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177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包括两根以上的钢柱,设置于相邻钢柱之间的拦截网,依次穿过所有钢柱顶部的上支撑绳;上支撑绳一端固定于最外侧的钢柱上,另一端穿过所有钢柱固定于地锚上;上支撑绳与拦截网顶部通过缝合绳或卸扣相连;钢柱底部通过基座固定于基岩上;钢柱顶部连接有上拉绳和侧拉绳,上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还包括顶部与拦截网底部相连的金属网,金属网从顶部到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支撑绳;金属网底部还连接有下支撑绳;下支撑绳通过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锚杆固定于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高危拦截后难以清理,易产生二次灾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
技术介绍
近年来,边坡落石对交通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防护网在落石防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现有防护网主要以固定落石为主,其防护网堆积的落石无法清理易产生二次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解决现有防护网高危拦截后难以清理,易产生二次灾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包括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钢柱,设置于相邻钢柱之间的拦截网,以及依次穿过所有钢柱顶部的上支撑绳;所述上支撑绳一端固定于最外侧的钢柱上,另一端穿过所有钢柱固定于地锚上;所述上支撑绳与拦截网顶部通过缝合绳或卸扣相连;所述钢柱底部通过基座固定于基岩上;所述钢柱顶部还连接有上拉绳和侧拉绳,该上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该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还包括顶部与拦截网底部相连的金属网,该金属网从顶部到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支撑绳,并通过锚杆固定于坡面;所述金属网底部还连接有下支撑绳;所述下支撑绳通过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锚杆固定于坡面。进一步地,所述上拉绳、侧拉绳、上支撑绳、下支撑绳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减压环。再进一步地,所述钢柱顶部焊有带孔板,所述上拉绳、侧拉绳、上支撑绳的端部均与带孔板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固定于坡面的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上方并与其焊接的U型竖板,以及与U型竖板相连用于与下支撑绳相连的连接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地脚螺栓孔,所述U型竖板上设有连接螺丝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钢柱底部卡入U型竖板的U型空腔内与基座活动相连。另外,所述带孔板为三孔板或五孔板。此外,所述钢柱顶部设有加强筋,侧面设有加强板。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中支撑绳,该中支撑绳穿过所有基座,且中支撑绳两端分别固定于最外侧的基座上。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钢柱与坡面形成一仰角,具体的钢柱与坡面之间的角度可为30~10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拦截网与金属网的配合,拦截网能够拦截落石,然后通过拦截网底部进入金属网,在金属网的作用下,将落石引导到安全区进行清理,从而解决了高危拦截后难以清理,易产生二次灾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钢柱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包括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钢柱1,设置于相邻钢柱之间的拦截网2,以及依次穿过所有钢柱顶部的上支撑绳3;所述上支撑绳一端固定于最外侧的钢柱上,另一端穿过所有钢柱固定于地锚上;所述上支撑绳与拦截网顶部通过缝合绳或卸扣相连;所述钢柱底部通过基座4固定于基岩上;所述钢柱顶部还连接有上拉绳5和侧拉绳6,该上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该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还包括顶部与拦截网底部相连的金属网7,该金属网从顶部到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支撑绳9,并通过锚杆固定于坡面;所述金属网底部还连接有下支撑绳10;所述下支撑绳通过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锚杆8固定于坡面。其中,上述锚杆顶部与坡面之间存在供落石滚动的间隙。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的拦截网能够拦截落石,使落石滚落到拦截网的底部,然后再在金属网的引导下继续向下滚落,最终达到指定的安全区进行落石的清理,避免了落石无法清理,以及拦截过多未及时清理时造成二次灾害。上述钢柱与坡面形成一个仰角,作为一种选择,钢柱与坡面之间的角度可为30~100°,通过该设置,能够收集较大面积的落石,避免落石从拦截网的上表面落下,无法达到拦截落石的目的。具体地,所述上拉绳、侧拉绳、上支撑绳、下支撑绳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减压环。通过设置减压环能够起到缓冲、减少石头突然撞击所产生的动能。具体地,所述钢柱顶部焊有带孔板11,所述上拉绳、侧拉绳、上支撑绳的端部均与带孔板相连。最为一种选择,所述带孔板为三孔板或五孔板。通过设置带孔板,能够分别对上拉绳、侧拉绳和上支撑绳进行固定,每个绳穿过不同的孔进行固定,互不干扰,稳定性更强。具体地,所述基座包括固定于坡面的支撑板12,设置于支撑板上方并与其焊接的U型竖板13,以及与U型竖板相连用于与下支撑绳相连的连接板14;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地脚螺栓孔15,所述U型竖板上设有连接螺丝孔16,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17;所述钢柱底部卡入U型竖板的U型空腔内与基座活动相连。另外,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在其下方设有与支撑板相连的支撑块,用于支撑连接板。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基座稳固的固定在地面上,U型竖板则是用于卡住钢柱底部,然后通过销轴将钢柱和U型竖板相连。由于U型竖板一侧是挡住的,故而钢柱的活动范围则会限制其向挡住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钢柱不会倾倒。具体地,本技术还包括中支撑绳,该中支撑绳穿过所有基座,且中支撑绳两端分别固定于最外侧的基座上。通过设置中支撑绳能够对拦截网底部进行限位,控制拦截网底部与坡面之间的间隙,然而进行中支撑绳固定时,可将中支撑绳固定于连接孔上,从而便于安装拆卸。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钢柱顶部设有加强筋,侧面设有加强板,通过设置加强筋和加强板能够增加钢柱的强度,从而更好的实现防护效果。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钢柱(1),设置于相邻钢柱之间的拦截网(2),以及依次穿过所有钢柱顶部的上支撑绳(3);所述上支撑绳一端固定于最外侧的钢柱上,另一端穿过所有钢柱固定于地锚上;所述上支撑绳与拦截网顶部通过缝合绳或卸扣相连;所述钢柱底部通过基座(4)固定于基岩上;所述钢柱顶部还连接有上拉绳(5)和侧拉绳(6),该上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该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还包括顶部与拦截网底部相连的金属网(7),该金属网从顶部到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支撑绳(9),并通过锚杆固定于坡面;所述金属网底部还连接有下支撑绳(10);所述下支撑绳通过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锚杆(8)固定于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钢柱(1),设置于相邻钢柱之间的拦截网(2),以及依次穿过所有钢柱顶部的上支撑绳(3);所述上支撑绳一端固定于最外侧的钢柱上,另一端穿过所有钢柱固定于地锚上;所述上支撑绳与拦截网顶部通过缝合绳或卸扣相连;所述钢柱底部通过基座(4)固定于基岩上;所述钢柱顶部还连接有上拉绳(5)和侧拉绳(6),该上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该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钢柱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地锚;还包括顶部与拦截网底部相连的金属网(7),该金属网从顶部到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支撑绳(9),并通过锚杆固定于坡面;所述金属网底部还连接有下支撑绳(10);所述下支撑绳通过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锚杆(8)固定于坡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绳、侧拉绳、上支撑绳、下支撑绳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减压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拦截引导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平廖山明缪胜林熊泳王智方朱分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方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