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体下丘脑功能的神经化学引发剂19-降胆烷类固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6776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变人体下丘脑功能的方法。该方法是由鼻施入一种人体犁鼻骨外激素,如19-降胆烷类固醇,或含有犁鼻骨外激素的药物成分,这样,犁鼻骨外激素与特定的神经上皮受体结合。这种或这些类固醇优选地以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适宜载体的药物成分的形式施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包括含有该类类固醇的药物成分。(*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普遍涉及改变人体下丘脑功能从而改变人体由下丘脑调节的某些生理和行为的药物成分和方法。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19-降胆烷类固醇作为生理和行为的神经化学刺激剂。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定的化合物,即19-降胆烷类固醇,特别是19-降胆烷类固醇和下面将要介绍的相关化合物,并涉及使用这些化合物作为人体犁鼻骨外激素来改变下丘脑的功能,从而改变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如消除焦虑的方法。19-降胆烷类固醇的结构特征是有一个四环类固醇结构,在13位上由甲基取代,17位上由烷基(C4)取代。19-去胆烯是一个子集,它至少有一个双键。G.Ohloff等人(Helv.Chim.Acta(1983),66:192-217)(被列入参考文献),发现某些类固醇(雄烯)具有气味,且不同的同分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和镜像异构体的气味不同。据报道一些该族类固醇在一些哺乳动物中作为信息素,如猪体内的5α-雄甾-16-烯-3-酮和5α-雄甾-16-烯-3α-醇(见D.R.Melrose等,Br.Vet.J.(1971)127:497-502)。由公猪产生的16-雄烯能促使发情期的母猪产生交配行为(见Claus等,《实验》(1979)35:1674-1675)。研究发现,对于一些动物,特定的16-雄烯(包括5α-雄甾-16-烯-3α-醇和5α-雄甾-16-烯-3-酮)的不同特性,如浓度、新陈代谢和位置,是雌雄各异的(见Brooksbank等,J.Endocr.(1972)52:239-251;Claus,等,J.Endocr.(1976)68:483-484;Rwan等,Med.Sci.Res.(1987)15:1443-1444)。如,在男性和女性的末梢血液、唾液和腋窝分泌物中的5α-雄甾-16-烯-3-酮和5α-雄甾-16-烯-3α-醇,及雄甾-4,16-二烯-3-酮的浓度不同(见T.X.Kwan等,Med.Sci.Res.(1987)15:1443-1444),且它们作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选择和判断的信息素的功能也做了阐述(见由Champman and Hall 1988年出版,Van Toller和Dodd编辑的《香水》中Gower等著的“腋下气味中有味类固醇的重要性”,第68-72页,和D.A.Kirk-Smith等,Res.Comm.Psychol.Psychiat.Behav.(1978)3:379)。在一种男性香水和女性香水的商品(由Jovan生产的男用Andron和女用Andron)中的雄烯醇(5c-雄甾-16-烯-3α-醇)据称有与信息素相似的作用。日本的Kokai No.2295916就是关于含雄烯醇和/或其结构类似物的香水的成分。在人体的腋下分泌物中也发现了5α-雄二烯-3β-醇(或5α-雄二烯-3α-醇)(见Gower等,同上,57-60)。另一方面,关于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的性行为或生殖行为中是否有假定的信息素在起作用的问题,在文献中的论述很不一致。参见由AcademicPress 1976年出版,Doty R.L.著的《哺乳类的嗅觉.生殖过程和行为》中Beauchamp.G.X.等,“批判在哺乳动物的化学交流中的信息素概念”;并见Gower等,同上,68-73)。对于一些哺乳动物,某些雌烯类固醇的信息素特性已经有所报道,在《自然》(1968)218:746中Michael R.P.认为雌激素(特别是雌二醇)是雄恒河猴的信息素诱引剂。Parrot R.F.在《荷尔蒙和行为》(1976)7:207-215中报道了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诱使切除卵巢后的老鼠的交配行为;并描述了雌二醇的血液浓度对雄性恒河猴性反应的作用(见Phoenix C.H.