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2466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解决了一般锂电池极耳通过焊接极柱传导电能,存在焊接工艺难,焊点影响锂电池导电效率,限制锂电池放电倍率的问题。电池结构包括封盖,封盖下设置有取电极耳,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穿过封盖位于在封盖表面上,绝缘层包裹在取电极耳上,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露出在位于封盖上的绝缘层上表面上形成外部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取电极耳采用一体化设计,解决了现有锂电池在这两处焊接的工艺瓶颈的问题,增加了锂电池的放电倍率,减少大电流放电时由于焊接点造成的电阻和发热的情况。极耳绝缘层直接包裹取电极耳,与电池封盖产生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整体结构简单,减少锂电池制作工艺、制作时间和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极耳无需焊接,减少制作工艺、制作时间、制作成本的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成为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电动车目前的动力源主要以储备电能的方式为主,目前的科学技术为背景的储备电能技术日益更新,其中锂电池技术以各项优异的性能成为目前电动车储备电能的主要方向。目前市场已有的锂电池取电方式基本是由电芯通过取电极耳将电能引导到到点极柱,然后导电极柱将电能引导到外部端子上形成锂电池的正负极。极耳焊接点处导电极柱伸出部分与取电极耳相焊接,此处焊接一般采用激光焊或电阻焊的方式实现,这两种方式一般焊接点面积比较小,导致其导电面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焊接点,其为锂电池导电瓶颈之一。另外由于组装工艺则产生极柱焊接点,由于各种限制此焊点再次降低了导电效率,形成了另外一个瓶颈。此两处瓶颈均会影响锂电池大电流放电时的导电效率,增加锂电池发热因素,也限制了锂电池的放电倍率。如申请号为200810112633.6,名称为一种大功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包括多个并联单体电芯,各单体电芯均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2-8条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正极片是一体的,是在正极片的集流体铝箔上冲切出来的,负极极耳和负极片是一体的,是在负极片的集流体铜箔上冲切出来的,所有单体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在正极极柱上,所有的负极极耳焊接在负极极柱上。该专利极耳要焊接在极柱上,就存在上述的问题,焊接存在瓶颈问题,影响锂电池大电流放电时的导电效率,增加锂电池发热因素,也限制了锂电池的放电倍率。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锂电池极耳通过焊接极柱传导电能,存在焊接工艺难,焊点影响锂电池导电效率,限制锂电池放电倍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极耳无需焊接,减少制作工艺、制作时间、制作成本的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包括封盖,封盖下设置有取电极耳,取电极耳与绝缘层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穿过封盖位于在封盖表面上,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取电极耳上,将取电极耳与封盖相隔离,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露出在位于封盖上的绝缘层上表面上形成外部端子。本专利技术中将取电极耳设计成一体,无需采用极柱对封盖下部的取电极耳和封盖外部端子进行焊接相连,解决了现有锂电池在这两处焊接的工艺瓶颈的问题,增加了锂电池的放电倍率,减少大电流放电时由于焊接点造成的电阻和发热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直接,减少了锂电池制作工艺、电池制作时间和材料成本,同时也减少了锂电池内部占用空间,提高了锂电池的体积能力比。绝缘层直接包裹取电极耳,这与电池封盖形成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极耳较低的熔点遇到高温高压时容易释放压力,减少电池爆炸的危险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取电极耳为片状,取电极耳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分相连,前端部分、连接部分和后端部分将取电极耳形成阶梯状结构,取电极耳后端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与电芯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绝缘层包裹在后端部分和连接部分上,且绝缘层在封盖表面并形成方形槽体,取电极耳前端部分嵌入在槽体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槽体位于在封盖表面,槽体的后端穿入封盖内与绝缘层连成一体,在槽体后端靠侧边设置有供前端部分穿出的穿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嵌置取电极耳前端部分的槽体的前端底部设置有与封盖相固定的卡头,在封盖相应位置设置有卡孔,卡头插入卡孔头部卡在封盖的底面上。使得绝缘部更稳定固定在封盖表面上。安装方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包裹取电极耳后端部分的绝缘层的内侧上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于限制电芯的上下位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取电极耳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采用极柱对封盖下部的取电极耳和封盖外部端子进行焊接相连,解决了现有锂电池在这两处焊接的工艺瓶颈的问题,增加了锂电池的放电倍率,减少大电流放电时由于焊接点造成的电阻和发热的情况。2.极耳绝缘层直接包裹取电极耳,与电池封盖产生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3.整体结构简单直接,可以减少锂电池制作工艺、电池制作时的时间和材料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1-封盖2-取电极耳3-绝缘层4-前端部分5-连接部分6-后端部分7-延伸部8-卡头9-卡孔10-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锂电池包括封盖1,封盖下设置有取电极耳2,该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4穿过封盖位于在封盖表面上。该取电极耳包括取电铜极耳和取电铝极耳,两个取电极耳分别设置在安全阀的两侧,它们与封盖、绝缘层连接的结构是一样的,本实施例中将取电铜极耳和取电铝极耳统称为取电极耳。取电极耳为片状,取电极耳包括前端部分4和后端部分6,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分5相连,前端部分、连接部分和后端部分将取电极耳形成阶梯状结构,取电极耳后端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7,延伸部与电芯相连接。绝缘层3包裹在取电极耳上,将取电极耳与封盖相隔离。如图3中所示,绝缘层包裹在后端部分和连接部分上,而前端部分的绝缘层只包裹前端部分的周边,绝缘层在封盖表面形成方形槽体,取电极耳前端部分嵌入在槽体内,前端部分露出在绝缘层上表面上形成外部端子。槽体位于在封盖表面,槽体的后端穿入封盖内与绝缘层连成一体,在槽体后端靠侧边设置有供前端部分穿出的穿孔。为了加强绝缘层与封盖的连接,在嵌置取电极耳2前端部分4的槽体的前端底部上设置有与封盖相固定的卡头8,在封盖相应位置设置有卡孔9,卡头插入卡孔头部卡在封盖的底面上。在包裹取电极耳2后端部分6的绝缘层3的内侧上设置有凸起1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封盖、取电极耳、绝缘、前端部分、连接部分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包括封盖,封盖下设置有取电极耳,取电极耳与绝缘层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极耳(2)的前端部分穿过封盖(1)位于在封盖表面上,所述绝缘层(3)包裹在取电极耳上,将取电极耳与封盖相隔离,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4)露出在位于封盖上的绝缘层上表面上形成外部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包括封盖,封盖下设置有取电极耳,取电极耳与绝缘层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极耳(2)的前端部分穿过封盖(1)位于在封盖表面上,所述绝缘层(3)包裹在取电极耳上,将取电极耳与封盖相隔离,取电极耳的前端部分(4)露出在位于封盖上的绝缘层上表面上形成外部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取电极耳(2)为片状,取电极耳前端部分(4)与后端部分(6)之间通过连接部分(5)相连,前端部分、连接部分和后端部分将取电极耳形成阶梯状结构,取电极耳后端部分末端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7),延伸部与电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率高倍率锂电池结构,其特征是绝缘层(3)包裹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利周晓兵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