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3597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2:15
为克服现有饲料预混合工艺中存在组分分层、成本耗能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包括投料口、第一提升机、配料仓、配料秤、刮板机、第二提升机、混合机和打包机;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投料口,所述第一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配料仓的进料口,所述配料仓的出料口与所述配料秤连接,所述配料秤与所述刮板机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的底部连接所述刮板机,所述第二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混合机的进料口,所述混合机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打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的预混料加工工艺流程中造成产品分层的问题;第二,大大降低了生产线前期的设备投入和后期的生产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
本技术属于饲料混合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预混合饲料是由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或单体)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又称添加剂预混料或预混料,目的是有利于微量的原料均匀分散于大量的配合饲料中。预混合饲料含有的微量活性组分是配合饲料饲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被视为配合饲料的核心,在饲料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传统的预混合饲料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储存、投料、配料、混合、输送和成品包装等几个主要环节。大致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将原料经由地面投料口进入流程,经第一提升机运输到一定高度后进入配料仓,经配料秤称取的原料共同进入地面的混合机内充分混合,再经第二提升机提升至一定高度后经过清理筛清理后分别进入不同的缓冲仓暂存,最后经成品仓输出进行成品包装。传统的预混料生产工艺流程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投入大,成本高。由于追求高产能和设计不合理,往往流程过长,提升运输距离一般在20-30米之间,最高达45米,一方面,造成设备初期投入成大本;另一方面,在后期的生产运行过程中能耗较高,运营成本过高;第二,产品各组分之间分层。预混料各个组分之间的流动性均良好但容重差异悬殊,在经过长距离的提升和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组分分层而导致产品均匀度很差,最终引起预混料品质严重下降,使得先出仓的产品矿物质及磷钙等容重较大的组分含量偏高,而多维和氨基酸等容重较小的组分含量偏低,这是预混料加工生产最为严重的问题;第三,加工工艺顺序。先将各个组分原料混合后,再经提升运输到约20-30米的高度处回落转入缓冲仓,最后进入成品仓后打包成品包装,在此20-30米提升运输再回落的过程中出现如二中所描述的问题;第四,仓位较少,配料秤配备较少,多种原料组分不能直接进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饲料预混合工艺中存在成本耗能高、组分分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避免了产品混匀后再经长距离提升回落而造成的分层问题,同时有效降低设备投入和耗能成本。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包括投料口、第一提升机、配料仓、配料秤、刮板机、第二提升机、混合机和打包机;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投料口,所述第一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配料仓的进料口,所述配料仓的出料口与所述配料秤连接,且所述配料仓的出料口处设有控制阀,所述配料秤与所述刮板机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的底部连接所述刮板机,所述第二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混合机的进料口,所述混合机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打包机。进一步的,所述投料口处设置有用于打散和筛除结团物料的第一清理设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理设备连接有缓冲仓,所述缓冲仓位于地下1~3米位置,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底部连接所述缓冲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升机的提升高度为8~10米,所述第二提升机的提升高度为8~10米。进一步的,所述打包机位于所述混合机底部4~6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配料仓设置有多组,每组配料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相同容量的配料仓,同一组的多个配料仓连接至同一配料秤,每组配料仓对应于不同量程的配料秤。进一步的,所述配料仓的出料口处设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刮板机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添加微量原料的第二清理设备。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机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添加微量原料的投料口。进一步的,混合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脉冲除尘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配料仓和混合机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提升机和第二提升机进行物料的输送,同时将混合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打包机连接,先将各个原料组分提升至10米高的距离后再回落进入混合机充分搅拌混匀,然后直接进入打包机后即可成品打包,避免了产品混匀后再经长距离提升运输回落的流程而出现的分层问题,同时该设置将装置高度均匀排布,能够有效缩短第一提升机和第二提升机所需的提升高度,从而降低了提升物料所需的能源消耗。