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012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了沿桥向滑动连接于两根相邻T梁上的行走装置和位于行走装置下方的平台;所述的行走装置为横桥向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的两根T梁上的门架结构,行走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的平台与行走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平台位于行走装置的前端下方,平台通过连接架固定在行走装置上形成位于行走装置前方的悬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悬挑结构,通过可在梁面行走的行走装置配重确保平台安全稳定,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迅速增长,桥梁建设的施工技术也不断提高。在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大悬臂预应力帽梁+预制梁的组合体系,以其结构占用空间小、施工方便快捷、承载能力强及外观优美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应用越发广泛。大悬臂预应力帽梁的施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帽梁的浇筑及预应力施工,该施工阶段进行部分预应力束的张拉施工,确保前跨预制梁能够安全架设;第二阶段为帽梁的二次施工,该阶段在前跨预制梁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帽梁的剩余部分预应力束张拉、张拉槽口的封锚以及帽梁外观的修饰施工,提高帽梁悬臂端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后跨预制梁能安全架设。目前针对大悬臂预应力帽梁二次施工(二次张拉、封锚及修饰),主要通过搭设支架提供作业平台,增加了材料的周转次数,影响工期,而且要求预先对支架地基进行处理。对于水上墩大悬臂帽梁,通常采用从帽梁上悬挂作业平台的方法进行二次施工,该方法安拆次数频繁、过程繁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同时水面悬挂施工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包括了沿桥向滑动连接于两根相邻T梁上的行走装置和位于行走装置下方的平台;所述的行走装置为横桥向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的两根T梁上的门架结构,行走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的平台与行走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平台位于行走装置的前端下方,平台通过连接架固定在行走装置上形成位于行走装置前方的悬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架为倾斜布置的支撑桁架,连接架的上端沿桥向向后延伸固定于行走装置上,连接架的下端沿桥向向前延伸固定于平台上;所述的平台与行走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不重叠。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架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行走装置的前端中部,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平台的后端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斜撑和后斜撑;所述的前斜撑为上端固定在支撑杆上、下端固定在平台中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的后斜撑为上端固定在行走装置后端中部、下端固定在支撑杆下端的杆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平台中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两侧与平台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固定杆;所述的支撑杆和前斜撑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横桥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承于T梁上的立柱;所述的立柱下端设置有滚轮。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的后端设置有沿桥向向后延伸的承重架;所述的承重架上放置有配重块。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上安装有电动绞盘。进一步的还包括吊杆;所述的吊杆沿竖直方向布置,上端锚固在设置于帽梁上端面的扁担梁上,下端固定在平台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平台上端面设置有护栏,支撑架与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本技术的优点有:1)作业平台支撑于T梁梁面上,适用于不具备帽梁二次施工条件的帽梁,如陆上高墩帽梁、水上墩帽梁等;2)悬挑结构为帽梁二次张拉、封锚及修饰施工提供施工操作平台,减少现场支架搭设,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建设成本;3)采用悬挑结构,通过可在梁面行走的行走装置配重确保平台安全稳定,结构简单,安全可靠;4)帽梁多功能施工平台具有高标准化作业特点,通过工厂加工、现场拼装完成后,利用行走系统进行帽梁施工作业,施工安全、规范。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顺桥向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横桥向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架;2—连接架;3—平台;4—滚轮;5—支撑杆;6—前斜撑;7—后斜撑;8—固定架;9—固定杆;10—承重架;11—配重块;12—电动绞盘;13—护栏;14—T梁;15—帽梁;16—扁担梁;17—爬梯;18—吊杆;19—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作业平台是用于相邻帽梁15之间的二次施工作业,帽梁15的上方架设T梁14后,进行作业平台的安装。