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8674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包括外框,外框上设有多个栅条组合单元,多个栅条组合单元从下至上首尾相接;所述栅条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平行的栅条(9),多个平行的栅条(9)两端分别穿设在主轴(6)和控制轴(7)上,主轴(6)和控制轴(7)与栅条(9);每个栅条(9)均为下宽上窄的梯形板,外框内设有多个横隔板(4),横隔板(4)抵住栅条(9)上端部位;所述横隔板(4)后端排布有多个水压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污物的清理难度,减少拦污栅的日常维护对于人力的需求。

An intelligent trash rack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rack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ram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id unit, a plurality of grid unit connected from the bottom end; the grid uni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bars (9),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bars (9)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spindle (6) and a control shaft (7), spindle (6) and a control shaft (7) and bars (9); each bar (9) are under the narrow width of the trapezoidal plate, a plurality of diaphragms arranged in the outer frame (4), the diaphragm (4) against the gate the upper part (9); the diaphragm (4) is arranged with multiple pressure sensors.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dirt cleaning difficulty, reduce trash daily maintenance for human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拦污栅,特别是一种用于水电站拦污的拦污栅结构。
技术介绍
拦污设备的功用是防止漂木、树枝、树叶、杂草、垃圾、浮冰等漂浮物随水流带入进水口,同时不让这些漂浮物堵塞进水口,影响进水能力。水电站拦污问题在水电站运行中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拦污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电站运行状况的好坏及经济效益。拦污栅作为主要的拦污设备,在确保电站的安全运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大多数拦污栅一般采用在外框上设置多个栅片的简单结构。这种拦污栅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地检查拦污栅上的漂浮物堆积情况,并进行人工清理,以防止漂浮物堆积过多而影响水头,这种方式对人力极度依赖。而且这种拦污栅阻隔水下的悬浮污物后,人工清理较为困难,一般只有在机组关闭的静水条件下才能进行水下清理或吊升后清理,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污物的清理难度,减少拦污栅的日常维护对于人力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其特点是:包括外框,外框上设有多个栅条组合单元,多个栅条组合单元从下至上首尾相接;所述栅条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平行的栅条,多个平行的栅条两端分别穿设在主轴和控制轴上,主轴和控制轴与栅条;每个栅条均为下宽上窄的梯形板,外框内设有多个横隔板,横隔板抵住栅条上端部位;所述横隔板后端排布有多个水压传感器。栅条的形状使得每个栅条在整个拦污栅安装后的实际端面更加倾斜,悬浮物在水流的作用下更容易被冲向上方,最终搁置在隔污区间。所以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竖直安装的情况下,仍然能起到倾斜安装时的作用,可以克服倾斜安装方式的土工成本和拦污栅的整体材料成本均相对比较高的问题。上述的智能拦污栅结构中,每个栅条组合单元的连接部位因栅条下宽上窄的形状,形成有隔污区间,水流中的污物会因栅条下部的抵挡而主要堆积在隔污区间内,污物堆积过多后,直接影响后方水压,当水压传感器采集到水压变化达到设定的阈值,控制水压传感器所在横隔板前方的控制轴前推,使栅条上端与上方的栅条下端齐平,隔污区间消失,使污物在扰动下向上移动,确保不会出现局部栅条受压过大;当所有控制轴的动作总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后,向工作人员发出报警信息,以及时清理最上方堆积的污物。前述的智能拦污栅结构中,所述外框包括顶框、底框和两个侧边框;所述侧边框上设有连接主轴的固定凸台。前述的智能拦污栅结构中,所述侧边框为中空结构,侧边框内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移动凸台,侧边框上设有多个导孔,移动凸台从导孔处穿出后与控制轴相连;且移动凸台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侧边框内部还设有连接有伸缩杆的顶出轮,顶出轮位于连接板后侧。