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709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5:13
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属于建筑构件和施工元件技术领域,由芯砖(1)、芯砖孔(2)、芯砖体(3)、强化连接钢筋(4)、混凝壳(5)组成,其特征在于:每块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设置2‑6根强化连接钢筋(4),具体根据其大小设置,规格最小的用2根,只设置在中央的芯砖孔(2)中,规格最大的用6根,分别位于芯砖(1)中间和四个角的芯砖孔(2)中;混凝壳(5)是其外壳,附着在芯砖(1)外表和填充入芯砖孔(2)中,厚度为1‑5厘米。该发明专利技术制作简单,功能多样,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属于水质河床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水域的污染是最常进行修复改造的地方。公知的水岸堤坝常是混凝土加石块,石块的大小不一,常难掌握其用混凝土的量,以至于时间稍长,石块即行裂开,在水浪的冲击下堤坝溃烂不堪,再者,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不甚美观,特别在风景区,不能按照人们的审美进行规划。石块的使用必须在山体上爆破采挖选用,往往造成山体的破坏,而且从山上运下来非常困难,每块石头的成本较大,如果全部使用混凝土,成本更大。而公知的砖是由砖窑将用泥土制成的砖坯烧制而成,每块成本较低,而且形状易于控制,但是,如果将砖用于水岸堤坝,很快就会因水浪的冲刷侵蚀而粉掉,进而失去其防护功能,而且,粉掉的砖块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何设计一种可以根据人们的审美制成各种形状并且造价较为低廉的建筑构件和施工元件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利用混凝土在水中坚固、不会发生粉掉而造成二次污染的特性,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制成各种形状造价低廉的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是必要的。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

【技术保护点】
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由芯砖(1)、芯砖孔(2)、芯砖体(3)、强化连接钢筋(4)、混凝壳(5)组成,其特征在于:每块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设置2‑6根强化连接钢筋(4),具体根据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的大小设置,规格最小的用2根,只设置在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中央的芯砖孔(2)中,规格最大的用6根,分别位于芯砖(1)中间和四个角的芯砖孔(2)中;混凝壳(5)是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的外壳,附着在芯砖(1)外表和填充入芯砖孔(2)中,厚度为1‑5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由芯砖(1)、芯砖孔(2)、芯砖体(3)、强化连接钢筋(4)、混凝壳(5)组成,其特征在于:每块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设置2-6根强化连接钢筋(4),具体根据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的大小设置,规格最小的用2根,只设置在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中央的芯砖孔(2)中,规格最大的用6根,分别位于芯砖(1)中间和四个角的芯砖孔(2)中;混凝壳(5)是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的外壳,附着在芯砖(1)外表和填充入芯砖孔(2)中,厚度为1-5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岸堤坝生态修复用砖芯混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砖(1)是适于具沙质河床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