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仲定专利>正文

建筑模板单元及建筑模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01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4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单元,包含长形塑胶板体、多个圆孔、多个阶段凹槽、多个第一环状沟槽与多个第二环状沟槽。长形塑胶板体的长边两端分别具有突出部,且每一长边两端的突出部间具有向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中央倾斜的斜面。圆孔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阶段凹槽则为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且每一个阶段凹槽与每一个圆孔相对应且连通。第一环状沟槽同样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且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环绕于每一个圆孔外。每一个第二环状沟槽则分别位于每一个阶段凹槽内底部且与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模板,且特别是指一种建筑用模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模板通常以木板制成,在使用时,将多块建筑模板组合成所需的形状,再于模板上适当位置钻孔,以螺杆或铁线贯穿模板将模板彼此固定。接着进行水泥灌浆作业,藉由建筑模板的建构使水泥凝固后形成所需的形状。待水泥完全凝固之后,再将建筑模板拆除并回收再次利用。然而,上述钻孔作业时,多是靠建筑工人的经验及目视,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因此虽然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模板上已有钻孔,但后续使用时,若已有的钻孔不够使用或是位置不适合,则需再另外钻孔,当多次使用后,建筑模板上便会布满孔洞,无法再次利用。此外,灌浆所使用的水泥含有水分,于水泥凝固阶段,这些水分会被排出。传统建筑模板为木板材质,且当多块建筑模板组合后为彼此紧密结合,因此水泥凝固时多余的水分仅能由用来贯穿固定用螺杆或铁线的钻孔排出,或是堆积于因凝固而向下沉降的水泥上方,甚至较为底部的水分则会被堆积无法排出,进而造成建筑模板的腐烂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单元,塑胶材质且其上已预先设置多个可轻易卸除的圆形挡片,因此使用者可利用固定模板的螺杆或铁线贯穿卸除圆形挡片后,穿设于该孔中将模板彼此固定。藉此免除每回模板组合完成后,均需重复钻孔的人力资源浪费,不仅可缩短工时,提高施工效率与品质,也能延长建筑模板的寿命,降低施工成本。此外,于以及建筑模板单元侧边设有斜面,使得建筑模板单元组合后,两两模板间具有空隙,而未被螺杆或铁线贯穿卸除的圆形挡片中央设有圆孔,藉此排出灌浆后多余的水分与产生的气体。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建筑模板单元包含长形塑胶板体、多个圆孔、多个阶段凹槽、多个第一环状沟槽与多个第二环状沟槽。长形塑胶板体的长边两端分别具有突出部,且每一长边两端的突出部间具有向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中央倾斜的斜面。圆孔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阶段凹槽则为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且每一个阶段凹槽与每一个圆孔相对应且连通。第一环状沟槽同样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且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环绕于每一个圆孔外。每一个第二环状沟槽则分别位于每一个阶段凹槽内底部且与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相对应。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上述建筑模板单元中,每一个阶段凹槽包含大凹槽与小凹槽,以小凹槽与每一个圆孔连通。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上述建筑模板单元更包含至少一个上固定槽位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上端,以及至少一个下固定槽位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下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上述建筑模板单元更包含至少一个中固定槽位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中段。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建筑模板单元包含长形塑胶板体、多个圆孔、与多个凹槽。长形塑胶板体的长边两端分别具有突出部,且每一长边两端的突出部间具有向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中央倾斜的斜面。圆孔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正面,凹槽则为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且每一个凹槽与每一个圆孔相对应且连通。依据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一种建筑模板组,包含多个上述的建筑模板单元以及至少两个角柱。以建筑模板单元的长边相邻并排设置,且角柱为分别固定于建筑模板单元相连的背面。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绘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模板组的背面示意图;图2为绘示了图1的建筑模板单元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绘示了沿图1的剖线A-A的剖面图;图4为绘示了图3的部分放大剖面图;以及图5为绘示了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模板组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建筑模板单元110:长形塑胶板体112a、112b:突出部114:斜面120:圆孔130:阶段凹槽132:大凹槽134:小凹槽140:第一环状沟槽150:第二环状沟槽160:上固定槽170:下固定槽180:中固定槽200:角柱300:间隙400:建筑模板单元410:长形塑胶板体420:圆孔430:凹槽500:角柱A:圆形挡片A-A剖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绘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模板组的背面示意图。