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农机技术领域,包括牵引机及连接在其后端的机架,机架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秸秆导流板、施肥单元、旋耕单元、深松单元、播种单元和镇压单元,秸秆导流板将秸秆集中至旋耕轮的间隔区域,旋耕轮进行小麦播种区域的旋耕作业,深松单元中链条式开沟器将秸秆带入地中并粉碎,小麦播种铲在旋耕区域进行小麦播种,最后进行镇压,播种玉米时,将旋耕单元切断动力,链条式开沟器和小麦播种铲抬升,玉米播种铲在小麦播种区域间隔中播种玉米,该播种机不仅一机两用,而且在小麦播种前将秸秆粉碎并留在地中,既避免了秸秆对出苗的影响,又将秸秆留在深松沟中改善土质并且为作物后续生长提供营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机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农业种植中,小麦和玉米两熟轮作种植方式是华北地区一种最为常见的种植方式,小麦种植前需要将玉米秸秆粉碎并进行耕层的旋耕,所用的设备为实现深松、整地及播种用的各个设备或者一体式的小麦深松整地播种机,小麦收割后将玉米直接种植在小麦播种行的间隔处,所用的设备为玉米播种机,这样就需要两种甚至多种设备来进行操作,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除此之外,现行耕种方式还存在两大现实问题:1)传统耕种方式严重影响小麦、玉米播种质量;小麦播种时,玉米秸秆粉碎后旋耕造成大量秸秆分散在浅层耕层中,小麦的播种铲容易被秸秆堵塞,并且会有一部分小麦种子播种在秸秆上因而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质量,造成成活率和出苗率严重下降;玉米播种时,由于小麦秸秆实施覆盖还田,大量秸秆覆于地表,玉米播种机行走过程中易造成秸秆堆积,使得玉米播种铲悬浮出地表,籽粒不能播于土壤中,影响出苗,造成玉米缺苗断垄,秸秆还田情况下,如何提高作物播种质量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2)长期浅旋耕造成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且上移、养分过度表聚,造成了作物根水肥错位,影响了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如何通过农机具改良创新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以及加速团聚化深厚耕层形成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传统的耕种方式引起的这些现实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和耕地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小麦和玉米的播种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该播种机能够用于小麦的旋耕、深松、整地及播种,并能够避免秸秆粉碎后进入小麦的播种带中,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小麦收割后,该播种机还能够应用于小麦播种带间距中玉米的播种,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该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其悬挂连接在其后端且带有限深轮的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旋耕单元、施肥单元和播种单元,关键点是,所述的施肥单元位于旋耕单元前端,施肥单元的前端增设有一组中部向前弯折的秸秆导流板,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间距为300-500mm,旋耕单元包括一组旋耕轮,旋耕轮的作业宽度为700-900mm且位于秸秆导流板的作业范围内,旋耕单元后端设置有深松单元,深松单元包括一组链条式开沟器,所有链条式开沟器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作业深度调节的升降结构,链条式开沟器位于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的间隔所在运行方向上,播种单元位于深松单元后端,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种箱、播种器、下种管和播种铲,播种铲包括小麦播种铲和玉米播种铲,每个旋耕轮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一组间距为90-110mm的小麦播种铲,每个链条式开沟器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间距为200-400mm的玉米播种铲,所有播种铲借助升降装置连接在机架中。所述施肥单元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肥箱、撒肥机构以及两者之间的输肥管,所述撒肥机构包括上端向后倾斜的梯形盒体,梯形盒体上端为短边且与输肥管相连,下端为长边且为肥料输出端,盒体中垂直固定有散肥柱。所述链条式开沟器上环绕链条设置有一组开沟刀,开沟刀横截面为半椭圆形,开沟刀与链条垂直固定,其外端为刀头,刀头前端为前刀面,后端为后刀面,刀头端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60-80度,刀头端面与半椭圆形外圆弧面的夹角为40-70度,所述链条式开沟器伸入土层的深度为40-60cm。所述的限深轮为设置于播种单元后端的镇压单元,所述的镇压单元包括旋转轴及安装在其上的一组镇压轮。如上所述播种机的使用方法,关键点是,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小麦播种秸秆导流板将地面上的秸秆集中并位于旋耕轮的间距中,施肥单元将肥料作用在集中后的秸秆上以及清除秸秆后的地面上,旋耕轮对清除秸秆后的地面耕层进行旋耕进而形成小麦播种区域,小麦播种区域宽度为700-900mm,间距为300-500mm,旋耕轮的间距与链条式开沟器前后对应,链条式开沟器将集中后的秸秆粉碎并带入地中,形成混有粉碎秸秆的深松带,播种铲中的小麦播种铲下降而玉米播种铲上升,小麦播种铲在旋耕区域进行小麦播种,在小麦播种区域形成间距为90-110mm的小麦播种行;B、玉米播种小麦收割后,将旋耕单元与其动力来源分离,将机架中的链条式开沟器借助升降结构升起,并将小麦播种铲升起而玉米播种铲降下,玉米播种铲在小麦播种区域的间距中进行玉米播种进而形成玉米播种区域,玉米播种区域的宽度为300-500mm,间距为700-900mm,玉米播种区域中玉米播种行的间距为200-40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秸秆导流板将秸秆集中至小麦播种带的间隔位置上,并且借助链条式开沟器将秸秆带入土中粉碎,秸秆均匀分布于小麦播种带间隔位置的40-60cm的深松层中,避免了粉碎的秸秆分布于小麦播种带耕层中影响小麦出苗率的问题,而且施肥单元位于秸秆导流板后端,肥料施撒在秸秆或者地表上,秸秆上的肥料随秸秆进入深松层中,该肥料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向深层生长,促进吸水和抗倒伏的能力,地表上的肥料通过旋耕轮的旋耕作业进入耕层中,该肥料能够为作物种子生长初期提供养分,促进根系的萌发生长,此外,在小麦收割后,利用牵引机的悬挂将机架抬起,然后调整链条式开沟器的作业深度以避免其与地面接触,随后抬起小麦播种铲,降低玉米播种铲,并且将镇压轮调整至玉米播种带所在方向上,最终实现玉米在小麦播种带的间隔位置的播种,一个设备同时能够实现小麦和玉米的播种作业,设备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开沟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撒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小麦播种结构图。