的《Phsiol.和行为》(1976)16:305-310),和对雌性恒河猴性反应的作用(见Phoenix C.H.的《荷尔蒙和行为》(1977)8:356-362)。另一方面,在是否这些信息素对哺乳类的生殖行为和动物个体之间的交流有任何作用的问题上,文献中的报道很不一致(参见由学院出版社1976年出版,Doty R.L.著的《哺乳类的嗅觉生殖过程和行为》中Beauchamp.G.X.等,“批判在哺乳动物的化学交流中的信息素概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关于非系统性地对鼻腔施用某些19-降胆烷和19-降胆烯类固醇来影响人体特定的行为或生理反应,如减少消极的情感、情绪和性格特征等。特别是,对鼻腔施用一种或多种类固醇或含有类固醇的药物,为接触在此之前了解很不充分的神经内分泌结构,一般称为犁鼻骨器官(VNO,也被称为"雅科布逊器官")的神经化学受体提供了条件。通过许多高等动物(从蛇到人)的鼻孔即可到达该器官,尤其是在某些动物的VNO上有信息素感受体(见Muller-Schwarze & Silverstein,《化学信号》,Plenum出版社出版,纽约,(1980))。位于上上腭的犁鼻骨器官的神经上皮的轴突形成犁鼻骨神经,直接与附属的嗅觉球形成突触连接,并从这里间接地输入给大脑的中皮质扁桃体状基前脑和下丘脑核。神经原末端的末梢轴突可能在VNO中充当神经化学受体(见Stensaas,L.J.等,J.《类固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1991)39:553)。该神经与下丘脑直接形成突触连接。Johson,A.等(J.Otolarynaoloav(1985)14:71-79)报道了在许多成年人体内存在犁鼻骨器官的证据,但得出的结论是该器官很可能没有任何功能。而Stensaas,L等(同上)和Moran,D.T.等、Garcia-Velasco,J.、M.Mondragon、Montibloch,L.和B.Grosser(J.《类固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1991)39)都提出了相反的结论,即VNO是有功能的化学感受受体。很明显,很有必要发现和合成人体犁鼻骨外激素和信息素并开发出影响下丘脑功能的药学成分和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即某些神经化学配体,特别是19-降胆烷类固醇、19-降胆烯类固醇和相关的化合物,或含有19-降胆烷、19-降胆烯或相关化合物的药学成分通过鼻器官施用到人体时,与人体的某些嗅觉神经上皮细胞的化学感受体发生特定结合,并且这种结合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生理反应,导致人体下丘脑功能的改变。如果施用得当,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对下丘脑的作用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且影响一系列的行为或生理现象,包括但不仅限于焦虑、经前期紧张、恐惧、攻击性、饥饿、血压和其他一些通常由下丘脑调节的行为和生理功能。见Otto Appenzeller,“自主神经系统,基本概念和临床概念导论”(1990);《生理学手册》(1979,美国生理学协会,华盛顿特区)第一卷第2部分“心血管系统-心脏”中,Rorner P.I.的“自主心血管功能的中枢神经控制”以及Levy N.M.和Martin P.J.的“心脏的神经控制”;Fisherman A.P.等编辑的《生理学手册》(1986,美国生理协会,Bethesda MD.)第二卷第3部分“呼吸系统”中的“呼吸的控制”。在某些情况下,仅使用一种19-降胆烷类固醇或相关化合物;在另外的情况下,同时使用19-降胆烷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人体鼻腔施用的药物成分,所述成分包括一种19-降胆烷类固醇和一种药学适宜载体,其中所述类固醇有如下分子式:***其中,P↓[1]是氧基、α-或β-羟基、α-或β-乙酸基、α-或β-丙酸基、α-或β-低级烷氧基、α-或β-低级 酰氧基或α-或β-苯甲酰基;“a”、“b”、“c”、“d”、“e”、“f”、“g”、“h”、“i”、“j”、“m”、“s”、“n”是可选择的双键的位置,“k”可以不存在,如果存在,则与“j”形成三键;P↓[2]是羟基、氢、含1到6个 碳原子的低级烷氧基,P↓[2]也可以不存在;P↓[3]是氧基、氢、羟基、含1到6个碳原子的低级烷氧基或卤元素;每个P↓[4]和P↓[7]分别是甲基或乙基;P↓[5]是氢、甲基或卤元素;P↓[6]是氢或甲基;R′和R″分别 是氢或卤元素,或不存在,或共同形成=CH↓[2];以及q是一个从0到2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莱福L坚宁斯怀特大卫L伯宁纳纳森W亚当斯
申请(专利权)人:费林药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