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142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包括位于污水舱内污水主管道上方的、且能与地面出入口连通的舱内污水检查井,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还包括位于污水舱的外部、与污水舱相间隔地设置的污水接入井,污水接入井靠近污水舱的一侧连通有能密封穿过污水舱的侧壁、与污水主管道密封连通的检查井连接管,污水接入井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地面连通的接入井出入口。该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占用廊内空间较大、易堵塞等问题,能够减少廊内空间占用、对进入污水主管道的污水进行过滤预处理防止管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城市地下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道路交通通畅,同时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中央【2016】6号文件,即《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凡是建设有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线以外的区域不得新建管线。国办发【2015】61号文件强调: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内所有管线必须全部入廊。住建部于2016年6月17日召开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决落实管线全部入廊的要求,明确所有管线包括煤气、污水必须全部入廊。《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对于雨水、污水和天然气管纳入综合管廊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说明。针对地形条件和排水系统能满足雨水、污水纳入的情况,需考虑将雨水、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内,《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规定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内应采用管道形式,主要是从密封性的角度考虑。但是规范中未对重力流污水纳入综合管廊时通风、检修设施的布置进行详细说明。由于市政污水管口径较大,且长度较长,若全部按照建筑排水管的室内检查口的布置方法,难以满足管道通风和检修的需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规定排水管渠接入综合管廊前,应设置检修闸门或闸槽。污水以管道纳入综合管廊后,对于地势平坦的地区,污水管道随着坡度埋深逐渐加大,管廊也有可能随着加大埋深,这时就需要考虑适当减小污水的坡度,以减小埋深。污水管道坡度减小后,流速也会减小,这时污水管道的沉积就会严重,因此可以考虑在污水进入综合管廊前对污水进行沉砂处理,以减小管廊内污水管道的淤积。污水管道入廊后,由于污水管道需要在管廊内调整坡度,污水管道可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污水管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入综合管廊,以及污水检查井如何布置能减小对综合管廊断面的需求将会十分重要。如图5所示,综合管廊内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污水舱9,污水主管道8设置在污水舱9中,沿污水主管道8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污水检查井组,每个污水检查井组包括舱内污水检查井91和污水支管道接入井92,舱内污水检查井91的顶部设置地面出入口90与地面连通,污水主管道8位于舱内污水检查井91的位置设置有能与舱内污水检查井91连通的开口,开口上设置能开闭的闸门,需要对污水主管道8清淤维护时,操作人员在舱内污水检查井91中打开闸门,对污水主管道8清淤维护,现有技术中,综合管廊外的污水支管道接入井92和舱内污水检查井91共用综合管廊的一个侧壁,污水支管道921自污水支管道接入井92穿过共用的侧壁进入舱内污水检查井91,污水支管道921最终接入污水舱9内的污水主管道8,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舱内污水检查井91占用较大的污水舱空间(几乎是污水舱内部的所有有效空间),污水舱的空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污水支管道921直接接入舱内污水检查井中的污水主管道8,污水进入前没有过滤等技术措施,大量的杂质、漂浮物等带入污水主管道8,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增加了污水主管道8运行负担;另外,由于污水支管道接入井92与污水舱9共用综合管廊的一个侧壁,一旦污水有渗漏,那么污水将直接与综合管廊的侧壁接触,增加了污水内腐蚀性成分对综合管廊本体的威胁,并且增加了污水向综合管廊内渗漏的风险,如果腐蚀严重,无法更换侧壁或者更换成本较高。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占用廊内空间较大、易堵塞等问题,该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能够减少廊内空间占用、对进入污水主管道的污水进行过滤预处理防止管道堵塞。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所述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包括位于污水舱内污水主管道上方的、且能与地面出入口连通的舱内污水检查井,所述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污水舱的外部、与所述污水舱相间隔地设置的污水接入井,所述污水接入井靠近所述污水舱的一侧连通有能密封穿过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与所述污水主管道密封连通的检查井连接管,所述污水接入井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地面连通的接入井出入口。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舱内污水检查井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污水主管道上方、密封穿过所述污水舱顶部的第一检查井井筒,所述污水舱的顶部向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检查井井筒,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顶部与所述地面出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内孔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内孔横截面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舱顶部设置有井筒通过孔,所述井筒通过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外壁之间密封设置有井筒防水密封套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内孔中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爬梯,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内孔中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爬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接入井远离所述检查井连接管的一侧密封连通有多个污水分支管道,所述污水分支管道与所述检查井连接管之间设置有能允许污水流通的污水预处理结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预处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污水分支管道与所述检查井连接管之间、靠近所述污水分支管道的接入井闸槽,所述污水预处理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污水分支管道与所述检查井连接管之间、靠近所述检查井连接管的接入井格栅。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井闸槽为叠梁闸,所述接入井格栅为平板格栅。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接入井的内部设置有接入井爬梯,所述污水接入井的顶部设置所述接入井出入口,所述接入井出入口上能拆卸地设置有接入井盖板。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查井连接管与所述污水接入井的侧壁、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之间均设有连接管防水密封套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查井连接管以管顶平齐的方式密封连通于所述污水主管道。由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中,舱内污水检查井分为上下连通设置的两部分,能实现对污水主管道的外部清淤维护,满足污水主管道的通风和检修等需求,设置在污水舱内、污水主管道上方的第一检查井井筒的横截面较小,占用污水舱的空间较小,提高了综合管廊空间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小综合管廊内污水舱的断面面积;(2)本技术的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的污水接入井位于污水舱的外部、且与污水舱间隔设置,满足污水入廊的同时可以减少渗漏污水对综合管廊本身的腐蚀影响,且检查井连接管与污水舱的侧壁、污水接入井的侧壁之间设有接入井防水密封套管,进一步增加密封性;(3)本技术的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的污水接入井中设置接入井闸槽,可以对自污水分支管道进入的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包括位于污水舱内污水主管道上方的、且能与地面出入口连通的舱内污水检查井,所述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污水舱的外部、与所述污水舱相间隔地设置的污水接入井,所述污水接入井靠近所述污水舱的一侧连通有能密封穿过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与所述污水主管道密封连通的检查井连接管,所述污水接入井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地面连通的接入井出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包括位于污水舱内污水主管道上方的、且能与地面出入口连通的舱内污水检查井,所述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污水舱的外部、与所述污水舱相间隔地设置的污水接入井,所述污水接入井靠近所述污水舱的一侧连通有能密封穿过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与所述污水主管道密封连通的检查井连接管,所述污水接入井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地面连通的接入井出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污水检查井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污水主管道上方、密封穿过所述污水舱顶部的第一检查井井筒,所述污水舱的顶部向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检查井井筒,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顶部与所述地面出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的内孔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内孔横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舱顶部设置有井筒通过孔,所述井筒通过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外壁之间密封设置有井筒防水密封套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的污水检查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查井井筒的内孔中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爬梯,所述第二检查井井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金宇尹力文刘文峰邓成云尹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