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98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一类修饰性核苷酸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制备抗病毒感染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具体涉及一种质子化的修饰性核苷酸;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此类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以及所述核苷酸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病毒性疾病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该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它的高度传染性(如HIV、SARS等)、病毒本身的易变性、某些病毒的致癌性(如HPV、EBV、HBV等)。尤其是,尽管病毒本身是一种结构最为简单的生物体,但已被证实为是一种最难控制的致病原,这就给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种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得到较广泛使用。如Amentadine用于治疗感冒病毒感染,Acyclovir用于疱疹病毒有关的疾病,Ganciclvir用于与巨细胞病毒有关的疾病,AZT、ddI、d4T等用于艾滋病的治疗等。但这些抗病毒药物均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如严重影响神经系统\肾功能及免疫细胞。因此,寻找新类型的抗病毒药物已成为此类药物研发的重点。核苷酸是人体内代谢的正常产物和前体,对核苷酸进行修饰性改造,得到的修饰性核苷酸对人体的潜在性毒性会很小,有可能开发为一类新型安全有效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的抗病毒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发现,以天然核苷酸为基本结构,利用优化的化学合成途径用某些取代基对5’、3’末端的保护及对糖基的修饰,所得到的修饰性核苷酸具有高效抗病毒感染活性,还能增加核苷酸的稳定性,而且毒性低。所述修饰性核苷酸可用于抑制广泛的人类致病病毒的复制,其抑制机制是1.通过参入病毒RNA或DNA合成过程,使核酸链延伸终止;2.结合复制酶类,从而达到对病毒的抑制;3.抑制病毒诱导的核苷酸还原酶,导致细胞内核苷酸库的失衡。所述人类致病病毒包括,但不限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人单纯疱疹病毒(HSV)、人巨细胞病毒(CMV)、人乙肝病毒(HBV)、人病肝病毒(HCV)、感冒病毒(influenza)。所述修饰的核苷酸的基本结构为 其中,X和Y分别为5′和3′端保护基团,可为相同或不同的化学基团。这些基团选自直链烷基(如乙基、丙基、丁基)、羟基烷基(如羟丙基、羟丁基)、烷氧基烷基等;优选的X或Y是正丁基(CH3CH2CH2CH2-)、4-羟基正丁基(HO-CH3CH2CH2CH2-);Z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嘌呤基;优选的Z是胸腺嘧啶基和H;A选自H、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烯基、烷基醇、苯酚基、烯醇等。以下三个化合物(其代号分别为NBC-2、NBC-3和NBC-4)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化合物, 结构为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利用质子化过程对修饰性核苷酸进行酸化处理。所述质子化或酸化是指将质子或氢离子加到修饰性核苷酸中的磷酸或保护基团的质子受体上的过程。随着化合物溶液的PH降低,核苷酸被质子化修饰的程度随之增加。当质子化的核苷酸溶于中性水时(PH值约为7),由于核苷酸被质子化,产生的溶液的PH也会降低。合成方法为用碱基与酰胺化物(amidite)反应,然后对3′和5′用保护基进行保护。该合成方法为一步法过程,无需层析分离中间产物。利用此合成途径,产量可达数克至数公斤,纯度通常大于99%。上述修饰性核苷酸还可进一步经脂质体包装,使其增加通透性及具有体内循环时间长等特点,抗病毒作用更好;所述脂质体颗粒大小范围在60nm~110nm之间,优选范围在80nm~100nm之间;所述脂质体内修饰性核苷酸与脂质的比例(药脂比)为1∶9~1∶3,优选的药脂比为1∶5~1∶3。所述脂质体含有中性脂类、胆固醇类或聚乙二醇类等物质。在制备脂质体的优选方案中,使用如部分氢化的大豆卵磷脂(Partially hydrogenated soy phosphatidylcholine,PHSPC)、胆固醇(cholesterol)、末端甲氧基的聚乙二醇(methoxy-terminated polyethyleneglycol,mPEG)、乙醇胺磷酸二硬脂酸酯(distearoyl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DSPE)为原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例中,所述脂质体中含有部分氢化的大豆卵磷脂(PHSPC)、胆固醇、末端甲氧基的聚乙二醇-乙醇胺磷酸二硬脂酸酯,含量比例为50~60∶30~40∶5~10。可采用各种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进行脂质体的制备。优选采用乙醇注射法对修饰性核苷酸进行包装,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在体内稳定和循环时间长等特点。本专利技术利用测定细胞病变抑制方法对修饰性核苷酸进行了抑制病毒生长的活性实验。实验证实,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修饰性核苷酸,均呈现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且这种效应是广谱的。本专利技术人还利用荧光光度法对修饰性核苷酸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饰性核苷酸抗病毒制剂具有抗病毒的特异性,而对宿主细胞基本无毒性。经临床实验证实,本专利技术的修饰性核苷酸对唇疱疹、生殖器官疱疹等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有满意的疗效。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饰性核苷酸可以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药物可接受的载体、辅剂配合,制备成各种剂型的抗病毒药物制剂。这些药物可通过常规给药方式应用于临床。所述抗病毒药物制剂包括口服剂,如片剂、胶囊,针剂、外用药,如溶液剂、外用凝胶,外用药膏,还可制成气雾剂等。其制备方法可参照常规药物制剂制备的方法。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NBC-3的化学合成将胸腺嘧啶(5.6克)溶于无水丙腈中,共蒸发后,再溶于85毫升无水二氯甲烷中。再将12.67克正丁基氰基乙基-N,N-二异丙基磷酰胺(n-butylcyanoethyl-N,N-diisopropylphosphoramidite)加入胸腺嘧啶溶液中。经剧烈混匀后,加入3.32克(Tetrazole),过夜搅拌。反应混合物在盐冰浴中(-10℃)冷却后,缓慢加入10ml t-butylhydroperoxide的癸烷溶液(5~6M)。待反应完成后(约2~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并用50毫升含5%二硫化钠的二氯甲烷洗两次,再用50毫升饱和氯化钠洗一次。待乳浊液分层后,分出有机相。有机相经过滤后,用旋转真空干燥器挥发二氯甲烷。再用乙醚洗涤含油的癸烷(3×25毫升),并小心倒掉上层乙醚。再将油相溶于二氯甲烷后(12.5毫升),加入125毫升乙醚。经过约15分钟静放后,倒掉溶剂,并在真空中干燥油相。最后将经干燥的油相溶于甲醇(每克油加入10毫升甲醇),并加入2当量的NaOH,在室温下搅拌约1~2小时,反应混合物经真空浓缩后,用干甲醇共蒸发除去残留水分,使产物成为胶质状。再用丙腈将此胶质物固体化(100毫升,约1~2小时),然后用真空干燥固体。此固体即为胸嘧啶-3’-5’双磷酸丁酯(Thyamidine-3’-5’-bis-butyl phosphate)。此产物经31P NMR和1H NMR分析,其纯度大于99%。实施例2 NBC-3的质子化NBC-3的质子化可通过使用酸溶液来完成。这些酸溶液包括磷酸、硝酸,盐酸或乙酸。在本实施例中,0.1N的HCl加入到NBC-3溶液中(每毫升100~300A260单位)直到PH达到1~4.5。酸化处理后的NBC-3溶液经柱层析(抗酸型BioRad或P4柱),除去过量的酸和盐。再经冷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病毒化合物,其结构为***其中,X和Y选自直链烷基、羟基烷基、烷氧基烷基;Z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嘌呤基;A选自H、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烯基、烷基醇、苯酚基、烯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德瑞克MK戴尔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格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