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0532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内连通的顶盖、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用于诱捕昆虫的多孔倒漏斗、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底部并且与所述筒体内连通的第一集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集虫装置,所述第二集虫装置与顶盖内连通。通过在顶盖的顶部和筒体的底部均设置集虫装置,避免了使用农药,而充分利用昆虫的习性,提高诱捕的效率;将筒体、顶盖和顶部的集虫容器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使得三者具有相同的颜色、反光度和透明度,使得昆虫无法找到出口,进一步提高诱捕效率。

Insect tra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sect trap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cylinder body and cover, connected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for trapping insects, porous funnel an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device first in insec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op cover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ets of worm device, the second sets of worm device and the roof connected. Insect collecting device are arranged in the top of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ylinder, avoid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habits of insects, improve the trapping efficiency; the insect collecting vessel barrel, top cover and the top of the same material, so that the three have the same color, reflection and transparency, so that insects cannot find the exi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rapp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林虫害测报防治装置,尤其是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在自然界中,昆虫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因此,昆虫性诱剂产品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或迷向干扰其交配,影响下一代种群的数量,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化学信息素防治技术具有高选择性、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农作物或农产品、对环境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保护天敌、非常好的兼容性等优势,是迄今为止最环境友好型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因此,通过开发高引诱活性的化学信息素及其配套诱捕技术是确保安全农产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天敌的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的重要前提。群集诱杀的一个重要部件是诱捕器,诱捕器是用于物理杀死引诱到的害虫,一些昆虫如少数夜蛾类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夜蛾诱捕器,果蝇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果实蝇诱捕器。但目前大多数昆虫例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烟青虫、梨小食心虫、小地老虎等,由于其飞行行为的特殊性,通常不得不使用水盆或粘胶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的最大问题是需要不断地加水,以维持诱芯与水面之间的一定距离,在夏天或干旱缺水地区,这一诱捕方法基本很难大面积实施。粘胶诱捕器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多风沙地区,诱捕效果也很差。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测报,由于其专一性和敏感性的优势,而且不需要进行昆虫种群鉴定,受到植保专家的认可和欢迎。同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专一性地引诱靶标害虫,结合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电子系统达到自动计数的目的,这是灯诱测报所无法达到的。此外,为了在诱捕的基础上实现对捕获的害虫的识别和远程监测,以了解害虫田间消长情况,通常需要统计单位时间内捕获的害虫的数量,目前常用利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计数的自动计数器。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520821121.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上方并且与筒体内连通的顶盖、设置在筒体内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以及设置在筒体底部并且与筒体连通的集虫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内可以设置有光源,顶盖的侧面、位于光源下方可拆卸设置有与顶盖内连通的、用于盛装农药的容器;筒体内还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从诱捕器周围向筒体内侧壁延伸,导向板与集虫装置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落虫口,从而集虫装置与导向板上方的空间连通,导向板从远离落虫口的部分朝向落虫口向下倾斜。