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甲基-3-吡啶甲胺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182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N-甲基-3-吡啶甲胺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如下:将3-吡啶甲醛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冰水浴,滴加甲胺水溶液;滴加完甲胺水溶液后撤去冰水浴,室温搅拌30~120min后;冰水浴并冷却到0℃左右,加入NaBH↓[4],NaBH↓[4]加完后冰水浴10~120min,然后撤去冰水浴,在室温搅拌1.5~12h后停止反应,加入水,旋干甲醇,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浓缩得黄色油状物N-甲基-3-吡啶甲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使原料能得到高附加值的利用,而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N-甲基3-吡啶甲胺的产率几乎定量,因而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N-甲基-3-吡啶甲胺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一种3-吡啶甲醛制备N-甲基-3-吡啶甲胺的方法。
技术介绍
N-甲基-3-吡啶甲胺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中间体,但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它只有4条合成路线(1)3-吡啶甲醛和甲胺在3.4个大气压下经钯碳催化氢化室温还原反应2.5个小时(Dukat,M.;Fiedler,W.;Dumas,D.;Damaj,I.;Martin,B.R.;Pyrrolidine-modified and 6-substituted analogs of nicotinea structure-affinityinvestigation.Eur.J.Med.Chem.Chim.Ther.;EN;31;11;1996;875-888.);(2)3-吡啶氰和甲胺在97个大气压、100℃下经Raney nickel(兰尼镍)还原氢化(Hoffmann-La Roche;US Patent 2798077;1955);(3)3-氯甲基吡啶和甲胺室温下反应4天(Zara-Kaczian,E.;Deak,G.;Gyoergy,L.;Potential CNS active1-aryl-2-amino-1-ethanol derivatives.Acta Chim.Hung;EN;126;4;1989;441-454.);(4)3-吡啶甲醛和甲胺在氰基硼氢化钠室温下反应3天(Holzgrabe,U.;Oxidations with cerium(IV)sulfate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ofN-benzyl-beta-amino ketones yielding 4-benzo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s.Arch.Pharm.(Weinheim Ger.);GE;320;7;1987;647-654.)。前两种方法加压氢化条件比较苛刻,对仪器设备要求高,钯碳价格比较昂贵;第三种方法中3-氯甲基吡啶制备比较麻烦,与甲胺反应时间长,产率不高仅为64.8%;第四种还原氨化法比较简单但反应需密切调节溶液的pH>12,且反应时间较长,效率和产率都不高,氰基硼氢化钠的价格比较昂贵、毒性大。其中第2种方法已被Hoffmann-La在美国申请专利(US Patent 2798077)。还原氨化法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方法,常采用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而硼氢化钠还原能力较强,易产生副产物,所以大大限制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甲基-3-吡啶甲胺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行。本专利技术以3-吡啶甲醛为原料,在甲醇溶剂中,冰水浴加入甲胺(25%~30%)水溶液,室温搅拌后分批加入NaBH4,在室温搅拌后还原胺化合成N-甲基-3-吡啶甲胺,产率达到98%以上几乎定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N-甲基-3-吡啶甲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2.11~4.75mmol 3-吡啶甲醛(式(I))溶解于10mL甲醇溶液中,冰水浴并冷却至0~10℃左右,滴加13.5~24.3mmol甲胺水溶液。(2)滴加完甲胺水溶液后撤去冰水浴,室温(20℃左右)下搅拌反应30~120min。