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361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8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件盒,所述附件盒包括:由纸板模切出的立体墙和支撑底座;对模切后的纸模折叠层所述立体墙,所述立体墙包括:中部墙面、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部墙面两侧的加固墙面;所述加固墙面的一侧设有第一锁口;对模切后的纸模折叠层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口配合使用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一锁头与所述第一卡位相互卡接,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立体墙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包装纸盒并不能很好的对内部的礼品进行很好的固定的问题。

Accessory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ccessory box, the accessory box includes a solid wall and cutting board supporting base; on paper folding layer after the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 wall, the wall includes a central wall, three-dimensional and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wall reinforce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side of the wall; the reinforcement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ocking; on paper folding layer after die-cutting the support base, the supporting bas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with the first lock with the first use of the card; the first lock and the first card are mutually clamped, the support bas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olid wall. The technical proposal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packaging paper box can not be well fixed on the inner gi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盒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附件盒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随着对包装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纸类作为一种不可代替性可降解环保材料,单纯性纸结构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重视,因此,纸类包装盒的结构对产品的固定也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包装纸盒为一体结构,不能根据所包装的产品进行调整,并且,直接在外包装盒内通过放置小包装盒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固定,存在纸板浪费的现象。并且造成包装臃肿,影响美观。综上所述,现有的包装纸盒并不能很好的对内部的礼品进行很好的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附件盒。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包装纸盒并不能很好的对内部的礼品进行很好的固定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附件盒,所述附件盒包括:由纸板模切并折叠出的立体墙和后侧墙,所述立体墙呈U型;所述立体墙包括: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加固墙;所述加固墙的后侧边上设有第一锁口;所述后侧墙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口配合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一锁口与所述第一卡位相互卡接,所述后侧墙固定在所述立体墙的后部;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附件盒。在上述技术中,所述加固墙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外立面,与所述外立面相连接的立面顶面,与所述立面顶面相连接的内立面,与所述内立面相连接的立面底面;其中,所述外立面与所述内立面相互对称,所述立面底面与所述立面顶面相互对称;所内立面的后侧边上设有所述第一锁口。在上述技术中,所述附件盒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底托台;所述底托台由纸板模切并折叠而成,所述底托台包括矩形台面以及与所述矩形台面四边分别相连接的台面侧板;所述底托台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相接触,所述底托台中有两个对称的台面侧板与所述内立面相接触。在上述技术中,所述底托台的矩形台面的形状与所述折叠后的立体墙的底板的形状相互匹配。在上述技术中,所述附件盒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托台上的支撑纸板;所述支撑纸板的两端设有经多次折叠后形成的矩形支撑枕;所述支撑纸板的底面与所述底托台的矩形台面相接触,所述支撑纸板两端的矩形支撑枕分别与所述内立面相接触。在上述技术中,所述支撑纸板的底面与所述底托台的矩形台面的形状相互匹配。在上述技术中,所述后侧墙包括:支撑盒体和支撑盒底;所述支撑盒体由纸板模切并折叠而成,所述支撑盒体包括:盒体顶面以及与所述盒体顶面四边分别相连接的盒体侧板;与所述内立面相接触的所述盒体侧板底部设有第三锁口;另外两侧盒体侧板底部设有第二锁口;所述支撑盒底与所述内立面相接触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一卡位;所述支撑盒底的另外两侧设有第二卡位;其中,所述第二锁口与所述第二卡位相互配合,所述第三锁口与所述第一卡位相互配合,从而所述支撑盒底与所述支撑盒体相互固定;所述第一锁口与所述第二锁口相邻,所述第一卡位卡扣在所述第一锁口与所述第二锁口的相邻处,从而所述后侧墙与所述立体墙相互固定。在上述技术中,所述加固墙的前侧边上设有若干个插舌;所述插舌与外部的包装盒配合使用,用于将所述附件盒固定在所述包装盒上;所述外立面与所述内立面对应的位置对称设置有所述插舌。在上述技术中,所述加固墙的内立面与外立面之间填充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为单层的瓦楞纸。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提供的附件盒由纸板模切并折叠出的立体墙和后侧墙,所述立体墙呈U型;所述立体墙包括: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加固墙;所述加固墙的后侧边上设有第一锁口;所述后侧墙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口配合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一锁口与所述第一卡位相互卡接,所述后侧墙固定在所述立体墙的后部;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附件盒。