图7是玉米播种结构图。附图中,1、机架,2、秸秆导流板,3、旋耕轮,4、链条式开沟器,5、种箱,6、播种铲,601、小麦播种铲,602、玉米播种铲,7、肥箱,8、撒肥机构,9、散肥柱,10、开沟刀,11、刀头,12、前刀面,13、后刀面,14、旋转轴,15、镇压轮。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该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其悬挂连接在其后端且带有限深轮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旋耕单元、施肥单元和播种单元,所述的施肥单元位于旋耕单元前端,施肥单元的前端增设有一组中部向前弯折的秸秆导流板2,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2间距为300-500mm,旋耕单元包括一组旋耕轮3,旋耕轮3的作业宽度为700-900mm且位于秸秆导流板2的作业范围内,旋耕单元后端设置有深松单元,深松单元包括一组链条式开沟器4,所有链条式开沟器4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作业深度调节的升降结构,升降结构为气缸或者油缸调节的结构,链条式开沟器4位于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2的间隔所在运行方向上,播种单元位于深松单元后端,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种箱5、播种器、下种管和播种铲6,播种铲6包括小麦播种铲601和玉米播种铲602,每个旋耕轮3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一组间距为90-110mm的小麦播种铲601,每个链条式开沟器4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间距为200-400mm的玉米播种铲602,所有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该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其悬挂连接在其后端且带有限深轮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旋耕单元、施肥单元和播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单元位于旋耕单元前端,施肥单元的前端增设有一组中部向前弯折的秸秆导流板(2),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2)间距为300‑500mm,旋耕单元包括一组旋耕轮(3),旋耕轮(3)的作业宽度为700‑900mm且位于秸秆导流板(2)的作业范围内,旋耕单元后端设置有深松单元,深松单元包括一组链条式开沟器(4),所有链条式开沟器(4)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作业深度调节的升降结构,链条式开沟器(4)位于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2)的间隔所在运行方向上,播种单元位于深松单元后端,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种箱(5)、播种器、下种管和播种铲(6),播种铲(6)包括小麦播种铲(601)和玉米播种铲(602),每个旋耕轮(3)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一组间距为90‑110mm的小麦播种铲(601),每个链条式开沟器(4)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间距为200‑400mm的玉米播种铲(602),所有播种铲(6)借助升降装置连接在机架(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该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其悬挂连接在其后端且带有限深轮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旋耕单元、施肥单元和播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单元位于旋耕单元前端,施肥单元的前端增设有一组中部向前弯折的秸秆导流板(2),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2)间距为300-500mm,旋耕单元包括一组旋耕轮(3),旋耕轮(3)的作业宽度为700-900mm且位于秸秆导流板(2)的作业范围内,旋耕单元后端设置有深松单元,深松单元包括一组链条式开沟器(4),所有链条式开沟器(4)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作业深度调节的升降结构,链条式开沟器(4)位于两个相邻的秸秆导流板(2)的间隔所在运行方向上,播种单元位于深松单元后端,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种箱(5)、播种器、下种管和播种铲(6),播种铲(6)包括小麦播种铲(601)和玉米播种铲(602),每个旋耕轮(3)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一组间距为90-110mm的小麦播种铲(601),每个链条式开沟器(4)的运行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间距为200-400mm的玉米播种铲(602),所有播种铲(6)借助升降装置连接在机架(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单元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肥箱(7)、撒肥机构(8)以及两者之间的输肥管,所述撒肥机构包括上端向后倾斜的梯形盒体,梯形盒体上端为短边且与输肥管相连,下端为长边且为肥料输出端,盒体中垂直固定有散肥柱(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式开沟器(4)上环绕链条设置有一组开沟刀(10),开沟刀(10)横截面为半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铭,张西群,胡春胜,刘小京,董文旭,陈敬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