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4067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属于冲击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固定单元、提升单元、吊篮单元、锤头单元以及自卸扣吊钩,支撑固定单元包括地梁、竖梁以及顶梁,提升单元整体设置在顶梁中间处,其包括电动葫芦和拉绳位移传感器,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设置有自卸扣吊钩,吊篮单元包括吊篮本体、横杆、导向轮以及锚杆,吊篮本体底部为一平板,锤头单元包括锤头、冲击力传感器以及螺纹杆,锤头单元的螺纹杆与吊篮本体底部的平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冲击装置使用方便、灵活,零部件的更换维修简易,冲击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冲击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测试装置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程设备,可用于测量被测试对象的抗冲击性能。常见的冲击装置根据工程需要可设计成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由落体式、摆锤冲击式等等。对于测量大型构件抗冲击性能自由落体式冲击装置而言,湖南大学在该领域内做了较多开发工作,其花费百万元开发的冲击测试装置能对大型的构件进行抗冲击测试,但是该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结构规模很大,装置本身造价非常高,冲击高度达到15米以上,每次运行的成本很高,而且容易损坏,不便于维修。(2)由于冲击高度过高,冲击装置轨道不稳定,冲击点不固定,无法达到小构件冲击所需要的精度。(3)其冲击重量固定,若要更换冲击重量,过程比较繁琐,使用非常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使用方便、冲击精度高的冲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其目的在于,设计吊篮单元,方便配重,锤头单元与吊篮单元可拆卸连接,方便灵活更换锤头,在提升单元上设置有拉绳位移传感器,可精确测量冲击高度,以上的设计综合作用,使得本技术装置使用方便、冲击精度高、更换维修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固定单元、提升单元、吊篮单元、锤头单元以及自卸扣吊钩,其中,所述支撑固定单元包括地梁、竖梁以及顶梁,所述地梁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竖梁垂直固定在所述地梁上,所述顶梁垂直固定在所述竖梁上,所述提升单元整体设置在所述顶梁中间处,其包括电动葫芦和拉绳位移传感器,所述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设置有自卸扣吊钩,所述吊篮单元包括吊篮本体、横杆、导向轮以及锚杆,锚杆和所述横杆材质为钢材,横杆设置在吊篮本体上以用于供所述自卸扣吊钩钩挂,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吊篮本体的两侧,所述锚杆设置在所述吊篮本体底部的平板上,所述锤头单元包括锤头、与锤头连接的冲击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冲击力传感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锤头单元的螺纹杆与所述吊篮本体底部的平板可拆卸连接。以上专利技术构思中,支撑固定单元用于对吊篮单元、提升单元等悬挂支撑,提升单元上配置了拉绳位移传感器,能精确方便的获知冲击高度,吊篮单元上设置了锚杆,可灵活方便的配重,吊篮两侧设置了导向轮,可限定吊篮下落不发生偏移,锤头单元上设置有冲击力传感器,能精确测量被检测对象受力大小,锤头单元上设置有螺纹杆,可与吊篮单元可拆卸连接,方便灵活更换锤头。进一步的,所述竖梁内侧设置有光滑的导杆,所述导向轮与该导杆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锚杆上加工有螺纹,以便在加载配重后通过在锚杆上旋紧螺母将配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地梁具有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竖梁也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两根竖梁分别垂直固定在两根地梁上,所述顶梁的两端对应固定在两个竖梁的顶端,所述顶梁同时与所述地梁和所述竖梁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竖梁内侧上设置有标示高度的刻度,所述竖梁外侧且加工圆形通孔,以用于观察或者是外接速度测量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地梁的内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支脚,该支脚上开设有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槽孔,所述支脚具有四个,四个支脚相对设置。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地梁的内侧处均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具有两块,两块橡胶垫相对设置,以用于供吊篮放置其上。进一步的,所述锚杆具有两根,两根锚杆关于锤头单元对称。