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964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5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沉降池的底壁和侧壁易发生开裂导致漏水、渗水的缺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层楼板上的沉降池本体,所述沉降池本体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陶粒砂浆回填层、钢丝网和找平层,所述陶粒砂浆回填层内埋设有排水管和管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涂覆于所述沉降池本体的侧壁和底壁,所述沉降池本体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设有呈弧形设置的过渡斜坡,所述过渡斜坡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加强棱,所述加强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沉降池本体的底壁和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降池回填结构具有减少沉降池的底壁与侧壁发生开裂现象的优点。

Settling pond backfil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dimentation tank structure to backfill, a bottom wall and a side wall of the existing settlement pool to solve the cracking and water seepage caused Water Leakage shortcomings,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a settlement poolbackfil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setting tank floor settlemen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sedimentation tank to turn with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ceramsite mortar backfill layer, wire mesh and leveling layer, the ceramsite mortar backfill layer is embedded inside the drainage pipe and pipe pi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ide wall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is coated on the tank body, at the junction of the side wall and the bottom the wall of the p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ttlement of the slope transition arc setting, the transition slop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length of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ribs, a bottom wall and a side wall edge at both ends of the reinforcing sedimentation tan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olid body Fixed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cracking phenomenon of the bottom wall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沉降池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建筑装饰施工工艺中,沉降池直接使用碎石和建筑废料回填,容易造成回填层下沉和砂浆层空鼓、开裂,使防水层失去功效,沉降池容易积水,造成沉降池内长期存水而对防水膜侵蚀,使防水层失去功效发生渗漏;且容易造成有害细菌滋生以及霉菌害虫的衍生,严重影响业主的使用功能和身心健康,背离了现代建筑装饰实用、环保、耐用的初衷。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公开号为CN2021574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下沉和预防裂缝漏水的沉降池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安置在楼板层上的沉降池本体,沉降池本体的上端露出楼板层,所述的沉降池本体由下往上依次包括有第一防水层、陶粒砂浆回填层、钢丝网、找平层、铺贴层和饰面层,其中在陶粒砂浆回填层的下部埋设有排水管和管墩,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口设置为向上开口,排水管的尾部固定在管墩上,所述的铺贴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水层。这种沉降池结构虽然可以预防沉降池下沉和裂缝漏水,但是由于沉降池的阴角处为垂直状,沉降池的底壁和侧壁易发生开裂的现象,导致漏水、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具有减少沉降池的底壁与侧壁发生开裂现象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层楼板上的沉降池本体,所述沉降池本体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陶粒砂浆回填层、钢丝网和找平层,所述陶粒砂浆回填层内埋设有排水管和管墩,所述第一防水层涂覆于所述沉降池本体的侧壁和底壁,所述沉降池本体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设有呈弧形设置的过渡斜坡,所述过渡斜坡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加强棱,所述加强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沉降池本体的底壁和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斜坡将沉降池本体的侧壁和底壁连成一体,在使用过程中,沉降池本体的侧壁作用在底壁上的力经过渡斜坡过渡后分散了应力,从而减少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沉降池本体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发生开裂的现象;加强棱可以进一步加强沉降池本体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减少沉降池本体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发生开裂的现象;同时由于沉降池本体的侧壁和底壁呈圆弧形式过渡,第一防水层可以涂覆的更加连贯,从而减少流坠堆积,使第一防水层干燥时间一致,提高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丝网上设有镀锌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锌层可以减少陶粒砂浆回填层和找平层中含有的水分与钢丝网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钢丝网发生锈蚀而破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找平层的厚度大于5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50mm的厚度可以保证找平层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更好的实现找平的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的管口处设有防护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盖可以减少砂浆、陶粒等杂物在回填的过程中进入到排水管中而造成排水管堵塞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楼板上设有第二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层可以提高基层楼板的防