面均固定于中心钢管(13)的侧面,第一固定板(8)的正面为与第一原竹(1)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一原竹(1)内嵌于第一固定板(8)的正面,第二固定板(9)的正面为与第二原竹(2)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二原竹(2)内嵌于第二固定板(9)的正面,第一原竹(1)、第二原竹(2)、中心钢管(13)、第一固定板(8)及第二固定板(9)均套接于第一套圈(5)内,且第一套圈(5)的壁面穿过第一连接板(12)的侧面;梁包括若干第三原竹(3)及若干第四原竹(4),其中,第三原竹(3)及第四原竹(4)分别位于第一套圈(5)的两侧,各第三原竹(3)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一端的侧面,各第四原竹(4)固定于第二连接板另一端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子及梁,柱子包括中心连接件、第一连接板(12)、若干第一原竹(1)、若干第二原竹(2)及若干第一套圈(5),其中,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钢管(13)、若干第一固定板(8)及若干第二固定板(9),第一连接板(12)的中部穿过中心钢管(13)的侧面,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8)对应一个第一原竹(1),一个第二固定板(9)对应一个第二原竹(2),各第一固定板(8)位于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各第二固定板(9)位于第一固定板(8)的另一侧,第一固定板(8)的背面及第二固定板(9)的背面均固定于中心钢管(13)的侧面,第一固定板(8)的正面为与第一原竹(1)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一原竹(1)内嵌于第一固定板(8)的正面,第二固定板(9)的正面为与第二原竹(2)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二原竹(2)内嵌于第二固定板(9)的正面,第一原竹(1)、第二原竹(2)、中心钢管(13)、第一固定板(8)及第二固定板(9)均套接于第一套圈(5)内,且第一套圈(5)的壁面穿过第一连接板(12)的侧面;梁包括若干第三原竹(3)及若干第四原竹(4),其中,第三原竹(3)及第四原竹(4)分别位于第一套圈(5)的两侧,各第三原竹(3)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2)一端的侧面,各第四原竹(4)固定于第二连接板另一端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竹骨架的梁柱刚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梁还包括若干第三固定板(10)及若干第二套圈(6),一个第三固定板(10)对应一个第三原竹(3),第三固定板(10)的正面为对应第三原竹(3)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原竹(3)内嵌于对应第三固定板(10)的正面上,所有第三固定板(10)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第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际平魏建鹏田黎敏寇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