(3)搅拌30~120min后,冰水浴并冷却到0℃左右,加入3.17~7.92mmolNaBH4,NaBH4加完后冰水浴10~120min,然后撤去冰水浴,在室温(20℃左右)搅拌反应1.5~12h;(4)搅拌1.5~12h后,加入10~15ml水,旋干甲醇,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浓缩得黄色油状物N-甲基-3-吡啶甲胺(式(II))。 式(I) 式(II)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步骤(4)中所述黄色油状物N-甲基-3-吡啶甲胺采用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浓缩后得无色液体N-甲基-3-吡啶甲胺。所述柱层析条件为乙酸乙酯∶甲醇的体积比为5∶1(V∶V)。步骤(1)中所述甲胺水溶液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所述滴加速度为1.5ml/min。步骤(2)中滴加完毕甲胺水溶液后撤去冰水浴,室温搅拌反应30~120min采用TLC(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乙酸乙酯∶甲醇的体积比为10∶1(V∶V),产物N-甲基3-吡啶甲烯胺(式(III))Rf值0.5左右。 式(III)步骤(3)中所述撤去冰水浴室温搅拌反应1.5~12h(生成N-甲基-3-吡啶亚胺),采用TLC(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乙酸乙酯∶甲醇的体积比为3∶1(V∶V),产物N-甲基-3-吡啶亚胺Rf值0.3左右。所述NaBH4加入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所述NaBH4均分为5份分批加入。所述甲胺水溶液是质量百分比为25%~30%甲胺水溶液。步骤(4)中所述萃取采用乙酸乙酯、氯仿-异丙醇或二氯甲烷-异丙醇萃取,所述氯仿∶异丙醇体积比为(V∶V)3∶1,二氯甲烷∶异丙醇体积比为(V∶V)3∶l 。步骤(1)中3-吡啶甲醛熔点7℃,通常在冰箱内保存,放置室温片刻就能由无色片状晶体转化为无色液态,加入甲醇使之溶解,冰水浴冷却到0℃左右。缓慢滴加甲胺水溶液,溶液中有较明显的放热现象,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甲胺水溶液加入过快,放热较剧烈,有副反应发生。步骤(2)所述的滴加完毕甲胺水溶液后,室温搅拌反应30~120min,使胺化反应更完全,得到产物N-甲基-3-吡啶甲烯胺(式(III))。TLC监测反应完全(监测胺化反应),乙酸乙酯∶甲醇的体积比为10∶1,Rf值0.5左右。步骤(3)所述的室温搅拌30~120min后,冰水浴并冷却到0℃左右分批加入NaBH4,加入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加入NaBH4有很强的放热现象和大量气泡产生,NaBH4分批加入是考虑实验安全性,因为放出大量的氢气,分批加入使其缓慢放出防止爆炸。加完NaBH4冰水浴10~120min,实验安全因数考虑,防止大量未反应的NaBH4突然反应放热。步骤(4)所述的停止反应,加入少量水淬灭反应,旋干甲醇,乙酸乙酯萃取数次,合并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浓缩得黄色油状物N-甲基3-吡啶甲胺。进一步纯化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甲醇(V∶V)的体积比为5∶1),浓缩后得无色液体N-甲基3-吡啶甲胺。在合成N-甲基-3-吡啶甲胺时,设想依据吡啶环对醛基的活化作用,化合物3-吡啶甲醛与甲胺可以迅速且完全地形成亚胺,因此有可能选用还原能力更强的硼氢化钠来提高合成效率。基于此对第四种合成方法(即3-吡啶甲醛和甲胺在氰基硼氢化钠室温下反应3天)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整个反应时间只需2小时,且产率98%以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整个反应时间只需2小时,而且N-甲基-3-吡啶甲胺产率几乎定量,使3-吡啶甲醛能得到高附加值的利用,因而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在25mL茄形瓶中加入甲醇10mL,283mg 3-吡啶甲醛(2.64mmol,0.25mL),电磁搅拌使之溶解,冰水浴缓慢滴加(滴加速度为1.5ml/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N-甲基-3-吡啶甲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2.11~4.75mmol3-吡啶甲醛溶解于10mL甲醇溶液中,搅拌使之溶解,冰水浴并冷却至0~10℃,滴加13.5~24.3mmol甲胺水溶液;(2)滴加完甲胺水 溶液后撤去冰水浴,室温下搅拌反应30~120min;(3)搅拌30~120min后,冰水浴并冷却到0℃,加入3.17~7.92mmolNaBH↓[4],NaBH↓[4]加完后冰水浴10~120min,然后撤去冰水浴,在室温搅拌1.5 ~12h;(4)搅拌1.5~12h后,加入10~15ml水,旋干甲醇,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浓缩得黄色油状物N-甲基-3-吡啶甲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江焕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