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刹车片及厚度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3398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刹车片及厚度检测方法,属于汽车刹车系统领域。该刹车片包括背板、隔热层、摩擦块以及引出线,所述背板与所述摩擦块通过所述隔热层连接,所述摩擦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经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经所述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引出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气连接。该刹车片通过实时采集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值,从而通过电容值的变化获取刹车片的厚度变化,进而通过刹车片的厚度变化实时获取刹车片的磨损状态,以使驾驶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刹车片的检修和更换,减少行车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刹车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刹车片及厚度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零件,对刹车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刹车片的状态关系到汽车等的财产安全和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厚度是刹车片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刹车的有效性,因此对刹车片厚度的检测尤为重要。然而现行对刹车片厚度的检测是在车辆正常行驶条件下每行驶一定公里数(如5000公里)进行检查,但由于轮毂设计原因,对于部分车辆肉眼无法直接看清刹车片的厚度,需要拆卸轮胎才能进行,每次拆卸检查的工时费用必然会增加用车的成本,但是却无法对刹车片的厚度进行实时精确的有效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片及厚度检测方法,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片,其包括:背板、隔热层、摩擦块以及引出线,所述背板与所述摩擦块通过所述隔热层连接,所述摩擦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经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经所述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引出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气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厚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值;基于所述电容值获取所述刹车片的厚度值;当所述厚度值小于预设阀值时,发出预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的正对面积,所述正对面积随着所述摩擦块与刹车盘的摩擦而减小;基于电容计算方式,获取电容值。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厚度值满足D=d1+d2,其中,D表示所述刹车片的厚度值,d1表示所述刹车片的固定件的固定厚度值,d2表示所述摩擦块的厚度值,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值等于所述摩擦块的厚度值。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固定厚度值等于所述背板的厚度值与隔热层的厚度值的总和。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刹车片及厚度检测方法,该刹车片通过实时采集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值,从而获取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的正对面积,进而获取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值,进而获取摩擦块的厚度,进而获取刹车片的厚度,进而通过刹车片的厚度变化实时获取刹车片的磨损状态,以使驾驶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刹车片的检修和更换,减少行车中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刹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刹车片中Ⅰ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刹车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刹车片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厚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标:100-刹车片;110-背板;120-摩擦块;130-凹槽;140-引出线;150-增容件;160-处理器;131-第一侧壁;132-第二侧壁;131A-第一电极层;132A-第二电极层;141-第一引线;142-第二引线;170-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只能给出一个刹车片磨损到极限情况时的开关量,不能实时检测刹车片的磨损情况,更不能把刹车片的磨损情况提前预告给驾驶员,这对于车辆长途行驶或长下坡行驶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些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对刹车片厚度进行检测,但电涡流传感器对金属材料敏感,但对非金属材料的敏感性较差,因此对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刹车片的厚度较难检测;同时由于电涡流传感器都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因此其存在电磁辐射,可能会对车辆的电子系统产生干扰信号。有些采用电阻传感器对刹车片进行多个厚度的测量,但若要提高厚度测量的精度则需要增加较多的电阻,其结构显得较为复杂;同时在刹车片和刹车盘接触时进行的测量,由于刹车片与刹车盘不同的接触状态产生的接触电阻不同,具有较大的测量误差,因此其测量精度难以提高。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刹车片100,其包括背板110、摩擦块120、凹槽130、引出线140、增容件150、处理器160和隔热层170。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10通过隔热层170(请参照图3)与所述摩擦块1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10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例如通过螺母或焊接等方式与车辆固定,所述车辆可以是小汽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等。所述背板110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也可以是钛合金,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摩擦块120通过隔热层170(请参照图3)与所述背板110连接。所述隔热层170(请参照图3)的一端与所述摩擦块120连接,所述隔热层170(请参照图3)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110连接。所述摩擦块120的材料可以是绝缘陶瓷摩擦材料,也可以是石棉纤维摩擦材料,还可以是碳纤维摩擦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擦块120的材料优选为绝缘陶瓷摩擦材料。其中,所述绝缘陶瓷摩擦材料是指具有电绝缘性的陶瓷材料。当所述摩擦块120与外部的刹车盘在刹车的时会形成摩擦,从而会使得摩擦块120的厚度随着摩擦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0开设在所述摩擦块120上。所述凹槽130包括第一侧壁131和第二侧壁132。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130的第一侧壁131经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一电极层131A,所述凹槽130的第二侧壁132经所述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二电极层132A。所述金属化处理是指对所述第一侧壁131与所述第二侧壁132的表面镀上金属,所述金属可以是镍,也可以是铜,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32A构成电容传感器的两个电极板,所述电容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电极层131A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32A之间的电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凹槽130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如图3所示,凹槽130的形状为圆形。请再次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31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层170(请参照图4)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1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块120的水平面齐平。即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层170(请参照图4)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块120的水平面齐平。即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32A的厚度值均等于所述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隔热层、摩擦块以及引出线,所述背板与所述摩擦块通过所述隔热层连接,所述摩擦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经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经所述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引出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隔热层、摩擦块以及引出线,所述背板与所述摩擦块通过所述隔热层连接,所述摩擦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经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经所述金属化处理后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引出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增容件,所述增容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所述增容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矩形或圆柱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与所述隔热层的一端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隔热层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块通过粘接剂粘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石维黄伟王强冷森林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