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253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21:46
本实用涉及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模块盒、驱动轮、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配设在充电桩仓门处,模块盒配设在充电桩的内部,模块盒前端开设有读卡口,读卡口开设在充电桩的前面,模块盒对应读卡口进口处配设有一对驱动轮和感应器,驱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模块盒对准读卡口的底面上固定第一微动开关,模块盒的深度大于客户IC卡的长度,客户IC卡上配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模块盒上表面向对应客户IC卡上的固定孔延伸设有电磁顶杆,电磁顶杆、感应器、驱动电机、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开发的突出代表,已经成为取代传统动力汽车、引领汽车行业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当下,世界汽车行业正积极投身于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各国政府和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在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的政策引导下,电动汽车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电池和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开发的瓶颈,其商业开发及其运营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推广程度和商业化的空间。同时,充电站也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先声。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站有望先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交流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运行提供能源补给,是电动汽车发展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现有的交流充电桩,一般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交流充电本身就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过程,充电用户不可避免的要离开公共的充电现场,因此,对于充电电缆的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如果充电电缆裸放在公共场所,对用户及他人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使用者在充电之后将充电仓合理关闭,就能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需要使用者在充电之后忘记将充电仓合理关闭,会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与客户IC卡相匹配,由直流电源供电,包括模块盒、驱动轮、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配设在所述充电桩仓门处,所述模块盒配设在充电桩的内部,所述模块盒前端开设有读卡口,所述读卡口开设在所述充电桩的前面,所述模块盒对应读卡口进口处配设有一对驱动轮和感应器,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模块盒对准读卡口的底面上固定第一微动开关,模块盒的深度大于客户IC卡的长度,所述客户IC卡上配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模块盒上表面向对应客户IC卡上的固定孔延伸设有电磁顶杆,所述电磁顶杆、感应器、驱动电机、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本技术使用的时候控制电路检测插卡的情况,转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吞入客户IC卡,客户IC卡触动微动开关之后,电磁顶杆动作锁定客户IC卡,然后开启充电仓的仓门,客户充电完毕后必须关上充电仓的仓门,才给电磁顶杆得电提起电磁顶杆,然后反转驱动电机取出客户IC卡,防止了客户随手充电,充完之后忘记关闭仓门的情况。驱动电机固定在模块盒内通过齿轮组件与驱动轮连接,连接形式多样,且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器包括发光二极管D5和光敏二极管D4,所述电磁顶杆包括顶杆管筒、电磁铁和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磁铁抵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在所述顶杆管筒内,所述顶杆管筒套设在所述顶杆的上部的外侧,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电机驱动芯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三极管Q1,所述单片机通过电机驱动芯片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D5和电阻R10接地,直流电源依次通过电阻R1、光敏二极管D4和电阻R6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入输出引脚连接,直流电源依次通过电阻R1、二极管D3、电阻R9和电磁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入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D1与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3接地,电阻R2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和电阻R8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入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D2与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4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第二微动开关和电阻R7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入输出引脚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触发准确,动作合理。作为优选,所述单片机为51单片机。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轮的外侧均套设有皮带。作为优选,所述模块盒对准客户IC卡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仓,所述支撑仓的上表面与所述客户IC卡的下表面抵接。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仓内配设有IC读卡器。本技术的实质性效果是:本技术使用的时候控制电路检测插卡的情况,转动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吞入客户IC卡,客户IC卡触动微动开关之后,电磁顶杆动作锁定客户IC卡,然后开启充电仓的仓门,客户充电完毕后必须关上充电仓的仓门,才给电磁顶杆得电提起电磁顶杆,然后反转驱动电机取出客户IC卡,防止了客户随手充电,充完之后忘记关闭仓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模块盒的一种机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图中1、第一微动开关,2、电磁铁,3、顶杆管筒,4、顶杆,5、支撑仓,6、驱动轮,7、感应器发射端,8、感应器接收端,9、客户IC卡,10、充电桩仓门,11、读卡口,12、单片机,13、电机驱动芯片,14、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与客户IC卡9相匹配,由直流电源供电,包括模块盒、驱动轮6、驱动电机14、控制电路、第一微动开关1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配设在所述充电桩仓门10处,即打开仓门的时候闭合,关闭仓门时候断开的微动开关,所述模块盒配设在充电桩的内部,所述模块盒前端开设有读卡口11,所述读卡口开设在所述充电桩的前面,所述模块盒对应读卡口进口处配设有一对驱动轮和感应器,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模块盒对准读卡口的底面上固定第一微动开关,模块盒的深度大于客户IC卡的长度,所述客户IC卡上配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模块盒上表面向对应客户IC卡上的固定孔延伸设有电磁顶杆,所述电磁顶杆、感应器、驱动电机、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感应器接收端8和感应器发射端7沿着客户IC卡对称排列,所述感应器包括发光二极管D5和光敏二极管D4,所述驱动轮的外侧均套设有皮带。所述模块盒对准客户IC卡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仓,所述支撑仓的上表面与所述客户IC卡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支撑仓5内配设有IC读卡器。所述电磁顶杆包括顶杆管筒3、电磁铁2和顶杆4,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磁铁抵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在所述顶杆管筒内,所述顶杆管筒套设在所述顶杆的上部的外侧,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12、电机驱动芯片1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三极管Q1,所述单片机通过电机驱动芯片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D5和电阻R10接地,直流电源依次通过电阻R1、光敏二极管D4和电阻R6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入输出引脚连接,直流电源依次通过电阻R1、二极管D3、电阻R9和电磁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单片机的一个输入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D1与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3接地,电阻R2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和电阻R8与单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与客户IC卡相匹配,由直流电源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盒、驱动轮、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配设在所述充电桩仓门处,所述模块盒配设在充电桩的内部,所述模块盒前端开设有读卡口,所述读卡口开设在所述充电桩的前面,所述模块盒对应读卡口进口处配设有一对驱动轮和感应器,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模块盒对准读卡口的底面上固定第一微动开关,模块盒的深度大于客户IC卡的长度,所述客户IC卡上配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模块盒上表面向对应客户IC卡上的固定孔延伸设有电磁顶杆,所述电磁顶杆、感应器、驱动电机、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与客户IC卡相匹配,由直流电源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盒、驱动轮、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配设在所述充电桩仓门处,所述模块盒配设在充电桩的内部,所述模块盒前端开设有读卡口,所述读卡口开设在所述充电桩的前面,所述模块盒对应读卡口进口处配设有一对驱动轮和感应器,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模块盒对准读卡口的底面上固定第一微动开关,模块盒的深度大于客户IC卡的长度,所述客户IC卡上配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模块盒上表面向对应客户IC卡上的固定孔延伸设有电磁顶杆,所述电磁顶杆、感应器、驱动电机、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仓门开关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包括发光二极管D5和光敏二极管D4,所述电磁顶杆包括顶杆管筒、电磁铁和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磁铁抵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在所述顶杆管筒内,所述顶杆管筒套设在所述顶杆的上部的外侧,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电机驱动芯片、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三极管Q1,所述单片机通过电机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若虚
申请(专利权)人:万马联合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