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基四甲叉膦酸及其钠盐的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525069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脲基衍生物一种新的化合物,脲基四甲叉膦酸及其钠盐,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作为阻垢缓蚀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阻垢缓蚀效果好、适用范围宽、制备方法简单、原料便易、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易于生成水垢和产生腐蚀的用水系统,包括各种热水循环锅炉、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油田注水系统和各种热交换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脲基衍生物新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其作为水处理中阻垢缓蚀剂的应用。经检索,未查到有关脲基四甲叉膦酸及其钠盐的记载和应用。有机膦酸化合物作为水处理用的阻垢缓蚀剂在水处理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第一代是以氨基三甲叉膦酸(AMP)和1-羟基乙叉-1,1-二膦酸(HEDP)为代表统治了近二十年,AMP不耐氯,对有色金属有腐蚀性;HEDP的耐氯性能比AMP好些,但在高浓度的钙离子下会生成微溶性的钙盐,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到七十年代出现了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其广泛地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它对氧化性杀生剂十分稳定,对钙离子的容忍度大,适用于高硬度的水处理;但其缓蚀作用是有限的,需与金属离子配合使用才有缓蚀效果;另外其合成方法较复杂,所需原料为亚磷酸二甲脂、顺丁烯二酸二甲酯、丙烯酸甲脂和催化剂,都较贵。国外八十年代推出的新型缓蚀剂2-羟基-膦基乙酸,是当今最有效的有机膦酸缓蚀剂;其单独使用,在水中的浓度为3mg/L,缓蚀率为53.3%;与锌按1∶1复配按6mg/L浓度加入水中,缓蚀率能达到98.1%〔《工业水处理》,1996,16(3));US3,032,500(1962)、US4,370,280(1983)和US4,689,200(1987)都记载了2-羟基-膦基乙酸的合成方法,其方法比较简单,但所用原料十分昂贵。进入九十年代人们致力于第四代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是多胺基多醚基甲叉膦酸和膦酰基羧酸;前者对碳酸钙、硫酸钙和硅酸钙有很强的阻垢能力,并能很好地稳定铁、锌、锰的氧化物,分散能力强,特别适用于高浓缩倍数运行,其合成的主要原料是含有多醚基的二胺化合物;而后者在冷却水系统中具有良好的碳酸钙和磷酸钙阻垢能力,又有好的颗粒分散性及一定的缓蚀作用,与氯几乎不起作用,是一种多功能的药剂,其分子量在2000以上,合成的主要原料是含有羧基的聚合物,故认为其是有机膦酸与聚合物的结合体;显然前后二者的合成原料结构复杂十分昂贵,且合成工艺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化合物,即脲基四甲叉膦酸及其钠盐,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和便宜的原料进行合成,并使之能够作为水处理中阻垢缓蚀剂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合成新的化合物为,脲基四甲叉膦酸及其钠盐。其分子结构式为 式中R为H时,称为脲基四甲叉膦酸,分子式为(H2O3PCH2)2NCON(CH2PO3H2)2,分子量为436.08,是茶黄色粘稠的透明液体,溶于水。式中R为Na时,称为脲基四甲叉膦酸钠,分子式为(Na2O3PCH2)2NCON(CH2PO3Na2)2,分子量为612.00,是白色晶体,溶于水。脲基四甲叉膦酸有二种合成方法,一种是以尿素、亚磷酸和甲醛为原料,按重量1∶4~6∶5~9的比例,先将尿素和亚磷酸置入稀盐酸介质内不断搅拌,并加热到回流状态,再加入甲醛,之后仍保持回流状态进行反应2-4小时,反应完毕,蒸发浓缩反应物,得到脲基四甲叉膦酸液体产品。其中稀盐酸的浓度为8-18%,其量应大于尿素和亚磷酸的量之和、且小于尿素、亚磷酸和甲醛的总量。另一种是以尿素、三氯化磷、甲醛和水为原料,其用量比例分别以克分子计1-1.4∶4~5.5∶4.4~7.2∶16-40;在不断搅拌下先在水中加入尿素和三氯化磷,并加热至回流状态,再加入甲醛,之后仍保持回流状态,反应2-4小时,反应完毕,蒸发浓缩反应物,得到脲基四甲叉膦酸液体产品。