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以及自动取件渗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9304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以及自动取件渗蜡方法,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工作平台(1)、工作缸(2)、渗蜡箱(3)、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工作缸(2)、所述渗蜡箱(3)以及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设置在所述打印机工作平台(1)上,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具有以下优点:自动取件对于3D打印机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还能降低人们的工作强度,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从而避免人工取件所带来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机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以及自动取件渗蜡方法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3DPrinters)又称为三维立体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3D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国内称之为快速成形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其本质原理是:离散与堆积,即,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通过对实体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将三维实体的制造转换成二维层面的堆积和沿成形方向上的不断叠加,最终实现三维实体的制造。相比于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具有制造周期短、成形不受零件复杂程度限制,以及节材、节能等优势。如今,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显得颇为重要。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在完成一次制品的打印后,需要手工将制品从工作缸中取出,再放至渗蜡箱进行渗蜡,在渗蜡结束后,需要再手工将零件取出,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后续任务。可见,上述人工取件方式具有以下不足:具有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降低了3D打印机的生产效率;还具有人们的工作强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以及自动取件渗蜡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以及自动取件渗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工作平台(1)、工作缸(2)、渗蜡箱(3)、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工作缸(2)、所述渗蜡箱(3)以及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设置在所述打印机工作平台(1)上,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工作平台(1)、工作缸(2)、渗蜡箱(3)、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工作缸(2)、所述渗蜡箱(3)以及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设置在所述打印机工作平台(1)上,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件渗蜡机构(4)包括电磁铁吸盘机构、X轴运动机构、Y轴运动机构和Z轴运动机构;所述X轴运动机构、所述Y轴运动机构和所述Z轴运动机构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电磁铁吸盘机构进行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的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吸盘机构包括第1电磁铁(4.1)、第2电磁铁(4.2)、电磁铁安装座(4.3)、连接板(4.4)、T型板(4.5)和压板(4.6);所述电磁铁安装座(4.3)包括顶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板两端下方的左支腿和右支腿;所述左支腿和所述右支腿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所述第1电磁铁(4.1)和所述第2电磁铁(4.2);所述顶板的上方与所述连接板(4.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4)的顶部与所述T型板(4.5)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T型板(4.5)的上方设置所述压板(4.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自动取件渗蜡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运动机构包括左Z轴运动单元和右Z轴运动单元;所述左Z轴运动单元和所述右Z轴运动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工作平台(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Z轴运动单元包括左滚珠丝杠(5.1)、左螺母和左Z轴电机;所述左滚珠丝杠(5.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打印机工作平台(1)的左侧,所述左滚珠丝杠(5.1)与所述左螺母形成滚珠丝杠运动副,所述左Z轴电机驱动所述左滚珠丝杠(5.1)运动,从而使与所述左滚珠丝杠(5.1)相配合的左螺母实现Z轴运动;所述右Z轴运动单元包括右滚珠丝杠(5.2)、右螺母和右Z轴电机;所述右滚珠丝杠(5.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打印机工作平台(1)的右侧,所述右滚珠丝杠(5.2)与所述右螺母形成滚珠丝杠运动副,所述右Z轴电机驱动所述右滚珠丝杠(5.2)运动,从而使与所述右滚珠丝杠(5.2)相配合的右螺母实现Z轴运动;所述Y轴运动机构包括左Y轴运动单元和右Y轴运动单元;所述左Y轴运动单元包括左Y轴皮带(6.1)、左Y轴电机(6.2)、左Y轴导杆(6.3)和左支撑板(6.4);所述左支撑板(6.4)固定设置在所述左螺母上,从而跟随所述左螺母实现Z轴运动;在所述左支撑板(6.4)上固定安装所述左Y轴导杆(6.3)和所述左Y轴电机(6.2);在所述左支撑板(6.4)上设置所述左Y轴皮带(6.1),所述左Y轴电机(6.2)带动所述左Y轴皮带(6.1)进行Y轴运动;所述右Y轴运动单元包括右Y轴皮带(6.5)、右Y轴电机(6.6)、右Y轴导杆(6.7)和右支撑板(6.8);所述右支撑板(6.8)固定设置在所述右螺母上,从而跟随所述右螺母实现Z轴运动;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波刘志远李腾飞池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