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507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09:09
一种轮胎,包括:轮毂及卡套在轮毂上的外胎;套设在轮毂上的固定钢圈,固定钢圈位于外胎内;卡套在固定钢圈内的备用胎,备用胎位于外胎内,备用胎的内腔形成第一内腔,备用胎的外轮廓与外胎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朝内设置在轮毂上的气嘴,气嘴的外端连通至第一内腔,气嘴中设有一单向阀,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气嘴的内端指向气嘴的外端;一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连通至第二内腔,另一端从单向阀的内侧处连通至气嘴;其中,外胎的周缘内侧凸伸出多个第一凸环,备用胎的周缘外侧对应凸伸出多个第二凸环,多个第一凸环与多个第二凸环交替排列且抵接时相互咬合。该轮胎在外胎失压时仍够长时间继续稳定地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人们通常将无内胎轮胎(TUBELESS)俗称为\真空胎\,其实与“真空”无关,无内胎轮胎(TUBELESS)主要特点是不必配备内胎,原理是在外胎里有一层气密性非常好的气密层其代替了传统内胎的作用,而轮胎充气后,趾口与轮辋紧密结合,有效避免泄气,由于减少了内胎和垫带,轮胎的重量减轻了,同时由于外胎和轮毂直接相连,可以减少外胎的发热,防止爆胎的发生,并提高使用寿命。无内胎轮胎在车辆高速前进时能保持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较小的摩擦,有利于震动冲击的吸收和车速的提高。比一般内胎式轮胎厚得多,且表面又有一层优质橡胶,充气后外表张力增大,在内表面形成一定的压力,提高了对破口的自封能力,一旦扎破,不像普通车胎那样气体在瞬间全部泄完,会持续一定的时间,保障了高速行车时的安全。但是,现有的无内胎轮胎正常情况下依然会有自然胎压流失,所以通常一个月内至少需要测量一次胎压,缺气碾压行驶也会发生轮胎爆胎。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爆胎,轮胎就不能继续使用,车辆行驶方向很容易失去控制,影响驾驶安全,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为解决该问题,公开号为CN20371343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胎,其在外胎内设置一个备用胎,其隔开的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之间连通且设置有一个单向阀。当外胎漏气时,单向阀断开,则备用胎内继续保有一定的气压。但这也会造成备用胎与外胎两者之间的相互磨损和侧向不稳定,其进一步解决方法是在两者之间通过透气凝胶粘结。然而,其虽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漏气时的外胎与备用胎之间的相互磨损以及侧向不稳,但这种结构在外胎漏气时务用胎在侧向上没有相互连接,因此其在侧向仍不够稳定,且会相对增加正常行驶状态下凝胶的磨损进而导致凝胶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应急状态下能够保持继续稳定使用的轮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轮胎,包括:轮毂及卡套在该轮毂上的外胎;套设在该轮毂上的固定钢圈,该固定钢圈位于该外胎内;卡套在该固定钢圈内的备用胎,该备用胎位于该外胎内,该备用胎的内腔形成第一内腔,该备用胎的外轮廓与该外胎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朝内设置在该轮毂上的气嘴,该气嘴的外端连通至该第一内腔,该气嘴中设有一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该气嘴的内端指向该气嘴的外端;一连接管,该连接管的一端连通至该第二内腔,另一端从该单向阀的内侧处连通至该气嘴;其中,该外胎的周缘内侧凸伸出多个第一凸环,该备用胎的周缘外侧对应凸伸出多个第二凸环,该多个第一凸环与该多个第二凸环交替排列且抵接时相互咬合。优选地,该外胎的侧缘内侧凸伸出第一环形凸台,该备用胎的侧缘外侧对应凸伸出第二环形凸台,该第一环形凸台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具有一侧向挡止面和一周径向挡止面,该第二环形凸台的截面形状与该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附图说明图1为一优选实施例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胎,包括:轮毂1及卡套在该轮毂1上的外胎2;套设在该轮毂1上的固定钢圈12、13,该固定钢圈12、13位于该外胎2内;卡套在该固定钢圈12、13内的备用胎3,该备用胎3位于该外胎2内,该备用胎3的内腔形成第一内腔2S,该备用胎3的外轮廓与该外胎2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内腔3S;朝内设置在该轮毂1上的气嘴5,该气嘴5的外端连通至该第一内腔2S,该气嘴3中设有一单向阀7,该单向阀7的连通方向为从该气嘴5的内端指向该气嘴5的外端;一连接管6,该连接管6的一端连通至该第二内腔3S,另一端从该单向阀7的内侧处连通至该气嘴5;其中,该外胎2的周缘内侧凸伸出多个第一凸环20,该备用胎3的周缘外侧对应凸伸出多个第二凸环30,该多个第一凸环20与该多个第二凸环30交替排列且抵接时相互咬合。其中,外胎2是通过一般方式卡套在该轮毂1上的,例如通过卡套在轮毂1上的钢圈11固定。这样,当正常行驶时,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内的气压相同,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未接触;外胎漏气(应急状态)时,第二内腔内的气压下降,单向阀关闭,使备用胎中仍保有一定的气压,因而能够正常行使;而外胎内的气压降低,使得外胎变形,进而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交替咬合,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提高侧向的稳定性。而由于未使用凝胶,也不会导致正常状态下的凝胶磨损和失效。优选地,该外胎2的侧缘内侧凸伸出第一环形凸台21,该备用胎3的侧缘外侧对应凸伸出第二环形凸台31,该第一环形21凸台形成一凹槽(图中未标记),该凹槽具有一侧向挡止面21b和一周径向挡止面21a,该第二环形凸台31的截面形状与该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这样,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外胎与备用胎侧缘上的相互限制,提高了侧向稳定性,也提高了备用胎的抗压能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及卡套在该轮毂上的外胎;套设在该轮毂上的固定钢圈,该固定钢圈位于该外胎内;卡套在该固定钢圈内的备用胎,该备用胎位于该外胎内,该备用胎的内腔形成第一内腔,该备用胎的外轮廓与该外胎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朝内设置在该轮毂上的气嘴,该气嘴的外端连通至该第一内腔,该气嘴中设有一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该气嘴的内端指向该气嘴的外端;一连接管,该连接管的一端连通至该第二内腔,另一端从该单向阀的内侧处连通至该气嘴;其中,该外胎的周缘内侧凸伸出多个第一凸环,该备用胎的周缘外侧对应凸伸出多个第二凸环,该多个第一凸环与该多个第二凸环交替排列且抵接时相互咬合;该外胎的侧缘内侧凸伸出第一环形凸台,该备用胎的侧缘外侧对应凸伸出第二环形凸台,该第一环形凸台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具有一侧向挡止面和一周径向挡止面,该第二环形凸台的截面形状与该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及卡套在该轮毂上的外胎;套设在该轮毂上的固定钢圈,该固定钢圈位于该外胎内;卡套在该固定钢圈内的备用胎,该备用胎位于该外胎内,该备用胎的内腔形成第一内腔,该备用胎的外轮廓与该外胎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朝内设置在该轮毂上的气嘴,该气嘴的外端连通至该第一内腔,该气嘴中设有一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该气嘴的内端指向该气嘴的外端;一连接管,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济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庆市沙氏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