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7988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至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前述各透镜的两表面可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其两表面均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中具屈光力的透镜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大的收光以及更好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高成像质量。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a third lens and a second lens. The first lens has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the side is convex. The second lens has the refractive power to the third lens, and the two surfaces of each of the lenses can be aspheric surfaces. The fourth lens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like the side is concave, the two surfaces are non spherical, wherein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the fourth lens has a point of inflection. A lens with a refractive power in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is a first lens and a fourth lens. When a certain condition is satisfied, i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 which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且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TP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作工艺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搭载于便携式装置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二片或三片式透镜结构为主,然而由于便携式装置不断朝提高像素并且终端消费者对大光圈的需求例如微光与夜拍功能或是对广视角的需求例如前置镜头的自拍功能。惟设计大光圈的光学系统常面临产生更多像差致使周边成像质量随之劣化以及制造难易度的处境,而设计广视角的光学系统则会面临成像的畸变率(distortion)提高,现有的光学成像系统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进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视角,除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总像素与质量外同时能兼顾微型化光学成像系统的衡平设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透镜参数的用语与其符号详列如下,作为后续描述的参考:与长度或高度有关的透镜参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高度以HOI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高度以HO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四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以InTL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透镜像侧面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B表示;InTL+InB=HOS;光学成像系统的固定光阑(光圈)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IN12表示(例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P1表示(例示)。与材料有关的透镜参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以NA1表示(例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以Nd1表示(例示)。与视角有关的透镜参数视角以AF表示;视角的一半以HAF表示;主光线角度以MRA表示。与出入瞳有关的透镜参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以HEP表示。与透镜面形深度有关的参数第四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RS41表示(例示);第四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RS42表示(例示)。与透镜面型有关的参数临界点C指特定透镜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一与光轴相垂直的切面相切的点。承上,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3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31(例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3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32(例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C41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41(例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C42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42(例示)。第四透镜物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411,该点沉陷量SGI411,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411(例示)。第四透镜像侧面上最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421,该点沉陷量SGI421(例示),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421(例示)。第四透镜物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412,该点沉陷量SGI412(例示),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412(例示)。第四透镜像侧面上第二接近光轴的反曲点为IF422,该点沉陷量SGI422(例示),该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HIF422(例示)。与像差有关的参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OpticalDistortion)以ODT表示;其TV畸变(TVDistortion)以TDT表示,并且可以进一步限定描述在成像50%至100%视野间像差偏移的程度;球面像差偏移量以DFS表示;慧星像差偏移量以DFC表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四枚,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O,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I,InRSO以及InRSI的总和为Σ∣InRS∣,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5≦HOS/f≦3.0;0<Σ∣InRS∣/InTL≦3。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其满足下列公式:│TDT│<60%。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ODT,其满足下列公式:│ODT│≦50%。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满足下列公式:0mm<HOS≦7mm。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的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其满足下列公式:0deg<HAF≦70deg。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为负屈光力。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满足下列公式:0.45≦InTL/HOS≦0.9。优选地,所有多个所述具屈光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TP,其满足下列条件:0.45≦ΣTP/InTL≦0.95。优选地,还包括光圈,并且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5≦InS/HOS≦1.2。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四枚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两透镜中每个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O,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I,InRSO以及InRSI的总和为Σ∣InRS∣,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5≦HOS/f≦3.0;0<Σ∣InRS∣/InTL≦3。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f/fp为PPR,其满足下列条件:0.5≦ΣP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四枚,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O,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I,InRSO以及InRSI的总和为Σ∣InRS∣,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5≦HOS/f≦3.0;0<Σ∣InRS∣/InTL≦3。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16 TW 104105405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四枚,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O,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I,InRSO以及InRSI的总和为Σ∣InRS∣,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5≦HOS/f≦3.0;0<Σ∣InRS∣/InTL≦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其满足下列公式:│TDT│<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ODT,其满足下列公式:│ODT│≦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满足下列公式:0mm<HOS≦7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的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其满足下列公式:0deg<HAF≦70deg。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为负屈光力。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片系统满足下列公式:0.45≦InTL/HOS≦0.9。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多个所述具屈光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TP,其满足下列条件:0.45≦ΣTP/InTL≦0.95。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圈,并且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5≦InS/HOS≦1.2。10.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四枚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两透镜中每个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中每个的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O,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多个所述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绝对值总和为InRSI,InRSO以及InRSI的总和为Σ∣InRS∣,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5≦HOS/f≦3.0;0<Σ∣InRS∣/InTL≦3。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f/fp为PPR,其满足下列条件:0.5≦ΣPPR≦10。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与光学畸变分别为TDT与ODT,其满足下列条件:│TDT│<60%;以及│ODT│≦50%。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或所述第四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维张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