如图1~2,本实施例的作业平台包括了沿桥向滑动连接于两根相邻T梁14上的行走装置、位于相邻两个帽梁15之间的连接架2和固定在连接架2下端的平台3。如图1~2所示,行走装置为横桥向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的两根T梁14上的门架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支撑架1,支撑架1的横桥向两端设置有立柱19,支撑架1通过立柱19支承于T梁14的梁面上,支撑架1固定在立柱19的上端与立柱19形成门架结构。立柱19下端设置有滚轮4,行走装置通过滚轮4在T梁14上滑动,行走装置上设置有电动绞盘12,通过电动绞盘12驱动行走装置沿T梁14的长度方向行进。为了防止平台3倾覆,本实施例在支撑架1的后端安装有承重架10,承重架10的上搁置有配重块11,通过配重块11的支撑防止行走装置发生倾覆。连接架2为竖向倾斜布置的桁架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架1的前端中部,支撑杆5的下端固定在平台3的后端中部。平台3位于行走装置的前端下方,平台3通过连接架2悬挑于行走装置的前端(本实施例的前方指图2中的右侧方向,后方指图2中的左侧方向)两个相邻的帽梁15下方,施工人员在平台1上对帽梁15进行二次施工。为了稳定的支撑平台3,本实施例在支撑杆5的前后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斜撑6和后斜撑7,后斜撑7为上端固定在行走装置后端中部、下端固定在支撑杆5下端的杆状结构,前斜撑6为上端固定在支撑杆5上、下端固定在平台3中部的杆状结构。平台3中部设置有固定架8,固定架8的两侧与平台3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固定杆9,支撑杆5和前斜撑6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架8上。平台2上端面设置有护栏13,保护作业人员施工安全。使用时,待T梁14架设于帽梁15上后,将行走装置吊装在T梁14的上端,使立柱19下端的滚轮4支承于T梁14上,使用手动葫芦对行走装置进行固定,开始在行走装置的下端安装搭建连接架2和平台3,调试稳定后,在支撑架1的前端安装电动绞盘12,通过电动绞盘12驱动将平台3运动至T梁14的前端,使平台3位于帽梁15的正下方(T梁14的前端搭接在帽梁15上端的后半部分上,前半部分为下一段T梁14的搭接部位,支撑架1行走至T梁14的前端时,由于平台3为悬挑结构,刚好位于帽梁15的正下方,便于帽梁15二次作业施工)。再在帽梁15上面锚固扁担梁16,使扁担梁16前端伸出到帽梁15的前方,然后在扁担梁16上安装吊杆18将扁担梁16与平台3连接为整体结构,安装的吊杆18以平台3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布置于平台3上。作业人员通过行走装置与平台3之间的爬梯17下到平台3上进行帽梁15底部二次作业施工。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下端T梁14的架设,待下一段T梁14架设完成后,拆除掉吊杆16使平台3与帽梁15脱离,通过电动绞盘12驱动行走装置沿新架设好的下一段T梁14移动到下一段帽梁15处,再次进行帽梁15的二次施工作业。交替进行,直至所有的帽梁15二次作业施工完成。为了保持施工过程中平台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帽梁15上设置沿桥向的扁担梁19,扁担梁19的前端伸出帽梁15的前方,扁担梁19固定在帽梁15的上端,扁担梁19伸出帽梁15的端部上设置有竖向的吊杆18,吊杆18的下端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沿桥向滑动连接于两根相邻T梁(14)上的行走装置和位于行走装置下方的平台(3);所述的行走装置为横桥向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的两根T梁(14)上的门架结构,行走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滚轮(4);所述的平台(3)与行走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架(2),平台(3)位于行走装置的前端下方,平台(3)通过连接架(2)固定在行走装置上形成位于行走装置前方的悬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沿桥向滑动连接于两根相邻T梁(14)上的行走装置和位于行走装置下方的平台(3);所述的行走装置为横桥向两端分别架设在相邻的两根T梁(14)上的门架结构,行走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滚轮(4);所述的平台(3)与行走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架(2),平台(3)位于行走装置的前端下方,平台(3)通过连接架(2)固定在行走装置上形成位于行走装置前方的悬挑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2)为倾斜布置的支撑桁架,连接架(2)的上端沿桥向向后延伸固定于行走装置上,连接架(2)的下端沿桥向向前延伸固定于平台(3)上;所述的平台(3)与行走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不重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2)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支撑杆(5);所述的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在行走装置的前端中部,支撑杆(5)的下端固定在平台(3)的后端中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帽梁二次施工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斜撑(6)和后斜撑(7);所述的前斜撑(6)为上端固定在支撑杆(5)上、下端固定在平台(3)中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的后斜撑(7)为上端固定在行走装置后端中部、下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河徐刚杜俊罗航柯杰易鲁罗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