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689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风叶各处风阻不均等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调室内机包括风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在风叶的进风方向依次排列呈一面开口的盒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调包括室外机,还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调室内机即空调平衡了风叶各处的风阻,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降低了能耗;实现了远距离送风,避免出风直吹使用者,提高了使用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是一种用于调节室内温湿度的电器,主要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设置在室内,负责向室内送冷风和热风。现有室内机的各个换热器与风叶距离不均等,导致换热均匀性受限,进口面积小,进风风阻大,换热器与风叶各处风阻不均;由于出口导风长度受限导致出风在一定距离内就可是明显向下,送风距离近,无法实现远距离送风;制热状态下,长时间运转后出风方向无法调整为贴壁流方式,热风长时间直吹使用者,导致使用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平衡风叶各处风阻、提高换热效率的空调室内机。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舒适感更高的空调。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风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在所述风叶的进风方向依次排列呈一面开口的盒状。特别是,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风叶的距离为δ1,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风叶的距离为δ2,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风叶的距离为δ3;δ1、δ2和δ3两两之间的差值不大于0.4δmin,其中,δmin为δ1、δ2和δ3中的最小值。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或第三换热器的远离所述风叶的一侧形成进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相对于所述风叶的中心点O呈中心角β,所述中心角β大于等于100°。特别是,所述风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遮挡部,两个所述进风遮挡部分别与所述风叶的中心点O连线,两条所述连线之间的夹角ω大于150°。特别是,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能处于竖直出风位置和水平出风位置、且能在所述竖直出风位置和水平出风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导风板的长度λ大于90mm。进一步,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导风板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上导流壁,所述上导流壁沿出风方向的长度大于80mm。更进一步,当所述导风板处于水平出风位置时,所述上导流壁和导风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入风端面积S1与出风端面积S2的比值在0.75与1.2之间。特别是,当所述导风板处于水平出风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出口端切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小于30°。特别是,当所述导风板处于竖直出风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出口端切线方向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α小于45°。另一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包括室外机,还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通。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在风叶的进风方向依次排列呈一面开口的盒状,风叶基本位于该盒状结构的开口处,平衡了风叶各处的风阻,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降低了能耗。本技术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平衡了换热效率,实现了远距离送风,避免出风直吹使用者,提高了使用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制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制冷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叶;3、进风区域;4、进风遮挡部;5、外壳;6、导风板;7、出风通道;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第三换热器;51、上导流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优选实施例一: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风叶1、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在风叶1的进风方向依次排列呈一面开口的盒状。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可以是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能够在风叶1的进风方向呈一面开口的盒状即可,风叶1基本位于该盒状结构的开口处,平衡风叶1各处的风阻,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降低能耗。为了进一步平衡风叶1各处的风阻、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器21与风叶1的距离为δ1,第二换热器22与风叶1的距离为δ2,第三换热器23与风叶1的距离为δ3,δ1、δ2和δ3两两之间的差值不大于0.4δmin,其中,δmin为δ1、δ2和δ3中的最小值。在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或第三换热器23的远离风叶1的一侧形成进风区域3,进风区域3相对于风叶1的中心点O呈中心角β,中心角β大于等于100°,足够大的进风面积可以进一步减小进风风阻。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风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遮挡部4,两个进风遮挡部4分别与风叶1的中心点O连线,两条连线之间的夹角ω大于150°,通过增大风叶1的进风面积来提高空调风机的效率和性能。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外壳5,外壳5上设置有导风板6,导风板6能处于竖直出风位置和水平出风位置、且能在竖直出风位置和水平出风位置之间转动。为了减小出风损失、实现较长的导风距离,导风板6的优选长度λ大于90mm。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外壳5上与导风板6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上导流壁51,上导流壁51沿出风方向的长度大于80mm。加长的上导流壁51与加长的导风板6相配合,有效延长了送风距离。如图1所述,当导风板6处于竖直出风位置时空调通常处于制热状态,图中待箭头的线表示热风的出风方向。此时导风板6的出口端切线方向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α小于45°,热风在吹到导风板6后发生变向,变向后的热风能沿着悬挂室内机的墙壁流下(即所谓的贴壁流),解决了现有热风长时间直接吹使用者导致使用者皮肤湿度下降、热舒适差等问题。如图2所述,当导风板6处于水平出风位置时空调通常处于制冷状态,图中待箭头的线表示冷风的出风方向。上导流壁51和导风板6之间形成出风通道7,出风通道7的入风端面积S1与出风端面积S2的比值在0.75与1.2之间,导风板6的出口端切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小于30°,在减小出风损失的同时延长的导风距离。优选实施例二: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包括相连通的室外机和如优选实施例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利用大入口的盒式换热器分布结构来减小风阻,平衡换热效率;利用加长的上导流壁与超长的导风板配合,实现了远距离送风;当空调处于制热状态时导风板处于竖直出风位置,保证出风能在导风板的遮挡下避免直吹使用者,提高制热状态时的使用舒适感。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叶(1)、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所述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在所述风叶(1)的进风方向依次排列呈一面开口的盒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叶(1)、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所述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在所述风叶(1)的进风方向依次排列呈一面开口的盒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与所述风叶(1)的距离为δ1,所述第二换热器(22)与所述风叶(1)的距离为δ2,所述第三换热器(23)与所述风叶(1)的距离为δ3;δ1、δ2和δ3两两之间的差值不大于0.4δmin,其中,δmin为δ1、δ2和δ3中的最小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或第三换热器(23)的远离所述风叶(1)的一侧形成进风区域(3),所述进风区域(3)相对于所述风叶(1)的中心点O呈中心角β,所述中心角β大于等于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遮挡部(4),两个所述进风遮挡部(4)分别与所述风叶(1)的中心点O连线,两条所述连线之间的夹角ω大于15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杰刘汉熊军李树云朱芳勇于博罗永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