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处理用于安装在锉刀毂上的成型轮胎锉刀刀片的方法,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包括刀片体和刀片齿,其中,该方法包括:奥氏体化过程,用于通过将轮胎锉刀刀片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来使其主要部分奥氏体化;随后的淬火过程;以及最终的回火过程,用于使轮胎锉刀刀片回火。通过使用用于加热所述轮胎锉刀刀片的感应加热来执行奥氏体化过程。由此,测试出乎意料地显示锉刀刀片的耐久性显著增加30至50%。该增加可能是因为感应加热是非常快的加热方法(可在15秒内到达奥氏体化温度),其中,能量集中到锉刀刀片中,并且在整个锉刀刀片中可相当快地到达奥氏体化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轮胎锉刀刀片,一种包括轮胎锉刀刀片的锉刀毂,以及用于生产轮胎锉刀刀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生产轮胎锉刀刀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由这种方法生产的轮胎锉刀刀片以及包括轮胎锉刀刀片的锉刀毂。
技术介绍
在轮胎翻新工业中,磨胎机(tirebuffingmachine)是众所周知的。传统地,磨胎机包括用于安装使用过的轮胎的结构以及在翻新处理之前从使用过的轮胎移除磨损胎面的锉刀毂。使用过的轮胎在保持抵靠快速旋转的锉刀毂的同时也在旋转,该锉刀毂的外周设置有多个轮胎锉刀刀片。当抵靠使用过的轮胎接合时,锉刀刀片从轮胎的磨损胎面表面区域切下或剪下小段橡胶。以此方式,轮胎被“抛光”以移除不想要的使用过的胎面并且向该轮胎提供适用于翻新的均匀纹理表面。轮胎锉刀刀片与交错间隔物一起在毂前板与毂后板之间组装在锉刀毂的外周上。后板通常设置有多个轴向引导支撑销以用于在隔开的前板与后板之间安装锉刀刀片和间隔物。随后,前板抵靠组装的刀片和间隔物放置在支撑销上并且锁定到位。通常,锉刀毂由四个层叠刀片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占据90度的圆周段)、五个层叠刀片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占据72度的圆周段)或六个层叠刀片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占据60度的圆周段)组成。因此,组装的锉刀刀片的每个部分由并排布置的交替刀片和间隔物组成。此外,每个部分的刀片与间隔物成角度或者相对于垂直于毂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偏移以形成切割角度,使得旋转的每个刀片具有大于刀片宽度的轴向切割带。切割带的宽度取决于切割角。在操作过程中,高速旋转的齿状刀片通过锉刀刀片的切割和摩擦作用接触旋转轮胎的旧的胎面表面并将其移除。然而,该高速摩擦相互作用引起锉刀刀片的温度的升高。长期暴露于高温使得刀片削弱并且增加刀片故障的可能性。通常,刀片故障包括其齿的断裂或刀片体的破碎,具体地,主体的定位为邻近刀片的端部的一部分的断裂和破碎。锉刀毂(并且具体地,布置在其上的刀片)的温度显著增加的可能性由于锉刀毂的总体封闭结构增加,其中,刀片和间隔物以紧配合布置方式围绕毂的外周布置。为了增强锉刀刀片在成型之后的材料性能,众所周知的是执行奥氏体化过程,其中,刀片被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以上的温度,随后温度非常快地降低(淬火),并且最终执行回火过程,其中,锉刀刀片被预加热至回火温度。在已知解决方案中,通过使锉刀刀片分布在烤箱的层中并且将锉刀刀片加热数分钟以确保到达奥氏体化温度来执行奥氏体化过程。该奥氏体化温度取决于材料,但是可以是880摄氏度。即使执行了上述增强过程,刀片仍然十分快速地磨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进一步改进锉刀刀片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处理用于安装在锉刀毂上的成型的轮胎锉刀刀片的方法,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包括刀片体和刀片齿,其中,该方法包括:奥氏体化过程,用于通过将轮胎锉刀刀片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来使其主要部分奥氏体化;随后的淬火过程;以及最终的回火过程,用于回火轮胎锉刀刀片。通过使用用于加热所述轮胎锉刀刀片的感应加热来执行奥氏体化过程。用于执行感应加热的装置包括供能后产生射频电流的感应线圈(例如,由铜制成)。这生成作用于锉刀刀片的高频电磁场。这导致加热效果。通过使用感应加热,测试出乎意料地显示锉刀刀片的耐久性显著增加30%至50%。该增加可能是因为感应加热是非常快的加热方法(可在15秒内到达奥氏体化温度),其中,能量集中到锉刀刀片中并且在整个锉刀刀片中,可相当快地到达奥氏体化温度。由此,以与在烤箱中加热不同的方式来转换锉刀刀片的结构。在奥氏体化之后,锉刀刀片的结构变得细粒化,由此允许足够的延展性和更高的硬度。感应加热的替代方案可能是以类似方式的其他快速加热技术,诸如使用朝向锉刀刀片引导的气体火焰或使用插入锉刀刀片的加热盐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锉刀刀片的主要部分包括齿。硬化对这些部件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部件在操作期间与轮胎接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紧接着奥氏体化过程之后,轮胎锉刀刀片被淬火。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奥氏体化过程包括将奥氏体化温度保持在短于10秒、优选地短于5秒、并且更优选地短于2秒的时间间隔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以小于30秒执行完整的奥氏体化过程,优选地小于20秒,并且更优选地小于10秒。