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克诚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5442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位于内套筒下方的针柄;内套筒下方设置有底部带有针头的针柄,针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条;外套筒设置有容纳针柄的垂直通道,通道两侧设置有容纳导向条的限位槽,在外套筒的底部从上至下有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在隔板上方设置电源、温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外套筒的外侧壁设置显示屏、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外套筒的配合,防止针柄在针灸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并且配合内套筒上刻度线,可以精准的控制针头进入人体皮肤的深度。设置止动销与导热层、药物层配合,舒缓人体压力,肌肉不再紧张,便于针灸时针头更容易扎入穴位,配合药效,进行保健、疾病治疗或理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针灸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理疗或疏通脉络是中医中常见的治疗手法。通过刺激穴位改善经络中血液或气的流向,调节阴阳。但是目前在中医的针灸过程中,单一的刺激穴位还需辅助药物的配合,如果在针灸中将药物的药性,顺着穴位被人体吸收,达到药效和穴位双重作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单独使用针灸用的针柄,可能由于紧张或施针力度不当,容易造成针发生弯曲变形,使得本来忍受针灸疼痛的患者身体上更加不适,反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新手,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在扎针时会出现扎入过深或仅停留在皮肤表层,很难判断扎针是否到达穴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保护针灸用针不易弯曲、精准控制扎针的深度并且辅助药物治疗,更便于医生施针治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以及位于内套筒下方的针柄;所述内套筒为槽口向下的凹槽,在凹槽的凹陷处设置有底部带有针头的针柄,凹槽的凹陷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条,在任意导向条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外套筒设置有垂直贯穿外套筒的通道,所述针柄位于通道内,在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导向条的限位槽,在外套筒的通道底部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在隔板上方设置有电源、感应导热层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在外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导热层温度的显示屏、控制电源开闭的开关,所述电源将开关与导热层之间电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进一步地,在内套筒的外壁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内套筒与针柄的固定卡扣。进一步地,在与电源相对应的外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开口。进一步地,在药物层所对应的外套筒的外壁设置有防护套。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为圆柱体,通道位于外套筒中心位置,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均围绕通道铺设在圆柱体内部。进一步地,在隔板和导热层之间设置有防止针柄下滑的止动销,所述止动销横向贯穿外套筒。进一步地,在内套筒顶部设置有用于旋转的转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内外套筒的配合,防止针柄在针灸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并且配合内套筒上刻度线,可以精准的控制针头进入人体皮肤的深度,并与掌握施针的深度。设置止动销与导热层、药物层配合,在施针前在导热层的作用下使药物层内的药物逐渐散出药效,被人体皮肤吸收,导热层也有助于舒缓人体压力,肌肉不再紧张,便于打开止动销后,针灸时针头更容易扎入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以及散发的药效,更好的通过人体穴位进行保健、疾病治疗或理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转环,2、内套筒,3、固定卡扣,4、针柄,5、通道,6、外套筒,7、限位槽,8、针头,9、隔板,10、导热层,11、药物层,12、防护套,13、止动销,14、开口,15、电源,16、开关,17、显示屏,18、微型处理器,19、温度传感器,20、刻度线,21、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以及位于内套筒下方的针柄;所述内套筒为槽口向下的凹槽,在凹槽的凹陷处设置有底部带有针头的针柄,凹槽的凹陷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条,在任意导向条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外套筒设置有垂直贯穿外套筒的通道,所述针柄位于通道内,在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导向条的限位槽,在外套筒的通道底部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在隔板上方设置有电源、感应导热层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在外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导热层温度的显示屏、控制电源开闭的开关,所述电源将开关与导热层之间电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在内套筒的外壁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内套筒与针柄的固定卡扣,固定卡扣位于内套筒的上半部。在与电源相对应的外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可以通过开口对位于外套筒内的设备进行维护。在药物层所对应的外套筒的外壁设置有防护套,通过防护套保护针灸装置吸附在人体皮肤上,也可以在药物层下方增加散热层,避免温度过高时烫伤皮肤。防护套可以为硅胶或其他亲肤材质。所述外套筒为圆柱体,通道位于外套筒中心位置,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均围绕通道铺设在圆柱体内部。导热层为导热元件,比如电热丝;药物层内放置固体药包,药物可以为薰衣草、艾叶等理疗药物。在隔板和导热层之间设置有防止针柄下滑的止动销,所述止动销横向贯穿外套筒。在止动销位于隔板和导热层之间时,固定卡扣与外套筒上表面的距离A、导向条的底部和限位槽上表面之间的距离B至少是相同的,即距离A大于等于距离B。此时,针头到达人体穴位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C小于距离A、距离B。这样可以确保,当除去止动销时,导向条不会因限位槽的存在,而使得针头无法进一步下行。在本实施例中,随着针柄向下移动,固定卡扣最终与外套筒上表面相接触或位于外套筒上表面的上方。在内套筒顶部设置有用于旋转的转环,便于控制针柄沿着通道逐步向下进入人体穴位。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针灸装置时,预先将止动销安装在隔板和导热层之间,这样可以防止针柄直接沿着通道滑落。根据施针的选取不同尺寸的针,安装在内套筒的凹槽内,通过固定卡扣将内套筒的导向条与针柄固定在一起,使得针柄内嵌在凹槽内,之后将带针柄的内套筒放置在外套筒的上方。在安装的过程中,需注意,针柄带着针头插入外套筒的通道内,内套筒的两个导向条分别放置在通道两侧的限位槽内。安装好之后,将针灸装置放置在人体皮肤上,即将防护套覆盖在将要针灸的穴位上方。打开外套筒侧壁上的开关按钮,接通电路,在电源的作用下,导热层开始加热,散发热量。借助导热层的热量,药物层的药性逐渐散发出来。此时温度传感器感应导热层的温度,并在微型处理器的控制下,将温度在显示屏中显示,供施针者观察,及时调整加热时间。根据药效及施针时间的不同,施针者自行决定是否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在本实例中的显示器还可以显示时间,在打开开关的时候开始计时,关闭开关停止计时,关闭后计时自动清零。当温度达到40度左右,开始进行针灸治疗,一手扶住转环,一手拔去止动销,此时,通道在垂直方向导通,施针者根据施针力度要求,转动转环,引导针头进入人体穴位,同时导向条向下靠近限位槽。在本实施例中需注意,在拔去止动销之前,导向条底部与限位槽表面之间的距离B大于此时针头距离要到达的人体皮肤之间的距离C。在针头向下进入人体穴位的过程中,施针者可以根据内套筒上的刻度线,来确定针头到达的深度,更便于操作,避免因技术不熟练对人体带来危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以及位于内套筒下方的针柄;所述内套筒为槽口向下的凹槽,在凹槽的凹陷处设置有底部带有针头的针柄,凹槽的凹陷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条,在任意导向条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外套筒设置有垂直贯穿外套筒的通道,所述针柄位于通道内,在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导向条的限位槽,在外套筒的通道底部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在隔板上方设置有电源、感应导热层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在外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导热层温度的显示屏、控制电源开闭的开关,所述电源将开关与导热层之间电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以及位于内套筒下方的针柄;所述内套筒为槽口向下的凹槽,在凹槽的凹陷处设置有底部带有针头的针柄,凹槽的凹陷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条,在任意导向条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外套筒设置有垂直贯穿外套筒的通道,所述针柄位于通道内,在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导向条的限位槽,在外套筒的通道底部两侧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隔板、导热层、药物层,在隔板上方设置有电源、感应导热层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在外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导热层温度的显示屏、控制电源开闭的开关,所述电源将开关与导热层之间电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克诚
申请(专利权)人:宋克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