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科学院专利>正文

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666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药效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为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经动物实验证明药效好,副作用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制备方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具体涉及一类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目前世界各国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苏联学者1998年报道,前列腺增生发病率30岁以上达8%,40岁以上23%,50岁以上35~45%,60岁以上75%,70岁以上82%,80岁以上90%。现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国内外品种甚多,1992年美国FDA批准默克公司生产的新药普罗斯卡(Proscar),埃伯特公司生产的泰拉佐松(Turosteride)波罗乍松,Epristeride(爱普列特),均有治疗效果,但需较长时期服用,停药后又将复发,且有不利的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制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新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下列通式III,具体有a、b、c、d四个化合物 式中 化合物IIIa(AHP—001) 化合物IIIb(AHP—002) 化合物IIIc(AHP—003) 化合物IIId(AHP—004)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经动物药理试验结果如下100g体重雄性大鼠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在无菌下切除双侧睾丸,一周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0.5mg/只(5mg/kg)同时每天口服试验药,连续一个月,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取前列腺称重结果如下 动物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有较好的疗效,个别患者有严重前列腺增生症状的高龄患者,每晚小便需十次左右,服药7—10天后基本恢复正常,停药后10个月才发现有轻度复发的情况,最长为18个月,并且未见不良副作用。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将能进一步作为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各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化合物(II)以A—失碳,5α—雄甾烷2,17—双酮(I)为起始原料,采用金属钾与叔丁醇反应生成叔丁醇钾,然后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加入原料,低温条件下通乙炔反应生成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化合物(II),或采用氢氧化钾粉末在四氢呋喃溶剂中低温通乙炔反应生成化合物II。(2)将化合物II在溶剂中与酸酐在20℃~100℃条件下搅拌反应1~12小时,生成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酯(化合物III)。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化合物HI的a、b、c、d的制备方法如下(1)化合物II与琥珀酸酐在吡啶中以PTS为触媒,回流反应6—10小时,处理后得2β,17β—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α,17α—双琥珀酸酯化合物IIIa(AHP—001)。(2)化合物II与琥珀酸酐,在吡啶中以AcoNa为触媒,回流反应2—3h,处理后得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2β—单琥珀酸酯化合物IIIb(AHP—002)(3)化合物II与琥珀酸酐在丙酸中以P.T.S.为触媒20℃搅拌反应12h左右,处理后得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双丙酸酯化合物IIIc(AHP—003)。(4)化合物II与丁酸酐以P.T.S为解媒100℃搅拌反应1h,处理后得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丁酸酯化合物IIId(AHP—004)。实例1、制备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烷,2β,17β—双羟基(II)30g KOH粉末60mlTHF和O.2ml丙酮,冷至5℃以下通乙炔除尽空气后搅拌继续通乙炔至不吸收,然后保持5℃以下渐渐滴加10gA—失碳雄烷,2,17—双酮(I)溶于1OOmlTHF的冷溶液,通乙炔至板层层析见原料(I)消失,在搅拌下徐徐滴加18ml水冷却,防止突然升温,搅拌KOH溶解后,分去下层水层减压浓缩至干,加EtOCA溶解后水洗至中性,活性炭脱色,浓缩,用乙烷—苯重结晶得8g,mp169-70℃,D-24±2°。实例2、制备2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烷2β,17β—双羟基双琥珀酸酯(AHP—001)5g II,加20ml吡啶和15g琥珀酸酐0.5g P.T.s.搅拌回流10小时,加水50℃保温2小时,用EtOAC提取,水洗至中性浓缩,室温放置徐徐析出,固体滤出,用乙醇重结晶得1.5g mp 220—221℃D24.6°(CHCL3)实例3、制备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烷,2β,17β—双羟基2β—单琥珀酸酯(AHP—002)1g II,加5ml吡啶和2g琥珀酸酐,0.1g醋酸钠,搅拌回流3hrs,同上法处理,粗品用甲醇—H2O重结晶得0.5g mp 217-219℃,0-24.88(EtOH)。实例4、制备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双丙酸酯(AHP—003)lg II加3.5g丙酸酐,2g丙酸,0.1g P.T.S.溶解后20℃搅拌反应12小时,加水后室温放置渐渐析出结晶0.8g,用乙醇重结晶mp,152-153℃0-32°。实例5、制备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双丁酸酯(AHP—004)1g II加20ml丁酸酐,0.5g P.T.S.100℃搅拌反应1小时,加水放置过夜,析出长针状结晶1.4g,用95%乙醇重结晶mp145-147℃。权利要求1.一种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III,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III具有下列通式结构 式中 化合物IIIa(AHP—001) 化合物IIIb(AHP—002) 化合物IIIc(AHP—003) 化合物IIId(AHP—0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I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化合物(II)以A—失碳,5α—雄甾烷2,17—双酮(I)为起始原料,采用金属钾与叔丁醇反应生成叔丁醇钾,然后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加入原料,低温条件下通乙炔反应生成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化合物(II),或采用氢氧化钾粉末在四氢呋喃溶剂中低温通乙炔反应生成化合物(II);(2)将化合物在溶剂中与酸酐在20℃~100℃条件下搅拌反应1~12小时,生成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酯(化合物III)。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II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化合物IIIa、IIIb、IIIc、IIId是由下列方法制得的(1)化合物II与琥珀酸酐在此吡啶中的PTS为触媒,回流反应6—10小时,处理后得2β,17β—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α,17α—双琥珀酸酯化合物IIIa(AHP—001);(2)化合物II与琥珀酸酐,在吡啶中以AcoNa为触媒,回流反应2—3h,处理后得2α,17α—双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双羟基,2β—单琥珀酸酯化合物IIIb(AHP—002);(3)化合物II与琥珀酸酐在丙酸中以P.T.S.为触媒20℃搅拌反应12h左右,处理后得2α,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Ⅲ,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Ⅲ具有下列通式结构: *** Ⅲ 式中: R1=R2=-*-CH↓[2]CH↓[2]COOH 化合物Ⅲa(AHP-001) R2=H,R1=-*-CH↓[2]CH↓[2]COOH 化合物Ⅲb(AHP-002) R1=R2=-*-CH↓[2]CH↓[3] 化合物Ⅲc(AHP-003) R1=R2=-*-CH↓[2]CH↓[2]CH↓[3] 化合物Ⅲd(AHP-00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麟卢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学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