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265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4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抓线机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抓线机构夹线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抓线机构包括限位板,限位板的前端固定有下夹板,限位板与下夹板之间设置有抓线钩,抓线钩的前端具有钩线部,钩线部的下表面与下夹板的上表面配合能够夹持面线,抓线钩上连接有能够驱动抓线钩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下夹板的前端具有夹线部,钩线部前端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紧线部,夹线部与紧线部配合能够夹持面线。本抓线机构具有夹线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一种抓线机构。
技术介绍
缝纫机是通过缝线将缝料缝合的机器,包括针杆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勾线机构、压紧机构、绕线装置和润滑装置等。缝纫机按照结构方式或者缝纫工艺方式可以分为平缝机、链缝机、包缝机、锁眼机和封包机等。缝线包括穿过缝针孔的针线和由梭心引出的梭线,其中针线又称为面线,梭线又称为底线。面线从线筒中引出通过紧线器、缓线杆和右线钩等部件后穿过挑线杆,然后穿过左线钩等部件后穿入缝针的针孔中,挑线杆动作后可以实现面线的输送。在缝纫机启缝时,面线受到力的作用往往会从针孔中脱出,造成缝纫中断,这时需要将启缝时的面线线头留长,但是面线线头过长时又会在布料上形成鸟巢结构,影响接缝处的美观,缝制完成后还要人工进行修剪,既浪费工时又不容易剪理干净,甚至会损坏现有的线迹。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气动夹线装置[申请号:201521118108.7;公告号:205258817U],包括驱动气缸、上刀片、下刀片和钩刀,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与钩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钩刀连接在钩刀连接杆的另一端,驱动气缸上连接有夹线刀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三个高度从左到右连续降低的平台结构,上刀片位于中间的平台结构上,下刀片位于最右侧的平台结构上,上刀片的自由端与下刀片的自由端相对且保持间隙设置,钩刀位于所述间隙之间。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使缝纫机在起针和收针时的线头平整美观,不会起线球现象,保证产品美观及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的夹线装置能够在起缝前抓住并夹住面线线头,从而防止鸟巢结构的产生,但是钩刀与上刀片和下刀片仅仅依靠通过弹力夹住面线,夹线效果不好,当面线缝纫机启缝时受到较大的拉力时容易从夹线装置中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抓线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抓线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前端固定有下夹板,所述限位板与下夹板之间设置有抓线钩,所述抓线钩的前端具有钩线部,所述钩线部的下表面与下夹板的上表面配合能够夹持面线,所述抓线钩上连接有能够驱动抓线钩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的前端具有夹线部,所述钩线部前端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紧线部,所述夹线部与紧线部配合能够夹持面线。一般将限位板固定到机头上,缝纫机启缝前,抓线机构中的驱动机构驱动抓线钩向前滑动,抓线钩的钩线部将面线钩住后,驱动机构驱动抓线钩向后滑动,当抓线钩的前端靠近下夹板的前端时,面线被夹持在钩线部的下表面和下夹板前端的上表面之间。当抓线钩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继续向后滑动时,夹线部与紧线部实现配合将面线夹紧。抓线机构夹线时不仅仅将面线夹持在钩线部的下表面和下夹板前端的上表面之间,还利用驱动机构将面线夹持在夹线部和紧线部之间,使得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更好,提高了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夹紧部的后端面为夹紧面,所述夹紧面向抓线钩的下表面倾斜,所述夹线部的前端具有与夹紧面相对设置的夹线面,所述夹紧面与钩线部下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夹线面与下夹板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夹紧面向抓线钩的下表面倾斜,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当下夹板的夹线部与紧线部配合时,夹紧面对夹线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使得钩线部的下表面与下夹板的前端下表面之间能够将面线夹持得更紧,从而提高夹线效果。而且夹紧面与钩线部下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夹线面与下夹板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使得夹线面与夹紧面配合时能够夹紧面线,从而使面线被夹持在夹线面和夹紧面之间,提高了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夹紧面与钩线部下表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并形成过渡面一,所述夹线面与下夹板上表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并形成过渡面二,所述过渡面一和过渡面二的圆弧半径相同。将过渡面一和过渡面二的圆弧半径设置为相同,当紧线部与夹线部配合时,过渡面一和过渡面二能够夹紧面线,从而提高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抓线钩的中部具有连接部,所述钩线部的后端面具有钩线面,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具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钩线面与引导面之间形成钩线口,所述钩线面与引导面相交处设置有卡线槽。抓线钩向前滑动时,面线落入到钩线口内并贴靠在引导面上。抓线钩持续向后滑动时,面线贴靠着引导面移动到钩线面与引导面相交处并进入到卡线槽内,接着面线继续被抓线钩带向下夹板,然后面线被夹持在下夹板的上表面与钩线部的下表面之间,最后面线被夹持在下夹板的上表面与钩线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同时被夹线部与紧线部夹持。