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4048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L-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将一定量的L-谷氨酸钠加入釜中,升温至120~180℃、保温1~6小时脱去结晶水;升至190~250℃,保温2~8小时进行环合,无水馏出为反应终点;降温至100℃加料重50-150%纯水,加热搅拌溶解;降温至50~60℃,流经炭柱脱色,收集脱色液,用酸碱调pH值至中性;加减水调比重至含L-吡咯烷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即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产品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比旋光度左旋高于10°,零下20℃无混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一吡咯垸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属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合成

技术介绍
L一吡咯烷酮羧酸钠是皮肤角质层的组成成份,对人体水分调节起关键作用, 具有生理活性,是天然保湿因子,具较强保湿、恒湿能力,广泛应用于护肤、护发、 沐浴类产品中。还可用于肥皂、洗漆剂、牙膏、医药、纺织品等领域。当前L一吡 咯垸酮羧酸钠生产方法有干法、湿法两种。湿法工艺是在高压下热解L一谷氨酸钠 或L—谷氨酸的水溶液,设备投资大,工艺流程长;干法工艺若热解L一谷氨酸,则 产品是外消旋体,产品生理活性差。目前国内对L一吡咯烷酮羧酸钠制备的研究尚 不深入,所制得L一吡咯垸酮羧酸钠旋光性差,颜色深,纯度低,低温下浑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制备出旋光性好,颜色浅,纯度高,低温下清澈的L—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L一吡咯烷酮羧酸钠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 将一定量的L一谷氨酸钠加入釜中,升温至120°C 180°C、保温1小吋 6 小时脱去结晶水;2) 升温至19(TC 25CTC,保温2小时 8小时进行环合,无水馏出为反应终点;3) 降温至5(TC-10(TC,加料重50%-150%纯水,加热搅拌溶解;4) 降温至5(TC 6(TC,流经由颗粒活性炭装填而成炭柱脱色,收集脱色液。5) 用酸碱调PH值至6.5-7.5;6) 加减水调比重至含L —吡咯垸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即产品。 所述脱水可在0. 01兆帕-0. 1兆帕进行。所述环合可在0. 01兆帕-O. 1兆帕进行。 所述炭柱由颗粒为10目-40目的活性炭装填而成。 所述的步骤3中以外循环泵助溶。所用酸为盐酸、磷酸、氨基酸;所用碱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 钾、胺碱。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得产品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比旋光度左旋高于IO。,零 下20'C无混浊。具体实施例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1将200克L一谷氨酸钠加入三口瓶中,连接冷凝管,油浴加热,料温升至140 'C后,之后保持每小时升温1(TC,料温升至22(TC后,已无水馏出。将料温打冷至 IOO'C后加入纯水200克,加热搅拌溶解,必要时用外循环泵助溶。将料液冷至60 'C后流经活性炭柱,收集脱色液,用磷酸调PH值至中性,减压脱水35克,调成含 L一吡咯垸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得到318克产品,收率98.7%, Pt-Co色度25, 比旋光度一10.8。。 实施例2将200克L一谷氨酸钠加入三口瓶中,连接冷凝管,油浴加热,料温升至14(TC后, 保温2小时,料温升至210。C后,保温4小时。将料温打冷至IOO'C后加入纯水200 克,加热搅拌溶解,必要时用外循环泵助溶。将料液冷至6(TC流经活性炭柱,收集脱色液,用盐酸调Hi值至中性,减压脱水35克,调成含L一吡咯烷酮羧酸钠50% 的水溶液。得到316克产品,收率98. 1%, Pt-Co色度28,比旋光度一10.2。。实 施例3将200克L一谷氨酸钠加入三口瓶中,连接冷凝管,油浴加热,料温升至140 °〇后,保温3小时,料温升至21(TC后,保温5小时。将料温打冷至IO(TC后加入纯 水200克,加热搅拌溶解,必要时用外循环泵助溶。将料液冷至60'C流经活性炭柱, 收集脱色液,用谷氨酸调ra值至中性,减压脱水35克,调成含L一吡咯垸酮羧酸钠50%水溶液。最后可得到315克产品,收率97. 8%, Pt-Co色度29,比旋光度一IO. 1 实施例4将200克L一谷氨酸钠加入三口瓶中,连接冷凝管,油浴加热,料温升至140 'C后,保持每小时升温15'C,料温至220'C后,已无水馏出。将料温打冷至IO(TC 后加入纯水200克,加热搅拌溶解,必要时用外循环泵助溶。将料液冷至6(TC流经 活性炭柱,收集脱色液,用磷酸调PH值至中性,减压脱水35克,调成含L一吡咯 烷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最后可得到320克产品,收率99.4%, Pt-Co色度23,比 旋光度一10.5。。 实施例5将200克L一谷氨酸钠加入三口瓶中,连接冷凝管,油浴加热,料温升至140 t:后,保持每小时升温8'C,料温至220'C后,已无水馏出。将料温打冷至10(TC后 加入纯水200克,加热搅拌溶解,必要时用外循环泵助溶。将料液冷至6(TC流经活 性炭柱,收集脱色液,用磷酸调ra值至中性,减压脱水35克,调成含L一吡咯垸 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最后可得到320克产品,收率99.4%, Pt-Co色度22,比旋 光度一10.2° 。权利要求1. 一种,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量的L-谷氨酸钠加入釜中,升温至120℃~180℃、保温1小时~6小时脱去结晶水;2)保持每小时升温5℃-15℃,升至190℃~250℃,保温2小时~8小时进行环合,无水馏出为反应终点;3)降温至50℃-100℃,加料重50%-150%纯水,加热至50℃-100℃,搅拌溶解;4)降温至50℃~60℃,流经由颗粒活性炭装填而成炭柱脱色,收集脱色液;5)用酸碱调PH值至6.5-7.5;6)加减水调比重至含L-吡咯烷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即产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一吡咯垸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脱水 可在0. 01兆帕-O. 1兆帕进行。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一吡咯垸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炭柱 由颗粒10目-40目的活性炭装填而成。4、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一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用酸为 盐酸、磷酸、氨基酸;所用碱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胺碱。全文摘要一种将一定量的L-谷氨酸钠加入釜中,升温至120~180℃、保温1~6小时脱去结晶水;升至190~250℃,保温2~8小时进行环合,无水馏出为反应终点;降温至100℃加料重50-150%纯水,加热搅拌溶解;降温至50~60℃,流经炭柱脱色,收集脱色液,用酸碱调pH值至中性;加减水调比重至含L-吡咯烷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即产品。本专利技术所得产品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比旋光度左旋高于10°,零下20℃无混浊。文档编号C07D207/28GK101298432SQ20081002842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孟巨光, 李建国 申请人:广州市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量的L-谷氨酸钠加入釜中,升温至120℃~180℃、保温1小时~6小时脱去结晶水;2)保持每小时升温5℃-15℃,升至190℃~250℃,保温2小时~8小时进行环合,无水馏出为反应终点;3)降温至50℃-100℃,加料重50%-150%纯水,加热至50℃-100℃,搅拌溶解;4)降温至50℃~60℃,流经由颗粒活性炭装填而成炭柱脱色,收集脱色液;5)用酸碱调PH值至6.5-7.5;6)加减水调比重至含L-吡咯烷酮羧酸钠50%的水溶液即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孟巨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