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5177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输纱装置。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转轴定位在壳体上的输线轮,以及设置在输线轮上游壳体上的张力控制机构和前探测杆,以及用于安装前探测杆的电路座;所述前探测杆转动设置在电路座上,前探测杆包括处于转动端前侧的过纱端,以及处于转动端后侧并用以触发电路座内部停机电路工作的触头端;所述过纱端处于张力控制机构与输线轮之间,所述前探测杆的转动端后侧设有平衡块。该针织输纱装置通过在前探测杆上设置平衡块,从而可减小需要前探测杆所需支撑力,在纱线很小的张力状态下,亦可保证前探测杆能够准确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输纱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针织输纱装置上采用夹纱器控制纱线张力的大小,纱线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花絮,纱线上的蜡和油,容易堆积在夹纱器的夹纱平面上,使夹纱器夹不住纱线或使夹纱器之间的压力产生波动,从而导致纱线张力产生波动,影响针织机的织物质量。基于上述传统针织输纱装置的不足之处,申请人在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2015200606505”的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针织输纱装置,该针织输纱装置中采用了新型张力控制机构,该张力控制机构能够克服上述夹纱器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上述新型张力控制机构为针织输送提供较小张力时,导致纱线对前探测杆的支撑不足,前探测杆易于倾倒而导致设备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输纱装置,该针织输纱装置通过在前探测杆上设置平衡块,从而可减小需要前探测杆所需支撑力,在纱线很小的张力状态下,亦可保证前探测杆能够准确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转轴定位在壳体上的输线轮,以及设置在输线轮上游壳体上的张力控制机构和前探测杆,以及用于安装前探测杆的电路座;所述前探测杆转动设置在电路座上,前探测杆包括处于转动端前侧的过纱端,以及处于转动端后侧并用以触发电路座内部停机电路工作的触头端;所述过纱端处于张力控制机构与输线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探测杆的转动端后侧设有平衡块。作为优选,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摆杆座,以及设置在摆杆座上的短摆杆、长摆杆和张角装置;短摆杆和长摆杆通过销轴定位在摆杆座上,张角装置控制短摆杆与长摆杆之间张开角度;所述摆杆座上端设置有第一瓷圈,短摆杆和长摆杆的铰接处相互啮合,短摆杆与长摆杆上纵向交叉设置有第二瓷圈。上述张力控制机构中,纱线由第一瓷圈引入后,依次交叉穿过短摆杆与长摆杆上的第二瓷圈,通过改变短摆杆与长摆杆的张开角度可改变纱线的张力。为了有效避免纱线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花絮、纱线上的蜡和油对纱线张力的影响,提高了针织输送装置的织物质量。作为优选,所述张角装置包括用于定位短摆杆的芯轴,以及套接在芯轴上的复位扭簧,以及设置在摆杆座上的芯轴定位组件;所述芯轴上设有周向设有若干定位弧槽,芯轴定位组件包括与定位弧槽相匹配的钢球,以及抵住钢球的压簧,以及用于定位压簧的封盖。使用时,通过芯轴可驱动短摆杆,以及与短摆杆相啮合的长摆杆相互张开;芯轴转动过程中通过钢球抵住定位弧槽来定位芯轴。作为优选,所述前探测杆为金属探测杆,前探测杆的过纱端上设置有过纱瓷管,前探测杆的转动端是与过纱瓷管相平行的转轴。作为优选,所述前探测杆上连接有用于定位平衡块的平衡轴,平衡轴的轴端指向转动端;所述平衡块套接在平衡轴上,并可沿平衡轴轴向移动。上述结构中,平衡块在平衡轴上轴向移动,可用于调整前探测杆前后两端之间的平衡度,从而可适应于不同张力的纱线输纱中。作为优选,所述前探测杆为封闭探测杆,平衡轴连接设置在前探测杆上。作为优选,所述触头端将所述转轴分为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两部分,过纱端通过侧杆连接触头端一侧转轴,触头端另一侧的转轴上连接有平衡轴。作为优选,所述前探测杆的过纱端、侧杆、转轴和触头端由杆体一体折弯构成,转轴端部向后翻折延伸,延伸部构成所述平衡轴。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针织输纱装置的前探测杆包括过纱端和触头端,过纱端和触头端分别处于转动端两侧,构成杠杆结构;而前探测杆的触头端同侧设有用于调整前探测杆前后两端之间的平衡度的平衡块,平衡块增加了触头端该侧的配重,从而使前探测杆过纱端需要纱线的支撑力减少,在纱线很小的张力状态下,亦可保证前探测杆能够准确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张力控制机构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前探测杆安装于电路座的示意图。