本技术通过调整预混料生产顺序及缩短生产流程,在保证预混料产品均匀度(不会出现分层)的基础上,又大大降低了基础建设成本和后续的生产运营成本投入。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预混合饲料生产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投料口;2、第一清理设备;3、第一提升机;4、配料仓;5、配料秤;6、控制阀;7、刮板机;8、第二清理设备;9、第二提升机;10、混合机;11、打包机;12、脉冲除尘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2所述,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包括投料口1、第一提升机3、配料仓4、配料秤5、刮板机7、第二提升机9、混合机10和打包机11;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投料口1,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顶部连接所述配料仓4的进料口,所述配料仓4的出料口与所述配料秤5连接,所述配料秤5与所述刮板机7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底部连接所述刮板机7,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顶部连接所述混合机10的进料口,所述混合机10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打包机11。在配料仓4和混合机10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提升机3和第二提升机9进行物料的输送,同时将混合机10的出料口与所述打包机11连接,先将各个原料组分提升至10米高的距离后再回落进入混合机10充分搅拌混匀,然后直接进入打包机11后即可成品打包,从混合机10中的成品至地面的打包机11之间的距离仅5米,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从混合机10进入成品仓后直接成品包装,各个组分间不会产生分层,同时该设置将装置高度均匀排布,能够有效缩短第一提升机3和第二提升机9所需的提升高度,从而降低了提升物料所需的能源消耗,也避免了产品混匀后再经长距离提升运输回落的流程而出现的分层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投料口1处设置有用于打散和筛除结团物料的第一清理设备2,所述第一清理设备2可以为清理筛,物料从进料口喂入筛筒后,受旋转打板的冲击和输送作用,使物料中的结团物料被打散,并与打板一起绕筒内表面作圆周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小于筛孔的物料迅速过筛,从机体下部排出机外,紧贴筛筒的清扫刷随时把挂在筛筒上的物料扫除。大于筛孔的大杂则在打板的输送作用下,向大杂出口方向推移而排出。从而避免过大的物料进入到配料仓4导致物料不均和堵塞问题。在本市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理设备2连接有缓冲仓,所述缓冲仓位于地下1~3米位置,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底部连接所述缓冲仓,所述缓冲仓用于临时堆放物料,以便所述第一提升机3进行物料提升。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提升高度为8~10米,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提升高度为8~10米,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提升机3和第二提升机9的提升高度是分别根据配料仓4和混合机10的进料口高度进行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配料仓4和混合机10的进料口高度进行相应调整,本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中整个提升和运输距离最高为10米,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的长度,前期的投入成本减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述打包机11位于所述混合机10底部4~6米位置。所述配料仓4设置有多组,每组配料仓4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相同容量的配料仓4,同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料口(1)、第一提升机(3)、配料仓(4)、配料秤(5)、刮板机(7)、第二提升机(9)、混合机(10)和打包机(11);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投料口(1),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顶部连接所述配料仓(4)的进料口,所述配料仓(4)的出料口与所述配料秤(5)连接,所述配料秤(5)与所述刮板机(7)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底部连接所述刮板机(7),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顶部连接所述混合机(10)的进料口,所述混合机(10)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打包机(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料口(1)、第一提升机(3)、配料仓(4)、配料秤(5)、刮板机(7)、第二提升机(9)、混合机(10)和打包机(11);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投料口(1),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顶部连接所述配料仓(4)的进料口,所述配料仓(4)的出料口与所述配料秤(5)连接,所述配料秤(5)与所述刮板机(7)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底部连接所述刮板机(7),所述第二提升机(9)的顶部连接所述混合机(10)的进料口,所述混合机(10)的出料口连接至所述打包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1)处设置有用于打散和筛除结团物料的第一清理设备(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理设备(2)连接有缓冲仓,所述缓冲仓位于地下1~3米位置,所述第一提升机(3)的底部连接所述缓冲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合饲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职周琳毛文峰陈启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利美英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