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成型、硬化和回火期间,锉刀刀片被固定在运输设备处,并且其中,在轮胎锉刀刀片保持固定在所述运输设备中的同时执行所述奥氏体化。由此,在生产过程中,在成型之后,在奥氏体化、淬火和回火期间,锉刀刀片可被固定,并且该过程可自动地进行。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安装在锉刀毂上的轮胎锉刀刀片,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包括刀片体和刀片齿,并且所述轮胎锉刀刀片是根据上述方法生产的。附图说明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轮胎锉刀刀片,图2A示出轮胎锉刀刀片毂的侧视图,图2B示出锉刀刀片毂的俯视图,图3A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产轮胎锉刀的步骤的示图,图3B示出生产轮胎锉刀刀片时的时序的实施方式,图3C示出奥氏体化过程期间的轮胎锉刀刀片的温度,图4A示出生产轮胎锉刀刀片时的时序的可替代实施方式,图4B示出具有根据图4A的时序的奥氏体化过程期间的轮胎锉刀刀片的温度。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的轮胎锉刀刀片。锉刀刀片10形成为四分之一圆或弓形形状,即,它延伸约圆柱形毂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刀片可垂直于毂的旋转轴线,或者它们可相对于垂直稍微偏斜(例如,偏斜3至5度)。此外,交替堆叠可在相对方向上偏斜(即,一个朝向锉刀毂的一端,下一个朝向毂的另一个端)。一组齿12沿着刀片10的工作边缘14均匀分布并且具有预定间距。如图1中以P示出的,间距是从一个齿的前缘到下一个相邻齿的前缘的距离。第一齿12a离刀片17的第一端18最近。第二齿12b离刀片17的与基准端部18最远的另一端20最近。齿12a、12b的中心(即,凹口13的将由凹口形成的两个独立齿部分12c、12d分离的中间)位于与每个相应的端部18、20相同的距离,使得一组齿12相对于中心15以及刀片体17的端部18、20对称布置。齿12扭曲为使得由凹口13形成的一个独立部分12c移位至刀片体17的一侧,并且另一个齿部分12d移位至刀片体17的另一侧,由此提供两个独立齿部分12c、12d,以及用于每个燕尾齿12的两个引导切割边缘。在锉刀毂中,在其上多个锉刀刀片10安装为具有在相对于垂直于毂的旋转轴线的平面的相对方向上稍微倾斜的交替堆叠的四个、五个或六个单独平行阵列的堆叠,堆叠中的间隔开的刀片中的每一个具有在使用中基本水平或竖直地排列的其各自的齿12的组。图2A示出包括放置在销45上的四个锉刀刀片A(由括号标识)的轮胎锉刀刀片毂的俯视图。在图2B中,锉刀刀片毂的侧视图示出为具有安装在销45上的多个锉刀刀片A。锉刀刀片以相对于锉刀毂41的旋转方向的角度安装。在图2B中示出锉刀毂41a上的锉刀刀片A的详细安装配置。当毂组件B安装至磨胎机(未示出)时,刀片A可以住址构造或水平构造呈现至磨损轮胎。当毂组件B旋转时,每个刀片A的切割边缘36与磨损轮胎的胎面接触。因为每个刀片A的多对切割齿34布置为波状构造,并且在相对于平面体38的非平面构造中,当刀片A刮擦磨损轮胎时,切割齿34接触来自磨损轮胎的宽区域(其等于平面体38的平面以上最远的齿与平面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安装在锉刀毂上的轮胎锉刀刀片的方法,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包括刀片体和刀片齿,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用于通过将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来使所述轮胎锉刀刀片的主要部分奥氏体化的奥氏体化过程,以及最终的用于使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回火的回火过程,其特征在于,通过感应加热所述轮胎锉刀刀片来执行所述奥氏体化过程,并且在于,所述奥氏体化过程之后是淬火过程,其中,在所述轮胎锉刀刀片的感应加热停止之前开始所述淬火,由此,所述淬火过程与所述奥氏体化过程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24 EP 14173620.71.一种用于生产安装在锉刀毂上的轮胎锉刀刀片的方法,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包括刀片体和刀片齿,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用于通过将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来使所述轮胎锉刀刀片的主要部分奥氏体化的奥氏体化过程,以及最终的用于使所述轮胎锉刀刀片回火的回火过程,其特征在于,通过感应加热所述轮胎锉刀刀片来执行所述奥氏体化过程,并且在于,所述奥氏体化过程之后是淬火过程,其中,在所述轮胎锉刀刀片的感应加热停止之前开始所述淬火,由此,所述淬火过程与所述奥氏体化过程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奥氏体化温度是在88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并且使所述淬火过程开始以确保不超过所述奥氏体化温度。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特·托夫特·安诺生,
申请(专利权)人:BJ火箭销售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