这种昆虫诱捕装置,由于昆虫的习性,有可能沿着装置的边沿而离开;此外,由于不同种昆虫、不同地区的昆虫对于农药的耐药性等都不同,因此,实际使用中诱捕的昆虫量会出现达不到预期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昆虫,其行为特点是特别喜欢在盖顶爬行,而且寿命长,无法接触农药片而死亡;还有,农药片对一些地区的黏虫等昆虫是趋避的;而且使用也较为不方便,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诱捕效率的昆虫诱捕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内连通的顶盖、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用于诱捕昆虫的多孔倒漏斗、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底部并且与所述筒体内连通的第一集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集虫装置,所述第二集虫装置与顶盖内连通。为利于昆虫爬行和适应昆虫的习性而进行诱捕,所述顶盖的顶面从第一侧向相对的第二侧逐渐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集虫装置设置在顶盖的最高处。优选的,所述第一集虫装置包括第一红外计数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一红外计数装置下方的第一集虫容器。为避免第一红外计数装置受到自然光干扰,以及昆虫的破坏,所述第一红外计数装置外周设置有第一遮光罩。为避免昆虫进入第一集虫装置后返回到筒体内,降低诱捕效率、以及干扰计数,所述第一红外计数装置下方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由朝向第一红外计数装置的一侧向远离第一红外计数装置的一侧逐渐缩小。为进一步避免第一红外计数装置受到自然光干扰,以及昆虫的破坏,所述第一集虫装置还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上端与筒体固定,所述第一集虫容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桶体的底端,所述第一红外计数装置设置在桶体内,所述漏斗由桶体内延伸到所述第一集虫容器内。优选的,所述第二集虫装置包括第二红外计数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红外计数装置外的第二集虫容器。为避免昆虫进入第二集虫装置后返回到顶盖内,降低诱捕效率、以及干扰计数,所述第二集虫装置还包括第二漏斗,所述第二漏斗由朝向顶盖的一侧向远离顶盖的一侧逐渐缩小,所述第二红外计数装置设置在第二漏斗内。所述筒体、顶盖和第二集虫容器均由相同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由此筒体、顶盖和第二集虫容器有相同的颜色、反光度和透明度,使得昆虫无法找到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顶盖的顶部和筒体的底部均设置集虫装置,避免了使用农药,而充分利用昆虫的习性,提高诱捕的效率;将筒体、顶盖和顶部的集虫容器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使得三者具有相同的颜色、反光度和透明度,使得昆虫无法找到出口,进一步提高诱捕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昆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昆虫诱捕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昆虫诱捕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1、顶盖2、设置在筒体1内的多孔倒漏斗3、设置在顶盖2顶部的第二集虫装置4、以及设置在筒体1底部的第一集虫装置5。顶盖2向上凸起从而形成有内腔,筒体1与顶盖2连通,顶盖2的底端边缘与筒体1的顶端边缘连接固定,如可通过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筒体1和顶盖2的拆装。多孔倒漏斗3设置在筒体1内,多孔倒漏斗3内下方设置有诱芯杆,诱芯杆的表面布置有多个释放孔,诱芯置于诱芯杆上,诱芯包括性信息素或食物气味诱剂等,可针对诱捕昆虫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更换。诱芯杆同时适宜于安装毛细管和橡皮头类型诱芯,也可以同时安装2枚诱芯。多孔倒漏斗3可以为多网孔方形锥体或多网孔圆锥体。诱捕的昆虫可从筒体1的底面进入到多孔倒漏斗3内,此后通过多孔倒漏斗3的出口向上飞出或爬行而进入到筒体1内。筒体1内还设置有导向板6,导向板6从诱捕器3的周围向筒体1内侧壁延伸。筒体1、多孔倒漏斗3和导向板6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可参考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520821121.2的中国专利中所公开的昆虫诱捕装置。由于顶盖2向上凸起,因此,其包括顶面以及位于顶面周围的侧面,顶盖2的顶面从第一侧向相对的第二侧逐渐向上延伸(从图1看为从右侧向左侧逐渐向上呈弯曲延伸)。第二集虫装置4与顶盖2内连通,优选的,设置在顶盖2的最高处,以便更好地捕捉昆虫。第二集虫装置4包括第二红外计数装置42、第二遮光罩43和第二集虫容器44。上述的第二红外计数装置42和第二遮光罩43设置在第二集虫容器44内,第二集虫容器44均与顶盖2可拆卸连接,可在顶盖2上固定第二安装板45,第二集虫容器44和第二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1)、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1)内连通的顶盖(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用于诱捕昆虫的多孔倒漏斗(3)、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1)底部并且与所述筒体(1)内连通的第一集虫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集虫装置(4),所述第二集虫装置(4)与顶盖(2)内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筒体(1)、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1)内连通的顶盖(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用于诱捕昆虫的多孔倒漏斗(3)、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1)底部并且与所述筒体(1)内连通的第一集虫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集虫装置(4),所述第二集虫装置(4)与顶盖(2)内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顶面从第一侧向相对的第二侧逐渐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集虫装置(4)设置在顶盖(2)的最高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虫装置(5)包括第一红外计数装置(52)、以及设置在第一红外计数装置(52)下方的第一集虫容器(5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计数装置(52)外周设置有第一遮光罩(53)。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计数装置(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均陈柯柯张万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