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234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罩,为解决现有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机罩打开角度有限造成维护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包括发动机罩、车架;发动机罩通过左右两侧的铰接结构与车架铰接;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A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C铰点,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B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D铰点;在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四点间连线构成凸四边形。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发动机罩绕A铰点转动实现翻转,同时第一连杆绕C铰点转动实现发动机罩向上平动,发动机罩在转动与平动的复合运动下获得较大的维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罩举升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罩举升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机械上发动机罩的打开方式基本只有三种:整体前翻、整体后翻以及侧开。这几种翻转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其中整体前翻机罩的优点是在机罩打开时,可以极大的暴露发动机、散热器及风扇,所以说,整体前翻式发动机罩对这几个部件的维修和维护的空间是比较大的。目前,在工程机械中上使用的整体前翻式发动机罩的举升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发动机罩绕着一个固定的铰链点进行翻转的方式。但由于受制于整机的布局,这种单铰链式整体前翻机罩往往会遮挡进排气系统,这样就会对客户检查、维修、维护进排气系统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机罩打开角度有限造成维护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以获得较大的维护空间。本专利技术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提供一种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包括发动机罩、车架;所述发动机罩通过左右两侧的铰接机构与车架铰接,两侧铰接机构关于中心平面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A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C铰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B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D铰点;A铰点、B铰点、C铰点、D铰点处的铰接轴心线相互平行,在所述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四点间连线构成凸四边形且C铰点和D铰点处于所述凸四边形的同一边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动机罩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发动机罩绕A铰点转动实现翻转,同时第一连杆绕C铰点转动实现发动机罩向上平动,发动机罩在转动与平动的复合运动下获得较大的维修空间。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D铰点的高度高于所述C铰点的高度、B铰点的高度高于A铰点的高度。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在在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D铰点靠近发动机罩的顶部,C铰点靠近所述车架,所述A铰点位于发动机罩的下沿。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在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凸四边形中连线AC与CD所成夹角和连线AB与BD所成夹角均为钝角,连线AB与AC之间所成夹角和连线BD与CD之间所成夹角为锐角。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在发动机罩处于打开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四边形中连线AC与CD所成夹角为锐角;连线AB与AC之间所成夹角为钝角。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在发动机罩处于打开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四边形中连线AB与BD所成夹角为锐角。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在发动机罩处于打开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四边形中连线BD与CD之间所成夹角为钝角。上述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中,还包括举升发动机罩的举升装置。所述的举升装置为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或机罩铰接的直线位移机构。所述直线位移机构为液压油缸或气弹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发动机罩绕A铰点转动实现翻转,同时第一连杆绕C铰点转动实现发动机罩向上平动,发动机罩在转动与平动的复合运动下获得较大的维修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动铰点和定铰点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杆布置平面图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举升过程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第一连杆1、气弹簧2、第二连杆3、发动机罩4、机罩骨架41、车架5、散热器架51、铰接座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包括发动机罩4、车架5;发动机罩4的壳体内内设置有机罩骨架41,用于支撑整个发动机罩4。发动机罩4通过左右两侧的铰接结构与车架铰接,两侧铰接机构相同且关于中心平面对称。如图1图2所示,毎一侧的铰接机构包括相对车架5固定的C铰点和D铰点和设置在发动机罩4上A铰点和B铰点,其中C铰点设置在车架5上,发动机罩4处于关闭状态时,C铰点靠近发动机罩的下沿。D铰点的高度高于C铰点,固定在散热器架51上,散热器架51是固定在车架5上。A铰点位于发动机罩前部的下沿,B铰点的高度高于A铰点的高度,A铰点和B铰点均设置在机罩骨架41上,C铰点通过铰接座52设置在车架上,D铰点通过铰接座固定在散热器架41上。A铰点与C铰点之间由第一连杆1连接,B铰点与D铰点之间由第二连杆3连接,A铰点、B铰点、C铰点、D铰点处的铰接轴中心相互平行。在铰接座52与机罩骨架41之间还连接有气弹簧2,气弹簧2的活塞杆伸出时,机罩骨架41与第一连杆绕A铰点转动,机罩骨架与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变大。在发动机罩在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四点间连线构成凸四边形且C铰点和D铰点处于凸四边形的同一边上;D铰点靠近发动机罩的顶部,C铰点靠近车架,A铰点位于发动机罩的下沿。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凸四边形中连线AC与CD所成夹角和连线AB与BD所成夹角均为钝角,连线AB与AC之间所成夹角和连线BD与CD之间所成夹角为锐角。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罩处于打开状态时,连线AC与CD所成夹角为锐角;连线AB与AC之间所成夹角为钝角。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四边形中连线AB与BD所成夹角为锐角。连线BD与CD之间所成夹角为钝角。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罩为前翻式,即A铰点是发动机罩的前部,发动机罩的后部(图2中的右端)位于车架的尾部。在打开发动机时,如图3所示,用力作用于发动机罩的尾部在气弹簧的辅助下向上拉,第二连杆绕D铰点向上转动,实现发动机罩整体向上移动,同时发动机罩绕A铰接点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绕C铰接点相对车架向上转动,实现发动机罩的向上的平动和绕后部铰接点的转动,发动机罩在转动与平动的复合运动下获得较大的维修空间。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罩举升机构也可以是设置成后翻式。气弹簧作为打开发动机罩的助力装置,可以使用液压油缸、电动机加螺杆等直线位移机构来替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罩举升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包括发动机罩、车架;所述发动机罩通过左右两侧的铰接机构与车架铰接,两侧铰接机构关于中心平面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A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C铰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B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D铰点;A铰点、B铰点、C铰点、D铰点处的铰接轴心线相互平行,在所述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四点间连线构成凸四边形且C铰点和D铰点处于所述凸四边形的同一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包括发动机罩、车架;所述发动机罩通过左右两侧的铰接机构与车架铰接,两侧铰接机构关于中心平面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A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C铰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发动机罩上的B铰点和相对车架固定的D铰点;A铰点、B铰点、C铰点、D铰点处的铰接轴心线相互平行,在所述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四点间连线构成凸四边形且C铰点和D铰点处于所述凸四边形的同一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D铰点的高度高于所述C铰点的高度,B铰点的高度高于A铰点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D铰点靠近发动机罩的顶部,C铰点靠近所述车架,所述A铰点位于发动机罩的下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A铰点、B铰点、C铰点和D铰点构成的凸四边形中连线AC与C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恩李荣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