脲基四甲叉磷酸钠的合成是以摩尔比为1∶8-10的脲基四甲膦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搅拌状态下往脲基四甲叉膦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二者反应产生沉淀,过滤析出沉淀、淋洗.干燥,得到含量大于95%的脲基四甲叉膦酸钠晶体。脲基四甲叉膦酸及其钠盐作为阻垢缓蚀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物质复配使用,适用于处理易生成水垢和产生腐蚀的用水系统的水,其单独或复配的任一药剂的使用量为1.5-25ppm。其适用的温度范围为30-100℃,适用的PH值范围为5-11,且适用于一般和高硬度的水。其使用量是根据处理水的温度、PH、硬度和水处理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一般是硬度越高使用量越大。其使用效果用静态阻垢法测得阻垢率大于95%,用静态挂片法和旋转挂片法(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G/T 2159-91)测得缓蚀率为30-98%,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达5-10倍。其中脲基四甲叉膦酸单独使用的用量范围为1.5-6ppm,配成水溶液后使用,其阻垢率大于95%,缓蚀率大于30%。脲基四甲叉膦酸钠单独使用的用量范围在2-9ppm之间,配成水溶液后使用,阻垢率大于95%,缓蚀率大于50%。复配的阻垢缓蚀剂的配方为(按重量比),脲基四甲叉膦酸10-40;膦酸基氨基二羧酸1-5;膦酸基氨基二乙醇1-5;无机盐1-4,其中无机盐可以为硼砂、硫酸锌、钼酸钠等。由于脲基四甲叉膦酸钠的分子量比脲基四甲叉膦酸多40%,故以脲基四甲叉膦酸钠在复配配方中替换脲基四甲叉膦酸时,其重量比相应增加40%,即为14-56。按上述配方复配的阻垢缓蚀剂在使用时,根据处理水的硬度其用量范围在2-25ppm之间。其阻垢率大于98%,缓蚀率大于95%。本专利技术在水处理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复配的阻垢缓蚀剂与2-羟基-膦基乙酸相比,缓蚀性能基本一致,但前者的阻垢性能更好,且合成成本仅为后者的30-40%;与PBTCA、多胺基多醚基甲叉膦酸、膦酰基羧酸相比,其阻垢缓蚀性能和其他性能都差不多,但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便宜、成本很低。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将配料重量比为1∶5.9的尿素和亚磷酸置入12%的稀盐酸中,稀盐酸的量为13,不断搅拌,将反应物料加热到回流状态,加入重量比为9的甲醛,加完之后仍保持回流状态进行反应3.5小时,反应结束,蒸发浓缩反应物1小时,得到脲基四甲叉膦酸含量大于25%的液体产品,其转化率为82.9%,其定量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有效膦。实施例2.在30.4mol的水中不断搅拌,分别加入1.08mol的尿素和4.2mol的三氯化磷,并加热至回流状态,加入6.24mol的甲醛,加完之后仍保持回流状态进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蒸发浓缩反应物1小时,得到脲基四甲叉膦酸含量为25.9%的液体产品,其转化率为92.4%。实施例3.在室温不断搅拌下往100克含脲基四甲叉膦酸50%的水溶液中加入103克含氢氧化钠40%的水溶液,其摩尔比为1∶9,二者反应产生沉淀,过滤析出沉淀,淋洗、干燥,得到含量为97.1%的脲基四甲叉膦酸钠晶体,转化率为98.4%。实施例4.在一升含有钙离子37.59mg、镁离子21.59mg、氯离子29.68mg、碳酸根5.15mg、碳酸氢根453.67mg,PH为7.85的水样中,加入含量为30%的脲基四甲叉膦酸水溶液7mg(为2.1ppm)搅匀,将A3钢片悬挂在样水中,并将样水在45±1℃恒温120小时,取出钢片按静态阻垢法测得阻垢率为100%,按静态挂片法测得缓蚀率为32.15%。实施例5.在一升与例4相同的样水中加入含量为30%的脲基四甲叉膦酸钠水溶液10mg(为3ppm)搅匀,将A3钢片悬挂在样水中,并将样水在45±1℃恒温120小时,取出钢片按静态阻垢法测得阻垢率为100%,按静态挂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脲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结构式为:***式中R为H时,称为脲基四甲叉膦酸,分子式为(H↓[2]O↓[3]PCH↓[2])↓[2]NCON(CH↓[2]PO↓[3]H↓[2])↓[2],分子量为436.08,是茶黄色粘稠的透 明液体,溶于水;式中R为Na时,称为脲基四甲叉膦酸钠,分子式为(Na↓[2]O↓[3]PCH↓[2])↓[2]NCON(CH↓[2]PO↓[3]Na↓[2])↓[2],分子量为612.00,是白色晶体,溶于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广志王桂芬单兰娣谢同马万孝杨义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