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味地黄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9346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麦味地黄丸,所述麦味地黄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麦冬58‑62份、五味子38‑42份、熟地黄155‑165份、山茱萸78‑82份、牡丹皮58‑62份、山药78‑82份、茯苓58‑62份、泽泻58‑62份、矫味剂0.09‑0.9份、抗氧剂0.5‑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麦味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的症状,配方中添加抗氧剂,保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麦味地黄丸。
技术介绍
麦味地黄丸出自《医级》,组方是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主治均与肾阴虚喘咳劳热有关。肾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虚可致肝阴虚,肝阴虚也可致肾阴虚,肝肾同源。肾阴虚不能上承于肺或虚火灼肺也可致肺肾同病。六味地黄为三阴并治之方,再以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固涩,麦冬养阴益肾、润肺清心,共同滋养五脏、平衡阴阳。更年期综合症,证属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致阴不能制阳,虚阳上亢者。见面赤、躁热心烦、汗出、月经不调、血压不稳、舌红少苔或无苔,给予麦味地黄丸,以六味地黄补精血、调月经,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浮阳止汗稳压,麦冬润肺清心、泻热除烦,可使诸证消减。但现有技术制备的麦味地黄丸稳定性较差,且不易长时间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麦味地黄丸。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麦味地黄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麦冬58-62份、五味子38-42份、熟地黄155-165份、山茱萸78-82份、牡丹皮58-62份、山药78-82份、茯苓58-62份、泽泻58-62份、矫味剂0.09-0.9份、抗氧剂0.5-2.5份。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为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而成,所述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1-3):(1-3):(1-3)。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混合而成,所述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的质量比为(1-3):(1-3):(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麦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8味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05-145分钟,萃取温度34-46℃,萃取压力23-37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0-20kg/h,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5-1.25(50℃)的萃取清膏;(2)步骤(1)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8-12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6-10倍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50℃)的水提清膏;(3)将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即得。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麦冬,拉丁学名Ophiopogonjaponicus(Linn.F.)Ker-Gawl.,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泽泻,拉丁学名:Alismaplantago-aquaticaLinn.,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熟地黄,拉丁文名:Rehmanniaglutinosa(Gaetn.)Libosch.exFisch.etMey,又名:生地、怀庆地黄、熟地。山茱萸,拉丁学名:Cornus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山药,拉丁学名:Dioscoreaopposita,别名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芋、玉延。茯苓,拉丁学名:Wolfiporiacocos,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海藻酸钠,CAS号:31581-02-9。柠檬酸钠,CAS号:6132-04-3。羧甲基纤维素钠,CAS号:9004-32-4。桑黄酮,CAS号:62949-77-3。甘草查而酮A,CAS号:58749-22-7。罗汉松双黄酮A,CAS号:22136-74-9。本专利技术麦味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的症状,配方中添加抗氧剂,保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麦味地黄丸原料:麦冬60份、五味子40份、熟地黄160份、山茱萸80份、牡丹皮60份、山药80份、茯苓60份、泽泻60份、矫味剂0.15份、抗氧剂0.9份。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上述麦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8味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24分钟,萃取温度41℃,萃取压力31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5kg/h,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0(50℃)的萃取清膏;(2)步骤(1)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10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8倍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水提清膏;(3)将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即得。得到实施例1的麦味地黄丸。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麦味地黄丸。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麦味地黄丸。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麦味地黄丸。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麦味地黄丸。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罗汉松双黄酮A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麦味地黄丸。实施例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麦味地黄丸。测试例1将实施例1-7制备的麦味地黄丸,置于25℃,相对湿度85%环境下保藏半年,然后进行大肠杆菌(ATYCC25922)菌落总数测试,参照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表1:菌落总数测试表cfu/g大肠杆菌菌落总数,CFU/g实施例1314实施例2596实施例3582实施例4586实施例5704实施例6693实施例7698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麦味地黄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麦冬58‑62份、五味子38‑42份、熟地黄155‑165份、山茱萸78‑82份、牡丹皮58‑62份、山药78‑82份、茯苓58‑62份、泽泻58‑62份、矫味剂0.09‑0.9份、抗氧剂0.5‑2.5份。所述的矫味剂由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而成,所述海藻酸钠、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1‑3):(1‑3):(1‑3)。所述的抗氧剂由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混合而成,所述桑黄酮、甘草查而酮A、罗汉松双黄酮A的质量比为(1‑3):(1‑3):(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味地黄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麦冬58-62份、五味子38-42份、熟地黄155-165份、山茱萸78-82份、牡丹皮58-62份、山药78-82份、茯苓58-62份、泽泻58-62份、矫味剂0.09-0.9份、抗氧剂0.5-2.5份。所述的矫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