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2784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叠前预处理、速度分析、速度时深域转换;根据大尺度网格粗成像结果确定构造基底位置;进行中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根据剩余深度和地层倾角进行走时层析更新速度;利用钻井深度进行质量监控并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对所有层系重复上述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小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利用钻井深度进行局部约束微调;得到最终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偏移联合处理结果。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具有得到的深度偏移结果局部构造清晰,反映地质体的构造期次合理的特点。

Multi scale well control modeling and imaging joint processing method in depth doma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pth domain multi-scale well control modeling and imag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including: preparatory work, prestack processing, velocity analysis, time depth domain conversion;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structural basement position of large scale imaging results in coarse grid; grid scale depth migration and formation of angle domain common imaging point gather; for the traveltime tomography update speed according to residual depth and dip angl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omographic inversion by drilling depth; repeat the above modeling and imaging of all layers combined process; small scale grid depth migration and local constraints fine-tuning by drilling depth; depth domain to get the final multi scale well control modeling and migration combined treatment results.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depth deviation is obtained, and the local structure of the result is clear, which reflects the reaso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period of the geologica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地震采集数据用于实现深度域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高精度构造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深度偏移算法发展较为完善,有经济适用的射线类偏移,也有高精度的逆时偏移,有基于CPU平台实现的,也有基于GPU平台实现的,还可以实现两种平台协同计算。但是,影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的速度建模技术,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限制了叠前深度偏移在实际资料中的推广和应用。如果深度偏移速度能够准确获取,那么利用现有的偏移算法,都能得到较好的成像结果;如果速度不准确,再好的偏移算法也弥补不了成像误差。因此,建立一套联合处理框架,研究一种深度域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成为当前叠前深度偏移走向实用化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与叠前深度偏移对应的深度建模技术发展较为迟缓,得到的速度模型不能满足深度域构造准确成像的目的,尤其在多井地区,有时偏移深度与钻井深度误差几百米,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震数据深度域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加入井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和约束,构建配套的建模与成像一体化处理方法和流程,为叠前深度偏移走向实用化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并为后续的地震解释提供更好的处理方案和成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地震共中心点道集资料叠前预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并将时间域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步骤2:根据大尺度网格粗成像结果确定构造基底位置;步骤3:进行中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步骤4:根据剩余深度和地层倾角进行走时层析更新速度;步骤5:利用钻井深度进行质量监控并进行约束层析反演;步骤6:对所有层系重复上述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步骤7:小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利用钻井深度进行局部约束微调;步骤8:得到最终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偏移联合处理结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叠前预处理包括去噪、反褶积、提频处理、动校正、剩余静校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如果是起伏地表,将叠前数据校正到一个跟真实地表较为相近的平滑浮动面上,称之为偏移浮动面,同样,深度域层速度也校正到这个偏移浮动面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利用大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进行建模前粗成像,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一个构造基底,基底为速度建模的分界面,之上进行速度更新,之下不再更新速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确定构造基底后,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一套层系的深度范围,选择能够包含该套层系的上下各大1-5个网格的范围作为成像深度,进行中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进行成像并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在道集中拾取剩余深度,在偏移剖面中拾取地层倾角,然后利用走时层析进行速度更新;所述剩余深度是指各个角度的偏移深度与零角度偏移深度的差值。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5中,利用更新的偏移速度,进行小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获得成像剖面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跟钻井深度对比进行质量监控,如果成像深度与钻井深度的误差小于深度偏移工业标准,步骤3确定的层系速度建模结束;如果不满足这个标准,加入钻井深度约束进行最小二乘层析反演,直到其误差小于深度偏移工业标准为止。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6中,步骤3确定的层系的建模结束后,选择该套层系的下一套层系进行建模工作,具体方法为:固定上覆速度不变,根据偏移剖面划分下一套层系深度范围,重复步骤2-5的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过程,直到所有层系都建模完毕。