通过立体墙上的多处加强固定卡位,具有操作简单且牢固的优点。既能保证所放置的物品不会对附件盒的板材造成变形,又能直观的展示物品,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又降低了组装的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附件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立体墙的展开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底托台的展开示意图;图5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支撑纸板的展开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后侧墙的支撑盒体展开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后侧墙的支撑盒底的展开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附件盒的装配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还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附件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立体墙的展开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底托台的展开示意图,图5是图1中所示附件盒的支撑纸板的展开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后侧墙的支撑盒体展开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后侧墙的支撑盒底的展开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附件盒的装配使用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附件盒包括:由纸板模切并折叠出的立体墙11和后侧墙21。参见图3所示,折叠后的立体墙11呈U型。其中,立体墙11包括:底板110、以及对称设置在底板110左右两侧的加固墙120;加固墙120的后侧边上设有第一锁口130。后侧墙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锁口130配合的第一卡位611;第一锁口130与第一卡位611相互卡接,后侧墙21固定在立体墙11的后部;后侧墙21设置在立体墙11的后侧面上,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附件盒。其中顶部开口的一侧用于与包装盒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加固墙120包括:与底板110相连接的外立面121,与外立面121相连接的立面顶面122,与立面顶面122相连接的内立面123,与内立面123相连接的立面底面124;其中,外立面121与内立面123相互对称,立面底面124与立面顶面122相互对称;内立面123的后侧边上设有第一锁口130。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立体墙11的整体的美观,仅仅在加固墙120的内侧设置第一锁口130,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内立面上设置第一锁口130,不仅能够实现在加固墙120与后侧墙21之间固定的功能,而且所设置的第一锁口130在加固墙120的外表面上看不出来,不会影响加固墙120的美观。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附件盒的牢固性,保证附件盒在承载较重的物品时,附件盒还能保持整体的形状。附件盒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底板110上的底托台31,底托台31由纸板模切并折叠而成,底托台31包括矩形台面310以及与矩形台面310四边分别相连接的台面侧板320。即参见图4所示,底托台31为一张矩形纸板在四个角上裁剪掉四个矩形形成。在附件盒的组装完成后,底托台31的底部与底板110相接触,底托台31中有两个对称的台面侧板320与内立面123相接触。其中,底托台31的矩形台面310的形状与折叠后的立体墙11的底板110的形状相互匹配,使得底托台31能够恰好放置在立体墙11的底板110上,并且参见图4所示底托台31的较短的左右两侧的台面侧板320分别与内立面123相互接触支撑,较长的上下两侧的台面侧板320与立体墙11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齐平,保持立体强11内部整齐。可见在立体墙11的底板110上放置底托台31,能够加厚底板110的厚度,进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附件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盒包括:由纸板模切并折叠出的立体墙和后侧墙,所述立体墙呈U型;所述立体墙包括: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加固墙;所述加固墙的后侧边上设有第一锁口;所述后侧墙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口配合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一锁口与所述第一卡位相互卡接,所述后侧墙固定在所述立体墙的后部;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附件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盒包括:由纸板模切并折叠出的立体墙和后侧墙,所述立体墙呈U型;所述立体墙包括: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加固墙;所述加固墙的后侧边上设有第一锁口;所述后侧墙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口配合的第一卡位;所述第一锁口与所述第一卡位相互卡接,所述后侧墙固定在所述立体墙的后部;形成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附件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墙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外立面,与所述外立面相连接的立面顶面,与所述立面顶面相连接的内立面,与所述内立面相连接的立面底面;其中,所述外立面与所述内立面相互对称,所述立面底面与所述立面顶面相互对称;所内立面的后侧边上设有所述第一锁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盒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底托台;所述底托台由纸板模切并折叠而成,所述底托台包括矩形台面以及与所述矩形台面四边分别相连接的台面侧板;所述底托台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相接触,所述底托台中有两个对称的台面侧板与所述内立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台的矩形台面的形状与所述折叠后的立体墙的底板的形状相互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盒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托台上的支撑纸板;所述支撑纸板的两端设有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校勋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