卡线槽对面线具有定位作用,使得面线能够准确地被下夹板的上表面与钩线部的下表面以及夹线部与紧线部夹持,防止面线在抓线钩移动的过程中脱离或者偏移位置导致不能被下夹板和抓线钩夹持住,从而提高了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下夹板的后端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抓线钩安装在导向槽内并能够在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导向槽的设置可以使抓线钩滑动过程中方向性好,有利于抓线钩准确地钩线和夹线,有利于提高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限位板下方的滑动板、固定连接在限位板上的旋转电磁铁以及设置在限位板与滑动板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滑动板与旋转电磁铁的转轴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滑动板的前端与抓线钩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长条状的限位槽,限位螺钉位于限位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与滑动板的前端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与限位板的后端固定。旋转电磁铁通电时,旋转电磁铁的转轴转动并驱动连杆,连杆带动滑动板向前滑动从而使抓线钩向前滑动,复位弹簧被拉长;抓线钩钩住面线后,旋转电磁铁断电,滑动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向后滑动,从而带动抓线钩向后运动,实现面线被夹持在抓线钩和下夹板之间。复位弹簧的拉力使抓线钩快速后滑且使夹线部和紧线部配合紧密,从而使夹线部和紧线部的夹持效果好。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限位板的前端还固定有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作用在抓线钩上能够使钩线部下表面抵靠在下夹板的上表面上。通过加压机构能够使钩线部下表面抵靠在下夹板的上表面上,这样当钩线部下表面与下夹板的上表面夹持面线时能够将面线夹紧,从而提高了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固定在限位板前端的呈片状的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的前端具有平压头,当钩线部的下表面抵靠到下夹板的上表面时所述平压头抵靠在钩线部的上表面上。弹簧压片的平压头抵靠在钩线部的上表面上时,弹簧压片对钩线部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钩线部的下表面抵靠到下夹板的上表面从而夹紧面线,同时钩线部上表面上的面线也能够被夹持在平压头和钩线部上表面之间,使得面线被夹持得更牢固,提高了抓线机构的夹线效果。在上述的抓线机构中,所述加压机构还包括调压螺钉,所述弹性压片的后端呈几字型,所述调压螺钉穿过弹性压片的后端与限位板螺纹连接,所述调压螺钉的螺帽下表面抵靠在弹性压片的上表面上,所述弹性压片和限位板之间设置有与调压螺钉螺纹连接的调压螺母,所述调压螺母的下表面抵靠在限位板上。通过拧动调压螺母和调压螺钉能够调节弹性压片对抓线钩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可以调节钩线部与下夹板之间的作用力,这样就可以调节钩线部的下表面与下夹板上表面对面线的夹持力度,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抓线机构,包括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的前端固定有下夹板(6),所述限位板(4)与下夹板(6)之间设置有抓线钩(7),所述抓线钩(7)的前端具有钩线部(7a),所述钩线部(7a)的下表面与下夹板(6)的上表面配合能够夹持面线(2),所述抓线钩(7)上连接有能够驱动抓线钩(7)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6)的前端具有夹线部(6a),所述钩线部(7a)前端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紧线部(7d),所述夹线部(6a)与紧线部(7d)配合能够夹持面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线机构,包括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的前端固定有下夹板(6),所述限位板(4)与下夹板(6)之间设置有抓线钩(7),所述抓线钩(7)的前端具有钩线部(7a),所述钩线部(7a)的下表面与下夹板(6)的上表面配合能够夹持面线(2),所述抓线钩(7)上连接有能够驱动抓线钩(7)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6)的前端具有夹线部(6a),所述钩线部(7a)前端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紧线部(7d),所述夹线部(6a)与紧线部(7d)配合能够夹持面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线部(7d)的后端面为夹紧面(7d1),所述夹紧面(7d1)向抓线钩(7)的下表面倾斜,所述夹线部(6a)的前端具有与夹紧面(7d1)相对设置的夹线面(6a1),所述夹紧面(7d1)与钩线部(7a)下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夹线面(6a1)与下夹板(6)上表面之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抓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面(7d1)与钩线部(7a)下表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并形成过渡面一(7d2),所述夹线面(6a1)与下夹板(6)上表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并形成过渡面二(6a2),所述过渡面一(7d2)和过渡面二(6a2)的圆弧半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线钩(7)的中部具有连接部(7b),所述钩线部(7a)的后端面具有钩线面(7a1),所述连接部(7b)的前端具有倾斜的引导面(7b1),所述钩线面(7a1)与引导面(7b1)之间形成钩线口(7e),所述钩线面(7a1)与引导面(7b1)相交处设置有卡线槽(7f)。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抓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6)的后端具有导向部(6b),所述导向部(6b)上设置有导向槽(6b1),所述抓线钩(7)安装在导向槽(6b1)内并能够在导向槽(6b1)内前后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抓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位于限位板(4)下方的滑动板(8a)、固定连接在限位板(4)上的旋转电磁铁(8b)以及设置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相瑞鲍增金严海军李健鹏黄贤木楼俏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屹缝纫机有限公司浙江贝斯曼缝纫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