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装置,设置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吊篮本体提升高度,吊篮上设置有锚杆,在锚杆上套接或者取下配重,即可方便灵活的改变冲击力量,导向轮可实现冲击行程不发生偏移,冲击力传感器能精确测量冲击力大小,螺纹杆和吊篮本体底部的螺纹孔使得锤头的更换方便自如,以上各处的设计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得本技术冲击装置使用方便、更换维修方便、冲击精度高。2、竖梁外侧的通孔可以用于很方便的外接观测设备从而避免另外架设观测设备的麻烦。3、本技术装置整体小巧,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坠落冲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坠落冲击装置的吊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锤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支撑固定单元11-地梁12-竖梁13-顶梁2-提升单元21-电动葫芦22-拉绳位移传感器3-吊篮单元31-吊篮本体32-横杆33-导向轮34-锚杆4-锤头单元41-锤头42-冲击力传感器43-螺纹杆5-自卸扣吊钩6-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坠落冲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其包括1、提升单元2、吊篮单元3、锤头单元4、自卸扣吊钩5以及橡胶垫6。其中,支撑固定单元整体呈门式刚架。下面一一讲述各个部件的主要构成、作用、选择标准、相互连接关系。支撑固定单元1包括地梁11、竖梁12以及顶梁13,所述地梁11固定在地面上,是底部支撑和稳定构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和各种检测机构的地面固定沟相连接,在每一根地梁11内侧上焊接了两个譬如长250mm的支脚用来和地面螺栓连接,从而固定整个支撑固定单元。竖梁12垂直固定在所述地梁11上,顶梁13垂直固定在所述竖梁12上。竖梁譬如为两根长4m的工字钢,竖梁12作为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竖梁本身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在竖梁12内侧的一面上绘制了刻度,譬如以1cm为一小格,其作用是方便测量冲击装置的提升高度。同时,竖梁12靠近内部一侧的中间焊接有一根直径1cm的圆形无螺纹钢筋作为吊篮本体的冲击轨道,也即为导轨,设置这样的导轨同时能对重物起保护作用,坠落时防止重物翻滚。竖梁12靠外面的一侧上譬如每隔20cm由钻一个譬如1cm直径的圆孔用来外接观测设备,外接观测设备譬如为测量冲击速度或者冲击加速度的传感器。顶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固定单元(1)、提升单元(2)、吊篮单元(3)、锤头单元(4)以及自卸扣吊钩(5),其中,所述支撑固定单元(1)包括地梁(11)、竖梁(12)以及顶梁(13),所述地梁(1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竖梁(12)垂直固定在所述地梁(11)上,所述顶梁(13)垂直固定在所述竖梁(12)上,所述提升单元(2)整体设置在所述顶梁(13)中间处,其包括电动葫芦(21)和拉绳位移传感器(22),所述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设置有自卸扣吊钩(5),所述吊篮单元(3)包括吊篮本体(31)、横杆(32)、导向轮(33)以及锚杆(34),所述锚杆(34)和所述横杆(32)材质为钢材,横杆(32)设置在吊篮本体(31)上以用于供所述自卸扣吊钩(5)钩挂,导向轮(33)设置在所述吊篮本体(31)的两侧,所述锚杆(34)设置在所述吊篮本体(31)底部的平板上,所述锤头单元(4)包括锤头(41)、与锤头连接的冲击力传感器(42)以及与所述冲击力传感器(42)连接的螺纹杆(43),所述锤头单元(4)的螺纹杆与所述吊篮本体(31)底部的平板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固定单元(1)、
提升单元(2)、吊篮单元(3)、锤头单元(4)以及自卸扣吊钩(5),
其中,
所述支撑固定单元(1)包括地梁(11)、竖梁(12)以及顶梁(13),
所述地梁(1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竖梁(12)垂直固定在所述地梁(11)
上,所述顶梁(13)垂直固定在所述竖梁(12)上,
所述提升单元(2)整体设置在所述顶梁(13)中间处,其包括电动葫
芦(21)和拉绳位移传感器(22),所述电动葫芦的吊钩上设置有自卸扣
吊钩(5),
所述吊篮单元(3)包括吊篮本体(31)、横杆(32)、导向轮(33)
以及锚杆(34),所述锚杆(34)和所述横杆(32)材质为钢材,横杆(32)
设置在吊篮本体(31)上以用于供所述自卸扣吊钩(5)钩挂,导向轮(33)
设置在所述吊篮本体(31)的两侧,所述锚杆(34)设置在所述吊篮本体
(31)底部的平板上,
所述锤头单元(4)包括锤头(41)、与锤头连接的冲击力传感器(42)
以及与所述冲击力传感器(42)连接的螺纹杆(43),所述锤头单元(4)
的螺纹杆与所述吊篮本体(31)底部的平板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坠落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
(12)内侧设置有光滑的导杆(14),所述导向轮(33)与该导杆(14)
滑动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晓鸿张磊鑫刘杰谢致远余梁薛文李石林孙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