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263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包括:设备框架,支撑单元,测量单元,提升单元,翻身单元,校直驱动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结构控制连接校直驱动单元、提升单元、支撑单元、测量单元以及翻身单元,协调各单元配合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成的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能够对直线导轨进行全自动的校直,并且校直数度高、精确度,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较大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线导轨加工技术,具体涉及直线导轨的校直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直线导轨校直一般为人工校直,利用传统的压力机提供压力,人工测量直线导轨的弯曲程度,在通过经验人工控制压头的下压量,从而校直直线导轨的直线度,相对特点是价格比较便宜,精度比较差,基本可以满足小批量产品的加工。随着直线导轨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制造商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严重,所以对直线导轨零件制造的时间和精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传统的低效率低精度校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直线导轨采用人工校直存在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该校直设备包括:设备框架;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支撑待校直直线导轨;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测量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平面的直线度;提升单元,所述提升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用于提升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至翻身单元;翻身单元,所述翻身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对提升单元提升的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翻转;校直驱动单元,所述校直驱动单元可移动的设置在设备框架上,对测量单元测得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上的最高点进行校直;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结构控制连接校直驱动单元、提升单元、支撑单元、测量单元以及翻身单元,协调各单元配合工作。优选的,所述设备框架包括基座、侧板以及横梁,所述横梁与基座的两端分别通过侧板连接构成设备框架,所述支撑单元、提升单元、测量单元、翻身单元设置在基座上,所述校直驱动单元设置在横梁上。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提升单元、测量单元按一定距离固定于基座上,测量单元和支撑单元、提升单元交错布局,相互间的距离可根据校直工艺手动调整。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座、更换垫、调节垫,更换垫固定于固定座上,调节垫固定于更换垫上。优选的,所述提升单元,包括固定座、提升气缸、限位螺丝、更换垫、调节垫组成,提升气缸、限位螺丝固定于固定座,更换垫固定于提升气缸上,调节垫固定于更换垫上。优选的,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固定座、提升气缸、限位块、限位螺丝、测量杆、测量杆支架、电杆笔、测量支撑板,所述固定座固定于基座上,提升气缸、测量杆支架固定于固定座上,限位螺丝固定于测量杆支架上,电杆笔固定于测量杆支架上,测量支撑板固定于提升气缸上,限位块固定在测量支撑板上,测量杆固定于测量杆支架上。优选的,所述翻身单元包括支架、送料气缸、减速器、伺服电机、支撑轴、花盘、夹料气缸、夹料板,支架固定于基座上,送料气缸、支撑轴固定于支架上,伺服电机、花盘固定于支撑轴上,伺服电机固定于减速器上,夹料气缸固定于花盘上,夹料板固定于夹料气缸上。优选的,所述校直驱动单元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注塑机丝杆、上拖板、压头、压力支撑板、下拖板、直线导轨、卸荷过渡垫、碟形弹簧,所述直线导轨、蝶形弹簧固定于横梁上,下拖板固定于直线导轨上,注塑机丝杆固定于上托板和下拖板上,联轴器固定于注塑机丝杆上,减速器固定于下拖板上,伺服电机固定于减速器上,卸荷过渡板、压头固定在上拖板上。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测量单元和校直驱动单元依次测量并校直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的待校直平面的最高点,直至该待校直平面的直线度达到要求;接着控制提升单元将待校直直线导轨提升至翻转单元,并控制翻转单元将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翻转;接着控制提升单元将翻转后的待校直直线导轨返回支撑单元,并控制测量单元和校直驱动单元依次测量并校直支撑单元中翻转后的待校直直线导轨的待校直平面的最高点,直至该待校直平面的直线度达到要求。优选的,所述校直设备还包括自动上下料系统,所述自动上下料系统与支撑单元配合,并受控于控制单元。本技术构成的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能够对直线导轨进行全自动的校直,并且校直数度高、精确度,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较大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本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加工互换性强,可满足各种直线导轨的校直要求。再者,本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中以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传递扭矩给联轴器,由联轴器带动注塑机丝杆,再由注塑机丝杆拖动上拖板提供压力,在压力和行程精度上都有大幅提高,其通过基座上的测量单元反馈数据,伺服电机可精确控制下压行程和压力。同时,本设备中的调节支撑单元上的限位块可以全自动的完成3米的宽度15-65mm导轨自动校直,更换工装可扩大加工范围。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校直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提升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测量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翻身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其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整个校直设备包括基座1、侧板2、横梁3、校直驱动单元4、提升单元5、支撑单元6、测量单元7、翻身单元8以及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基座1、侧板2、横梁3相互配合构成整个设备的框架,用于安装支撑其它组成设备。具体的,横梁3与基座1的两端分别通过侧板连接构成设备框架,由此保证构成的设备框架的稳固性。支撑单元6设置在基座1上,用于支撑待校直直线导轨9(参见图3),作为校直设备的校直操作区域。测量单元7设置在基座1上,并与支撑单元6相配合,用于测量支撑单元6中待校直直线导轨待校直平面的直线度,以便确定待校直直线导轨的最高点。提升单元5设置在基座1上,并与支撑单元6和翻身单元8相配合,用于提升支撑单元1中待校直直线导轨,使其与翻身单元8对应配合;同时将翻身单元8完成翻身操作的待校直直线导轨放回支撑单元6。翻身单元8设置在基座1上,并与提升单元5对应配合,对提升单元5提升的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夹紧翻转,并将翻滚后的待校直直线导轨放回提升单元5。校直驱动单元4,其可移动的设置在设备框架的横梁3上,对测量单元7测得支撑单元6中待校直直线导轨上的最高点进行校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设备包括:设备框架;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支撑待校直直线导轨;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测量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平面的直线度;提升单元,所述提升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用于提升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至翻身单元;翻身单元,所述翻身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对提升单元提升的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翻转;校直驱动单元,所述校直驱动单元可移动的设置在设备框架上,对测量单元测得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上的最高点进行校直;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结构控制连接校直驱动单元、提升单元、支撑单元、测量单元以及翻身单元,协调各单元配合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设备包括:
设备框架;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支撑待校直直线导轨;
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测量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平面的直线度;
提升单元,所述提升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用于提升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至翻身单元;
翻身单元,所述翻身单元设置在设备框架上,对提升单元提升的待校直直线导轨进行翻转;
校直驱动单元,所述校直驱动单元可移动的设置在设备框架上,对测量单元测得支撑单元中待校直直线导轨上的最高点进行校直;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结构控制连接校直驱动单元、提升单元、支撑单元、测量单元以及翻身单元,协调各单元配合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框架包括基座、侧板以及横梁,所述横梁与基座的两端分别通过侧板连接构成设备框架,所述支撑单元、提升单元、测量单元、翻身单元设置在基座上,所述校直驱动单元设置在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提升单元、测量单元按一定距离固定于基座上,测量单元和支撑单元、提升单元交错布局,相互间的距离可根据校直工艺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座、更换垫、调节垫,所述更换垫固定于固定座上,调节垫固定于更换垫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单元包括固定座、提升气缸、限位螺丝、更换垫、调节垫,所述提升气缸、限位螺丝固定于固定座,更换垫固定于提升气缸上,调节垫固定于更换垫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直线导轨校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固定座、提升气缸、限位块、限位螺丝、测量杆、测量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