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7中,进行小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并利用钻井深度进行质量监控;如果满足要求,整个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结束;如果不满足要求,对整个速度模型根据钻井深度对成像深度进行校正,使其与钻井深度吻合,得到最终的速度模型并进行叠前深度偏移。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尺度网格是比原采集网格大2到4倍的网格,中尺度网格是与原采集网格尺度一样的网格,小尺度网格是比原采集网格小的网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叠前数据和偏移速度统一校正到跟真实地表较为接近的平滑偏移浮动面上,解决了起伏地表地区地震资料横向变速所造成的静校畸变,提高了近地表成像精度。第二,在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中应用多尺度网格,以及根据层系深度范围确定成像深度,更好地解决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矛盾。第三,在每套层系建模更新的后期以及整体建模结束之前,加入井数据作为质量监控和约束反演,进一步提高了建模精度,使深度成像结果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2中叠前数据和速度模型使用的偏移浮动面图。图3是实施例2中某二维线的初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局部图。图4是实施例2中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中拾取的剩余深度图。图5是实施例2中在偏移剖面中拾取的纵测线(左)地层倾角图。图6是实施例2中在偏移剖面中拾取的横测线(右)地层倾角图。图7是实施例2中某二维线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结果图。图8是图7所示二维线的常规建模与成像处理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前期处理和数据准备:进行常规叠前预处理(去噪、反褶积、提频处理、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和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并将时间域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如果是起伏地表,将叠前数据校正到一个跟真实地表较为相近的平滑浮动面上,称之为偏移浮动面,同样,深度域层速度也校正到这个偏移浮动面上。(2)利用大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进行建模前粗成像,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一个构造基底,基底为速度建模的分界面,之上进行速度更新,之下不再更新速度。(3)确定构造基底后,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第一套层系深度范围,选择稍大的能够包含这个深度范围的成像深度,进行中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进行成像并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4)在道集中拾取剩余深度,在偏移剖面中拾取地层倾角,然后利用走时层析进行速度更新。(5)利用更新的偏移速度,进行小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获得成像剖面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跟钻井深度对比进行质量监控,判断是否符合速度建模精度,如果满足,第一套层系速度建模结束,如果不满足,加入钻井深度约束进行最小二乘层析反演。(6)第一套层系建模结束,固定上覆速度不变;根据偏移剖面划分第二套层系深度范围,重复上述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过程,直到所有层系更新完毕。(7)进行小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并利用钻井深度进行质量监控。如果满足要求,整个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结束;如果不满足要求,对整个速度模型根据钻井深度进行局部约束微调,得到最终的速度模型并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实施例2。一种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前期叠前预处理、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以及速度时深域转换;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构造基底作为速度建模分界面;利用多尺度网格实现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加入井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和进一步约束层析反演;进行小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获得最终的建模与成像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地震共中心点道集资料叠前预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并将时间域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步骤2:根据大尺度网格粗成像结果确定构造基底位置;步骤3:进行中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步骤4:根据剩余深度和地层倾角进行走时层析更新速度;步骤5:利用钻井深度进行质量监控并进行约束层析反演;步骤6:对所有层系重复上述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步骤7:小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利用钻井深度进行局部约束微调;步骤8:得到最终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偏移联合处理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地震共中心点道集资料叠前预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并将时间域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步骤2:根据大尺度网格粗成像结果确定构造基底位置;步骤3:进行中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步骤4:根据剩余深度和地层倾角进行走时层析更新速度;步骤5:利用钻井深度进行质量监控并进行约束层析反演;步骤6:对所有层系重复上述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流程;步骤7:小尺度网格深度偏移并利用钻井深度进行局部约束微调;步骤8:得到最终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偏移联合处理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叠前预处理包括去噪、反褶积、提频处理、动校正、剩余静校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如果是起伏地表,将叠前数据校正到一个跟真实地表较为相近的平滑浮动面上,称之为偏移浮动面,同样,深度域层速度也校正到这个偏移浮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利用大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进行建模前粗成像,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一个构造基底,基底为速度建模的分界面,之上进行速度更新,之下不再更新速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度域多尺度井控建模与成像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确定构造基底后,根据粗成像结果确定一套层系的深度范围,选择能够包含该套层系的上下各大1-5个网格的范围作为成像深度,进行中尺度网格叠前深度偏移进行成像并生成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宁王延光王常波梁鸿贤刘培体王磊李凌云张传强关键王敬阁于新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