一种建筑模板组包含多个建筑模板单元100及多个角柱200。建筑模板单元100以长边相邻并排设置,角柱200则分别固定于建筑模板单元100相连的背面。图2为绘示了图1的建筑模板单元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绘示了沿图1的剖线A-A的剖面图,图4则为绘示了图3的部分放大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建筑模板单元100包含长形塑胶板体110、多个圆孔120、多个阶段凹槽130、多个第一环状沟槽140、多个第二环状沟槽150、上固定槽160、下固定槽170、以及中固定槽180。所谓长形塑胶板体110正面是指灌浆工程时的水泥接触面,背面则是指灌浆工程时向外裸露面。长形塑胶板体110尺寸与现行传统通用的建筑模组所使用的木板尺寸相同,可以互相通用,且塑胶材质使本技术的建筑模板单元110可重复循环利用,减少大量的木材资源消耗,兼具环保。长形塑胶板体110的长边两端分别具有突出部112a、112b,且每一长边两端的突出部112a、112b间具有向长形塑胶板体背面中央倾斜的斜面114。因此,当两片建筑模板单元100以长边相邻组合时,实质上两建筑模板单元100间会形成间隙300,而非紧密依靠,如图3所示。此间隙300可供排出灌浆时多余水分及产生的气体。此外,由于斜面114的设计,使得所形成的间隙300一端开口大一端开口则较小,如此便可易于灌浆后由小开口往大开口方向将卡于间隙300内的水泥块敲除。圆孔120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110正面,阶段凹槽130则为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110背面,且每一个阶段凹槽130与每一个圆孔120相对应且连通。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每一个阶段凹槽130包含大凹槽132与小凹槽134,并以小凹槽134与每一个圆孔120连通。此外,大凹槽132开口位于长形塑胶板体110背面,且较其底部大,使剖面呈梯形状,因而侧边为斜面。第一环状沟槽140同样排列于长形塑胶板体110正面,且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140环绕于每一个圆孔120外。每一个第二环状沟槽150则分别位于每一个阶段凹槽130内底部且与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140相对应。藉由相对应的第一环状沟槽140与第二环状沟槽150的设计,于长形塑胶板体110上形成多个圆形挡片A,而圆孔120则位于圆形档片A的中央。同时由于第一环状沟槽140与第二环状沟槽150的设计,使得圆形档片A连接处长形塑胶板体110为可轻易卸除结构,因此使用者可利用固定模板的螺杆或铁线贯穿以卸除圆形挡片A,并将固定模板的螺杆或铁线穿设于卸除圆形挡片A的孔洞中将两两相对的建筑模板彼此固定。藉此免除每回建筑模板组合完成后,均需重复钻孔的人力资源浪费,不仅可缩短工时,提高施工效率与品质,也能延长建筑模板的寿命,降低施工成本。此外,当使用者于固定建筑模板,为与对面相对应的另一片建筑模板对齐时,藉由大凹槽132开口较大且大凹槽132朝小凹槽134方向渐小的设计,以获得更大的视角便于检视螺杆或铁线的穿设。再者,未被螺杆或铁线贯穿卸除的圆形挡片A中央即设有圆孔120,藉此排出灌浆后多余的水分与产生的气体。此外,当灌浆完成卸除建筑模板后,也可藉由大凹槽132开口较大且大凹槽132朝小凹槽134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长形塑胶板体,其中该长形塑胶板体的长边两端分别具有一突出部,且每一长边两端的突出部间具有向该长形塑胶板体的背面中央倾斜的一斜面;多个圆孔,排列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正面;多个阶段凹槽,排列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背面,且每一个阶段凹槽与每一个圆孔相对应且连通;多个第一环状沟槽,排列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正面,且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环绕于每一个圆孔外;多个第二环状沟槽,每一个第二环状沟槽分别位于每一个阶段凹槽内底部且与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长形塑胶板体,其中该长形塑胶板体的长边两端分别具有一突出部,且每一长边两端的突出部间具有向该长形塑胶板体的背面中央倾斜的一斜面;多个圆孔,排列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正面;多个阶段凹槽,排列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背面,且每一个阶段凹槽与每一个圆孔相对应且连通;多个第一环状沟槽,排列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正面,且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环绕于每一个圆孔外;多个第二环状沟槽,每一个第二环状沟槽分别位于每一个阶段凹槽内底部且与每一个第一环状沟槽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阶段凹槽包含一大凹槽与一小凹槽,并以该小凹槽与每一个圆孔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大凹槽开口较其底面大使其侧边形成一斜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上固定槽,位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正面上端;以及至少一下固定槽,位于该长形塑胶板体的正面下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板单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定
申请(专利权)人:李仲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