图4为前探测杆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前探测杆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前探测杆的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通过转轴定位在壳体1上的输线轮4,以及设置在输线轮4上游壳体1上的张力控制机构2和前探测杆3,以及用于安装前探测杆3的电路座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游是指纱线导纱方向的上游,即沿纱线走线方向依次由上游至下游。所述张力控制机构2包括摆杆座20,以及设置在摆杆座20上的短摆杆21、长摆杆22和张角装置;短摆杆21和长摆杆22通过销轴定位在摆杆座20上,张角装置控制短摆杆21与长摆杆22之间张开角度;所述摆杆座20上端设置有第一瓷圈23,短摆杆21和长摆杆22的铰接处相互啮合,短摆杆21与长摆杆22上纵向交叉设置有第二瓷圈24。上述张力控制机构2中,纱线由第一瓷圈23引入后,依次交叉穿过短摆杆21与长摆杆22上的第二瓷圈24,通过改变短摆杆21与长摆杆22的张开角度可改变纱线的张力,可有效避免纱线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花絮、纱线上的蜡和油对纱线张力的影响,提高了针织输送装置的织物质量。所述张角装置包括用于定位短摆杆21的芯轴25,以及套接在芯轴25上的复位扭簧26,以及设置在摆杆座20上的芯轴定位组件;所述芯轴25上设有周向设有若干定位弧槽,芯轴定位组件包括与定位弧槽相匹配的钢球27,以及抵住钢球27的压簧28,以及用于定位压簧28的封盖29。使用时,通过芯轴25可驱动短摆杆21,以及与短摆杆21相啮合的长摆杆22相互张开;芯轴25转动过程中通过钢球27抵住定位弧槽来定位芯轴25。所述前探测杆3转动设置在电路座5上,前探测杆3为金属探测杆,前探测杆3包括处于转动端前侧的过纱端31,以及处于转动端后侧,并用以触发电路座5内部停机电路工作的触头端32。所述过纱端31处于张力控制机构2与输线轮4之间,前探测杆3的过纱端31上设置有过纱瓷管33,前探测杆3的转动端是与过纱瓷管相平行的转轴36。所述前探测杆3上连接有用于定位平衡块的平衡轴34,平衡轴34的轴端指向转动端;所述平衡轴34上套接有平衡块35,平衡块35可沿平衡轴34轴向移动,平衡块35始终处于转动端后侧。上述结构中,平衡块35在平衡轴34上轴向移动,可用于调整前探测杆3前后两端之间的平衡度,从而可适应于不同张力的纱线输纱中。另外,上述前探测杆3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1,如图4所示,所述前探测杆3为封闭探测杆,此时平衡轴34连接设置在前探测杆3侧面上;2,如图5和6所示,所述前探测杆3的触头端将所述转轴分为处于同一轴线上的两部分,过纱端通过侧杆37连接触头端一侧转轴,触头端另一侧的转轴上连接有平衡轴34;在该基础上,具体可采用的结构是前探测杆的过纱端、侧杆、转轴和触头端由杆体一体折弯构成,转轴端部向后翻折延伸,延伸部构成所述平衡轴34。综上所述,该针织输纱装置的前探测杆3包括过纱端31和触头端32,过纱端31和触头端32分别处于转动端两侧,构成杠杆结构;而前探测杆3的触头端32同侧设有用于调整前探测杆3前后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转轴定位在壳体上的输线轮,以及设置在输线轮上游壳体上的张力控制机构和前探测杆,以及用于安装前探测杆的电路座;所述前探测杆转动设置在电路座上,前探测杆包括处于转动端前侧的过纱端,以及处于转动端后侧并用以触发电路座内部停机电路工作的触头端;所述过纱端处于张力控制机构与输线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探测杆的转动端后侧设有平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转轴定位在壳体上的输线轮,以及设置在输线轮上游壳体上的张力控制机构和前探测杆,以及用于安装前探测杆的电路座;所述前探测杆转动设置在电路座上,前探测杆包括处于转动端前侧的过纱端,以及处于转动端后侧并用以触发电路座内部停机电路工作的触头端;所述过纱端处于张力控制机构与输线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探测杆的转动端后侧设有平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摆杆座,以及设置在摆杆座上的短摆杆、长摆杆和张角装置;短摆杆和长摆杆通过销轴定位在摆杆座上,张角装置控制短摆杆与长摆杆之间张开角度;所述摆杆座上端设置有第一瓷圈,短摆杆和长摆杆的铰接处相互啮合,短摆杆与长摆杆上纵向交叉设置有第二瓷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角装置包括用于定位短摆杆的芯轴,以及套接在芯轴上的复位扭簧,以及设置在摆杆座上的芯轴定位组件;所述芯轴上设有周向设有若干定位弧槽,芯轴定位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周定安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