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541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18:36
一种儿童用具,包括座椅本体(1)和靠背(2),座椅本体(1)为上部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座椅本体(1)包括座椅前部(101)和座椅后部(102),座椅前部(101)和座椅后部(102)通过伸缩装置(3)连接,靠背(2)与座椅后部(10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多功能儿童用具能够实现儿童推车、婴幼儿床、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学步车于一体的多功能使用。节省成本、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用具,特别涉及一种集儿童推车、婴幼儿床、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学步车于一体的多功能儿童用具。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及工业水平的提高,儿童乘车时使用的安全座椅、儿童手推车等设备已经被普遍使用。儿童乘汽车出行时,需要儿童安全座椅保护儿童乘车安全;但是当儿童不乘车或在家时,便需要儿童手推车。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是为了保护儿童的乘车安全,而儿童作为弱小群体,无论是在行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特别保护,而儿童用的安全座椅,作为在行车中保护儿童的一个主要部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技术中,儿童推车、婴幼儿床、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学步车等产品都是分开设计,用户需要分开单间购买,每一件产品的用途单一。这样,用户需要较大的开支购买上述儿童用具,同时,儿童用具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从儿童乘车安全、出行方便、节省空间、降低成本、使用方便程度等方面考虑,本技术设计一种集儿童推车、婴幼儿床、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学步车于一体的多功能儿童用具。本技术设计的多功能儿童用具能够实现儿童推车、婴幼儿床、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学步车于一体的多功能使用。节省成本、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可靠。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儿童用具:一种儿童用具,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座椅本体为上部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通过伸缩装置连接。靠背与座椅后部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导向槽和导向装置。导向槽设置在座椅前部的两侧。导向装置设置在座椅后部的两侧。导向槽和导向装置连接并配合使用。作为优选,座椅前部的两侧设有定位装置。座椅后部的两侧设有滑动定位孔。定位装置和滑动定位孔连接并配合使用。优选的是,座椅后部的每侧各分别独立的设有1-10个滑动定位孔,更优选为2-8个滑动定位孔,进一步优选为3-6个滑动定位孔。在本技术中,靠背包括靠背内层和靠背外层。靠背内层和靠背外层之间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导轨和升降杆。升降杆与升降导轨连接并配合使用。升降导轨上设有升降定位孔。升降杆上设有定位销。靠背外层与座椅后部连接。升降导轨设置在靠背外层上。升降杆设置在靠背内层上。作为优选,升降导轨设置在靠背内层上。升降杆设置在靠背外层上。优选的是,升降定位孔为1-10个,优选为2-8个,更优选为3-6个。在本技术中,座椅前部的前端设有第一活动块。第一活动块与座椅前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是,座椅前部的前端两侧设有前端导轨。第一活动块设置在座椅前部的前端导轨之间。作为优选,第一活动块的下部与座椅前部的前端通过铰接式连接。第一活动块的上部与座椅前部活动连接。在本技术中,座椅前部的底面设有第二活动块。第二活动块与座椅前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是,座椅前部的底面两侧设有底面导轨。第二活动块设置在底面两侧的底面导轨之间。作为优选,第二活动块的后部与座椅前部的底面通过铰接式连接。第二活动块的前部与座椅前部活动连接。作为优选,靠背内层和/或靠背外层的两侧设有靠背防护结构。作为优选,靠背内层的上端为弧形或圆形结构。作为优选,靠背与座椅本体之间的夹角为0-90度,优选为30-85度,更优选为60-80度。靠背与座椅本体之间的夹角为0度表示靠背与座椅本体平行设置,靠背内层的外表面与座椅本体底部的上表面平齐。靠背与座椅本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靠背与座椅本体垂直设置。作为优选,靠背与座椅本体之间设有倾斜装置。倾斜装置可以调节靠背与座椅本体之间夹角。在本技术中,座椅前部上设有防护装置。优选的是,所述防护装置为圆弧形。作为优选,所述防护装置为透明结构。优选的是,防护装置与座椅前部的挡板成10-80度的角度,更优选的是20-70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是30-60度。在本技术中,所述用具还包括安全带。安全带设置在靠背内层的内表面。优选的是,所述安全带为三点式结构或五点式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设有安装装置。优选为,安装装置为锁扣。作为优选,靠背和/或座椅后部上设有连接扣件。在本技术中,所述用具还包括推车装置。推车装置包括车架和车轮。车架包括2根以上的横梁和2根以上的纵梁。横梁与纵梁垂直设置。车架与车轮通过轴承连接。优选的是,车架还包括车架扶手。优选的是,纵梁上设有与安装装置配合的扣钮。优选的是,连接带连接连接扣件和扣钮。在本技术中,以座椅本体和靠背并排放置、并且靠背位于座椅本体的右侧的方向为正方向,主视图中,看到座椅本体和靠背侧面的方向为正前方。作为优选,用具还包括学步车装置。所述横梁上设有滑槽。学步车装置包括面板和2套活动的“X”形支架。“X”形支架由2根直杆交叉组成。每一根直杆的一端与滑槽连接,直杆的另一端与面板底面连接。作为优选,面板为中间空心的圆圈或长方体。作为优选,面板中间空心的部分左右两端为圆弧形结构。优选,面板的前端设有“U”型结构。作为优选,2根直杆交叉处设有第一稳固点。作为优选,滑槽上设有第二稳固点。在本技术中,座椅本体为上部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座椅本体包括座椅底部和四周的挡板,座椅本体用于儿童的乘坐或卧躺,靠背用于儿童倚靠。座椅本体包括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两个部分,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有部分重叠,座椅前部相对于座椅后部可以滑动。当座椅前部滑出时,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并排设置,儿童用具的长度增加,用于儿童的床或推车装置;当座椅前部划入时,座椅前部的底部位于座椅后部的底部下方,座椅前部的两侧挡板位于座椅后部两个挡板外侧或内侧(重叠),儿童用具的长度减少,用于儿童坐车时的安全座椅。