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6643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框架和丝网,所述框架和底座之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圆柱,所述圆柱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警示灯,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报警器,所述底座上设有蓄电池,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框架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侧相对应的两端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头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套筒的竖向设有通槽,所述框架的另一侧设有支臂,所述支臂上设有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便于运输和存放,且能重复利用,万向轮方便移动,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场所的各种敞开边沿都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以预防工作人员从高处跌落,避免造成工人伤亡事故和不应有的损失。目前的一般做法是使用脚手架钢管搭设简单的防护栏杆,这种防护栏杆的立柱、横杆均使用脚手架钢管搭设,连接采用扣件连接,在混凝土楼面、墙面等处固定,用预埋铁件与钢管或与钢筋焊接牢固。现有的防护栏杆的缺点在于:固定时需先预埋铁件,安装与拆卸困难,搭设较费工,成本较高,不易进行重复使用,达不到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无法实现工具化、定型化、长期重复使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结构合理,能够重叠放置,操作简单且能重复使用的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框架和丝网,所述框架和底座之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圆柱,所述圆柱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警示灯,所述圆柱上设有边盖;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报警器,所述底座上设有蓄电池,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框架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侧相对应的两端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头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套筒的竖向设有通槽,所述框架的另一侧设有支臂,所述支臂上设有套杆。所述框架上设有荧光条,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板和减震板内部的减震气囊,达到减震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的防护网为双层防护网。所述警示灯和警报器连接蓄电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套筒和桃干配合固定的方式来简易的搭建和拆卸,拆卸后便以重叠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且能重复利用,万向轮方便移动,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套管、套杆与支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框架2,丝网3,荧光条4,圆柱5,警示灯6,边盖7,警报器8,套筒9,套杆10,支臂11,蓄电池12,减震装置13,盲孔14,弹簧15,通槽16,卡块17,万向轮1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该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底1、框架2和丝网3,所述框架2和底座1之间设有减震装置13,所述减震装置13包括减震板和减震板内部的减震气囊,达到减震的效果,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圆柱5,所述圆柱5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警示灯6,所述圆柱5上设有边盖7;所述框架2的顶部设有报警器8,所述框架2上设有荧光条4,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所述底座1上设有蓄电池12,所述警示灯6和警报器8连接蓄电池12,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8,方便移动,省时省力;所述框架2一侧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内侧相对应的两端设有盲孔14,所述盲孔14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头设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套筒9的竖向设有通槽16,所述框架1的另一侧设有支臂8,所述支臂8上设有套杆10,所述的防护网3为双层防护网。使用时,将两个框架2通过套筒9与套杆10连接,套筒9内两侧有盲孔14,卡块17连接弹簧设置在盲孔14内,套杆10顺着通槽16插入套筒9内,卡块17通过弹簧的顶力将套杆10卡住,并万向轮18可以将该装置推行,省时省力,且可以重复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套筒和桃干配合固定的方式来简易的搭建和拆卸,拆卸后便以重叠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且能重复利用,万向轮方便移动,工作效率高。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未改变其性能或用途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的任何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2)和丝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和底座(1)之间设有减震装置(13),所述框架(2)的顶部设有圆柱(5),所述圆柱(5)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警示灯(6),所述框架(2)的顶部设有报警器(8),所述圆柱(5)上设有边盖(7),所述底座(1)上设有蓄电池(12),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8),所述框架(2)一侧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内侧相对应的两端设有盲孔(14),所述盲孔(14)内设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端头设有卡块(17),所述卡块(17)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套筒(9)的竖向设有通槽(16),所述框架(2)的另一侧设有支臂(11),所述支臂(11)上设有套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2)和丝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和底座(1)之间设有减震装置(13),所述框架(2)的顶部设有圆柱(5),所述圆柱(5)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内设有警示灯(6),所述框架(2)的顶部设有报警器(8),所述圆柱(5)上设有边盖(7),所述底座(1)上设有蓄电池(12),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8),所述框架(2)一侧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内侧相对应的两端设有盲孔(14),所述盲孔(14)内设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端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芒原王权马栋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