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塔地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2390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线塔地桩系统,包括下底混凝土体,下底混凝土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筋柱,下底混凝土体上方设置有左上混凝土体和右上混凝土体,左上混凝土体相对于右上混凝土体以下底混凝土体前后向的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上混凝土体和右上混凝土体上方设置有连接槽钢件,穿过左上混凝土体的连接钢筋柱和右上混凝土体的连接钢筋柱穿过连接槽钢件的底面,左上混凝土体的凸出台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地桩连接柱,右上混凝土体的凸出台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地桩连接柱,所有地桩连接柱在俯视方向成圆形阵列排布,地桩连接柱上方设置有地桩,地桩连接柱通过法兰盘与地桩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中的地桩结构,具体是电线塔地桩系统
技术介绍
电线塔地桩是承受电线塔的地基基础系统。现有电线塔地桩的基础建设方式是:开挖一个坑洞,然后建造一个圆柱行的模板,在模板内注入混凝土浆,等混凝土凝结后即形成地基结构。这种结构的建造工期长,工序复杂,且适宜气候条件温度的地区,而在高寒地区上述方式不适宜,在高寒地区,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会结冰,结构强度会受到影响,因此上述结构在高寒地区,如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不能采用上述结构,形成中国西部地区的现有供电强度较小,基础建设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塔地桩系统,本电线塔地桩系统利用模块化结构,实现克服高寒地区的环境的目的,以快速的、方便的、不结冰的架设电线塔地桩系统。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线塔地桩系统,包括在地桩坑底面设置的凹槽,凹槽内填有长方体的下底混凝土体,下底混凝土体的上端面与地桩坑底面齐平,下底混凝土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筋柱,下底混凝土体的前端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钢筋柱,下底混凝土体的后端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钢筋柱,下底混凝土体上方设置有左上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线塔地桩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电线塔地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桩坑(1)底面设置的凹槽,凹槽内填有长方体的下底混凝土体(2),下底混凝土体(2)的上端面与地桩坑(1)底面齐平,下底混凝土体(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筋柱(5),下底混凝土体(2)的前端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钢筋柱(5),下底混凝土体(2)的后端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钢筋柱(5),下底混凝土体(2)上方设置有左上混凝土体(3)和右上混凝土体(4),左上混凝土体(3)相对于右上混凝土体(4)以下底混凝土体(2)前后向的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上混凝土体(3)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右上混凝土体(4)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上下走向的通孔,连接钢筋柱(5)穿过通孔,左上混凝...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线塔地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桩坑(1)底面设置的凹槽,凹槽内填有长方体的下底混凝土体(2),下底混凝土体(2)的上端面与地桩坑(1)底面齐平,下底混凝土体(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筋柱(5),下底混凝土体(2)的前端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钢筋柱(5),下底混凝土体(2)的后端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钢筋柱(5),下底混凝土体(2)上方设置有左上混凝土体(3)和右上混凝土体(4),左上混凝土体(3)相对于右上混凝土体(4)以下底混凝土体(2)前后向的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上混凝土体(3)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右上混凝土体(4)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上下走向的通孔,连接钢筋柱(5)穿过通孔,左上混凝土体(3)的下底面和右上混凝土体(4)的下底面与地桩坑(1)底面齐平;左上混凝土体(3)和右上混凝土体(4)上方设置有连接槽钢件(6),穿过左上混凝土体(3)的连接钢筋柱(5)和右上混凝土体(4)的连接钢筋柱(5)穿过连接槽钢件(6)的底面,左上混凝土体(3)的中部区域和右上混凝土体(4)的中部区域均设置有凸出台(9),左上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肖潇赵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