复位弹簧和连接板可以给每个栅条上端提供一个较大的缓冲力,它可以吸收栅条在水流尾涡作用下产生的振动能量,可起到防止栅条产生共振,进而防止栅条受损。前述的智能拦污栅结构中,当需要任意控制轴外推,只需通过伸缩杆将顶出轮移动至该控制轴所在位置的移动凸台后方即可。前述的智能拦污栅结构中,每个栅条的上端位于上方两个栅条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栅条设置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使隔层栅条之间形成落差,栅条的形状使得拦污端面更加倾斜,容易使悬浮物被水流向上冲起,进而堆积在向下两层栅条之间。而且还设置了横隔板后端的水压传感器,可以对堆积物后方的水压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触发机械动作,使堆积污物较多处的栅条外推,使污物向上逐级抬升,直至到达水面,以便于清理。使用传统的拦污栅,悬浮的污物会相对均匀地阻隔在栅条上,污物无法成团,很难在水流作用下向上抬升。而本专利技术先利用相对更倾斜的栅条拦污端面,使悬浮的污物在两层栅条之间(即隔污区间)堆积成团,进而使栅条动作,成团的污物更容易在水流作用下上升。本专利技术的栅条动作可以在传感器的检测下自动动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机械动作的次数累计判断污物的堆积情况,进而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进行清理。且清理时只需在水面捞取即可,十分方便。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巧妙地自动清理水下部分的污物,而且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栅条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边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如图1至3所示:包括外框,外框上设有多个栅条组合单元,多个栅条组合单元从下至上首尾相接;所述栅条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平行的栅条9,多个平行的栅条9两端分别穿设在主轴6和控制轴7上,主轴6和控制轴7与栅条9;每个栅条9均为下宽上窄的梯形板,外框内设有多个横隔板4,横隔板4抵住栅条9上端部位;所述横隔板4后端排布有多个水压传感器。每个栅条组合单元的连接部位因栅条9下宽上窄的形状,形成有隔污区间,水流中的污物会因栅条9下部的抵挡而主要堆积在隔污区间内,污物堆积过多后,直接影响后方水压,当水压传感器采集到水压变化达到设定的阈值,控制水压传感器所在横隔板4前方的控制轴7前推,使栅条9上端与上方的栅条9下端齐平,隔污区间消失,使污物在扰动下向上移动,确保不会出现局部栅条9受压过大;当所有控制轴7的动作总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后,向工作人员发出报警信息,以及时清理最上方堆积的污物。所述外框包括顶框2、底框3和两个侧边框1;所述侧边框1上设有连接主轴6的固定凸台5。所述侧边框1为中空结构,侧边框1内部设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上设有多个移动凸台8,侧边框1上设有多个导孔,移动凸台8从导孔处穿出后与控制轴7相连;且移动凸台8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1;所述侧边框1内部还设有连接有伸缩杆13的顶出轮12,顶出轮12位于连接板13后侧。当需要任意控制轴7外推,只需通过伸缩杆13将顶出轮12移动至该控制轴7所在位置的移动凸台8后方即可。每个栅条9的上端位于上方两个栅条9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外框上设有多个栅条组合单元,多个栅条组合单元从下至上首尾相接;所述栅条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平行的栅条(9),多个平行的栅条(9)两端分别穿设在主轴(6)和控制轴(7)上,主轴(6)和控制轴(7)与栅条(9);每个栅条(9)均为下宽上窄的梯形板,外框内设有多个横隔板(4),横隔板(4)抵住栅条(9)上端部位;所述横隔板(4)后端排布有多个水压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拦污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外框上设有多个栅条组合单元,多个栅条组合单元从下至上首尾相接;所述栅条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平行的栅条(9),多个平行的栅条(9)两端分别穿设在主轴(6)和控制轴(7)上,主轴(6)和控制轴(7)与栅条(9);每个栅条(9)均为下宽上窄的梯形板,外框内设有多个横隔板(4),横隔板(4)抵住栅条(9)上端部位;所述横隔板(4)后端排布有多个水压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拦污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栅条组合单元的连接部位因栅条(9)下宽上窄的形状,形成有隔污区间,水流中的污物会因栅条(9)下部的抵挡而主要堆积在隔污区间内,污物堆积过多后,直接影响后方水压,当水压传感器采集到水压变化达到设定的阈值,控制水压传感器所在横隔板(4)前方的控制轴(7)前推,使栅条(9)上端与上方的栅条(9)下端齐平,隔污区间消失,使污物在扰动下向上移动,确保不会出现局部栅条(9)受压过大;当所有控制轴(7)的动作总次数达到设定的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代清钱继源纵向群钟金盛张范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金寨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