水性能,减少基层楼板出现渗水、漏水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墩包括基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调节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套筒内的调节杆、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端部的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用于供排水管放置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沉降池建造的过重中一般都是先将排水管布置好,再将管墩放置在排水管的下方以固定排水管,而通常排水管各处的高度不同;在固定排水管时,先将管墩放置在排水管的下方,然后保持支撑座不动,转动调节套筒,从而带动调节螺杆转动上升至排水管嵌入限位槽内,即可实现对排水管的支撑作用,再填入陶粒砂浆回填层后即可实现排水管和管墩的固定;这种管墩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排水管,且可以预先批量生产,使排水管固定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包括固定在所述调节杆上的第一支座、铰接在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第二支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板、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第二支座相抵触的支撑件,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动支撑件可使第二支座转动,第二支座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即发生变化,即可改变限位槽的大小,从而使限位槽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排水管,对不同管径的排水管形成较好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呈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限位槽可以更好的适配不同管径的排水管,从而对排水管形成更好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找平层上预留有地漏口,所述找平层上位于靠近所述地漏口的位置朝向所述地漏口倾斜设置并形成有斜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地漏口可以方便积水流入排水管中,斜坡可以使积水更容易流如地漏口中,减少找平层上出现积水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角为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2°的倾角既可以保持找平层的平整度,又可以实现较好的排水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设置过渡斜坡和加强棱,减少了沉降池本体的底壁和侧壁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沉降池本体的底壁和侧壁连接强度,从而减少了沉降池本体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发生开裂的现象;同时使第一防水层可以涂覆的更加连贯,从而减少流坠堆积,使第一防水层干燥时间一致,提高防水性能;同时减轻楼板自重,保证沉降池内各填充层结构的稳定性,便于维修和再次改造,减少因各填充层下层引起地砖空鼓、开裂;减少找平层开裂造成漏水等现象;其二,管墩包括基座、调节套筒、调节杆和支撑座,使管墩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排水管形成支撑;其三,支撑座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支撑板和支撑件,使支撑座可以适配不同管径的排水管,从而对排水管形成更好的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管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楼板;11、第二防水层;2、沉降池本体;21、第一防水层;22、陶粒回填层;23、钢丝网;24、找平层;241、地漏口;242、斜坡;3、过渡斜坡;31、加强棱;4、排水管;41、防护盖;5、管墩;51、基座;52、调节套筒;53、调节杆;54、支撑座;541、第一支座;542、第二支座;543、支撑板;544、支撑件;5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如图1所示,基层楼板1上设置有沉降池本体2,沉降池本体2的底壁与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呈弧形设置的过渡斜坡3,沿过渡斜坡3的长度方向均分布有若干加强棱31,加强棱31的两端与沉降池本体2的底壁和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沉降池本体2的底壁和侧壁形成三角形状结构,过渡斜坡3和加强棱31均由水泥砂浆浇筑而成。沉降池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层21、陶粒砂浆回填层、钢丝网23和找平层24;第一防水层21均匀涂覆在沉降池本体2的底壁和侧壁上;陶粒砂浆回填层由水泥:沙:陶粒的体积比为1:3:8的混凝土制成;钢丝网23铺设在陶粒砂浆回填层的表面,钢丝网23的表面涂镀有镀锌层以提高钢丝网23的耐腐蚀性能;找平层24的厚度大于50mm,从而使找平层24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找平能力;找平层24上预留有地漏口2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层楼板(1)上的沉降池本体(2),所述沉降池本体(2)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21)、陶粒砂浆回填层、钢丝网(23)和找平层(24),所述陶粒砂浆回填层内埋设有排水管(4)和管墩(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21)涂覆于所述沉降池本体(2)的侧壁和底壁,所述沉降池本体(2)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设有呈弧形设置的过渡斜坡(3),所述过渡斜坡(3)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加强棱(31),所述加强棱(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沉降池本体(2)的底壁和侧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层楼板(1)上的沉降池本体(2),所述沉降池本体(2)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21)、陶粒砂浆回填层、钢丝网(23)和找平层(24),所述陶粒砂浆回填层内埋设有排水管(4)和管墩(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21)涂覆于所述沉降池本体(2)的侧壁和底壁,所述沉降池本体(2)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设有呈弧形设置的过渡斜坡(3),所述过渡斜坡(3)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加强棱(31),所述加强棱(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沉降池本体(2)的底壁和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23)上设有镀锌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24)的厚度大于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的管口处设有防护盖(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楼板(1)上设有第二防水层(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池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墩(5)包括基座(51)、转动连接在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华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百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