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9197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互联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包括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用户A的交互请求;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用户设备B下发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用户的人脸图像作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提高了真实性,同时扩展了社交模式,能打造一个真实身份的社交环境。

Personal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face recognition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a person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A, the system includes a user equipment, used for face image shooting and upload the user A, social content receives a user A set, A set of social content upload user; user equipment B for face image capture and upload user B, upload the interaction of user A request; social identity module, used for identity proofing of the users of A, A in the user identity proofing is successful, receiving and storing user A set of social content, received interactive A to the user's request, the use of face images for user B the identity of the user, check B, B to the user identity check after the success of social content to the user equipment B issued A user set. The invention uses the user's face image as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improves the authenticity, and expands the social mode, and can create a social environment with real ident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互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网络社交是指社交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化,在网上表现为社交系统。通过社交系统交好友,在社交系统交的好友之间完成信息的交流、分享与获取。社交系统已成为了社交用户之间维持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在现有的社交系统中,注册的ID作为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之间是利用注册的ID交好友,好友之间,也是利用注册的ID完成信息交互,由于注册的ID只是一个虚拟的身份,不够真实,因此不利于陌生人最大化的了解对方信息,用户之间难以达成有效沟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社交系统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够真实,不利于沟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包括: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包括身份识别模块和身份数据存储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转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还用于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B还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佩戴式或头戴式的设备。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头盔或眼镜。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A、所述用户设备B和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采用设定的网络模式相连接,所述设定的网络模式包括WIFI网络模式、2G网络模式、3G网络模式、4G网络模式、5G网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以及视频认证机制,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以及视频认证机制,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用户设备A采集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身份识别模块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校对;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在身份校对成功后,将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转发给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用户设备B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发起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对所述用户设备B的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A发送所述交互请求;所述用户设备A接收到所述交互请求的确认操作后,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反馈并设定社交内容;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后,向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数据提取请求,所述数据提取请求为同意向所述用户设备B公布社交内容的请求;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向所述用户设备B传输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转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还用于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解决现有的社交系统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够真实,不利于沟通的问题。将用户的人脸图像作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于注册的ID,提高了真实性,有益效果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有利于沟通,另一方面扩展了社交模式,能打造一个真实身份的社交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步骤S202的实现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工作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的结构框图,详述如下: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其中,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具体为:根据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接收所述用户设备B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获取用户设备B上传的实时视频中人脸的脸部特征点;通过检测用户设备B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脸部特征点与所述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是否一致;倘若用户设备B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脸部特征点与所述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一致,则表示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解决了用户与陌生人之间信息无法快速互通的缺失,让用户可自定义隐藏或者公开的个人信息,让用户与陌生人之间快速达成有效沟通。有益效果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创造了从ID到人脸识别为基础的真实身份社交,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减少社交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让用户最大化的了解对方信息,从而达成有效沟通,提升了社交用户之间信息互通的效率。实施例二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包括身份识别模块和身份数据存储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转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还用于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B还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佩戴式或头戴式的设备。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苑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豆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