本技术的用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的位置,从而调节整个用具长度,根据需要或用途调节。在本技术中,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中间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用于调节座椅前部和座椅后部间的位置,从而调整用具的长度。只要能够似的座椅前部相对于座椅后部滑动的装置均可应用于本技术的伸缩装置。本技术对于伸缩装置没有特殊的要求,优选使用导向槽和导向装置的伸缩装置,导向槽和导向装置配合使用使得座椅前部能够按照预定的位置相对于座椅后部滑动。在本技术中,也可以采用导轨等装置作为伸缩装置。导向槽设置在座椅前部的两侧,导向装置设置在座椅后部的两侧。也可以是,导向槽设置在座椅后部的两侧,导向装置设置在座椅前后部的两侧。在本技术中,座椅前部的两侧设有定位装置,座椅后部的两侧设有滑动定位孔,定位装置和滑动定位孔连接并配合使用。定位装置和滑动定位孔用于座椅前部相对于座椅后部滑动后,固定座椅前部相对于座椅后部的位置,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自由滑动,固定用具的宽度,便于使用。滑动定位孔的个数不受限制,一般为1-20个,优选为2-10个,更优选为3-9个,更进一步优选为3-8个;例如,滑动定位孔为3个、4个。相邻滑动定位孔间的距离不受限制,一般为2-20cm,优选为3-10cm,更优选为4-8cm;例如,相邻滑动定位孔间的距离为5cm。在本技术中,靠背包括靠背内层和靠背外层。靠背内层和靠背外层之间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导轨和升降杆。升降杆与升降导轨连接并配合使用。靠背分为两层设计,包括靠背内层和靠背外层,靠背内层相对于靠背外层可以升降,用于调节靠背的高度,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儿童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用具,包括座椅本体(1)和靠背(2),座椅本体(1)为上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包括座椅前部(101)和座椅后部(102),座椅前部(101)和座椅后部(102)通过伸缩装置(3)连接,靠背(2)与座椅后部(10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用具,包括座椅本体(1)和靠背(2),座椅本体(1)为上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包括座椅前部(101)和座椅后部(102),座椅前部(101)和座椅后部(102)通过伸缩装置(3)连接,靠背(2)与座椅后部(1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导向槽(301)和导向装置(302);导向槽(301)设置在座椅前部(101)的两侧,导向装置(302)设置在座椅后部(102)的两侧,导向槽(301)和导向装置(302)连接并配合使用;和/或座椅前部(101)的两侧设有定位装置(103),座椅后部(102)的两侧设有滑动定位孔(104),定位装置(103)和滑动定位孔(104)连接并配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后部(102)的每侧各分别独立的设有1-10个滑动定位孔(104)。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靠背(2)包括靠背内层(201)和靠背外层(202),靠背内层(201)和靠背外层(202)之间设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包括升降导轨(401)和升降杆(402),升降杆(402)与升降导轨(401)连接并配合使用;升降导轨(401)上设有升降定位孔(403),升降杆(402)上设有定位销(404);靠背外层(202)与座椅后部(102)连接;升降导轨(401)设置在靠背外层(202)上,升降杆(402)设置在靠背内层(20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升降导轨(401)设置在靠背内层(201)上,升降杆(402)设置在靠背外层(202)上;升降定位孔(403)为1-10个。6.根据权利要求1-3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前端设有第一活动块(105),第一活动块(105)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前端设有第一活动块(105),第一活动块(105)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前端两侧设有前端导轨(106),第一活动块(105)设置在座椅前部(101)的前端导轨(106)之间;第一活动块(105)的下部与座椅前部(101)的前端通过铰接式连接,第一活动块(105)的上部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前端两侧设有前端导轨(106),第一活动块(105)设置在座椅前部(101)的前端导轨(106)之间;第一活动块(105)的下部与座椅前部(101)的前端通过铰接式连接,第一活动块(105)的上部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3、5或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设有第二活动块(107),第二活动块(107)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设有第二活动块(107),第二活动块(107)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设有第二活动块(107),第二活动块(107)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两侧设有底面导轨(108),第二活动块(107)设置在底面两侧的底面导轨(108)之间;第二活动块(107)的后部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通过铰接式连接,第二活动块(107)的前部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两侧设有底面导轨(108),第二活动块(107)设置在底面两侧的底面导轨(108)之间;第二活动块(107)的后部与座椅前部(101)的底面通过铰接式连接,第二活动块(107)的前部与座椅前部(101)活动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靠背内层(201)和/或靠背外层(202)的两侧设有靠背防护结构(203),和/或靠背(2)与座椅本体之间的夹角(α)为0-90度。16.根据权利要求5、7、9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靠背内层(201)和/或靠背外层(202)的两侧设有靠背防护结构(203),和/或靠背(2)与座椅本体之间的夹角(α)为0-90度。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靠背内层(201)的上端为弧形或圆形结构,和/或靠背(2)与座椅本体之间的夹角(α)为30-85度,靠背与座椅本体之间设有倾斜装置(907)。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具,其特征在于:靠背内层(201)的上端为弧形或圆形结构,和/或靠背(2)与座椅本体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望城区金来塑胶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