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41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挂篮的两个侧模进行加固的侧模加固装置和左右两组对称布设的侧模防倾覆机构;挂篮包括主桁架、底模板、两个侧模和底部支撑架,侧模包括侧模板和侧模支撑架;侧模加固装置包括一道支撑于底部支撑架上的纵向加固梁、多道固定于纵向加固梁上的竖向加固杆和多道固定于纵向加固梁与侧模支撑架之间的倾斜向加固杆;每组侧模防倾覆机构均包括两个侧模防倾覆机构,两个侧模防倾覆机构均为倒链且二者分别位于挂篮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加固效果好,采用侧模加固装置对挂篮侧模进行简便、有效加固,并且配合侧模防倾覆机构,能确保侧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跨越既有线路线的现浇梁施工项目较多,对于上跨既有线路线的现浇梁进行施工时,通常采用挂篮施工,挂篮施工过程中为确保下方所跨越的既有线路线运营安全,安全防护尤为重要。挂篮施工时,当所施工现浇梁的梁体底面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跨越既有线路线的接触网之间的垂直距离较近时,如何确保施工过程中所跨越既有西安路线运营安全、防止人员触电是施工难点,再加上施工场地受限、施工工期短,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所施工现浇梁梁体底面与所跨越既有线路线的接触网之间的垂直距离较近,并且为避免影响既有线路线的正常运营,因而如能采用牵引装置将挂篮沿所施工现浇梁平稳拉出,则能简便、快速完成连续梁中跨合拢段的挂篮退出过程。但挂篮退出过程中,因挂篮移动时产生晃动,可能引起侧模不稳定,因而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加固效果好的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采用侧模加固装置对挂篮侧模进行简便、有效加固,并且配合侧模防倾覆机构,能确保侧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加固效果好,采用侧模加固装置对挂篮侧模进行简便、有效加固,并且配合侧模防倾覆机构,能确保侧模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挂篮的两个侧模进行加固的侧模加固装置和左右两组对称布设的侧模防倾覆机构,两个所述侧模加固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挂篮安装在所施工连续梁的中跨合拢段上,所述挂篮包括安装于所施工连续梁的梁体顶部的主桁架、位于所施工连续梁的梁体底部的底模板、两个分别位于所施工连续梁的梁体左右两侧的侧模和对底模板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所述底模板位于所述主桁架下方;所述底部支撑架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底模板下方;两个所述侧模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每个所述侧模均包括侧模板和对所述侧模板进行支撑的侧模支撑架;所施工连续梁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所述侧模板包括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的腹板进行成型施工的侧部模板和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的翼缘板进行成型施工的翼缘板模板,所述翼缘板模板位于侧部模板的上方外侧,所述侧模支撑架包括支撑于侧部模板外侧的侧部支撑架和支撑于翼缘板模板底部的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位于侧部支撑架上部且上支撑架内侧与侧部支撑架上部紧固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底部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架上;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主桁架之间均通过多个吊杆进行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侧部桁架,多个所述侧部桁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平面桁架,多个所述侧部桁架均沿所施工连续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其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上支撑架包括多个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侧部桁架上部的上部桁架,多个所述上部桁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平面桁架,多个所述上部桁架均沿所施工连续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其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侧模加固装置包括一道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上的纵向加固梁、多道固定于纵向加固梁上且分别位于多个所述侧部桁架外侧的竖向加固杆和多道分别固定于纵向加固梁与多个所述侧部桁架之间的倾斜向加固杆,所述纵向加固梁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所施工连续梁的纵桥向进行布设;所述竖向加固杆和倾斜向加固杆的数量均与所述侧部支撑架中所包括侧部桁架的数量相同;多道所述竖向加固杆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均固定在纵向加固梁上,每道所述竖向加固杆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侧部桁架之间均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横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多道所述所述竖向加固杆之间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杆沿所施工连续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纵向连接杆沿所施工连续梁的纵桥向进行布设;多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均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杆且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的下端均固定在纵向加固梁上,每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的上端均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上支撑架底部且其上部均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侧部桁架紧固连接;所述纵向加固梁位于侧部支撑架外侧且其为工字钢;每组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均包括前后两个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两个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均为倒链;两个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分别为位于所述挂篮前后两侧的前侧防倾覆机构和后侧防倾覆机构,所述前侧防倾覆机构的一端连接翼缘板模板的前侧顶部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前部外侧,所述后侧防倾覆机构的一端连接翼缘板模板的后侧顶部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后部外侧。上述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前侧防倾覆机构的上吊钩钩挂在翼缘板模板的前侧顶部且其下吊钩钩挂在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前部外侧,所述后侧防倾覆机构的上吊钩钩挂在翼缘板模板的后侧顶部且其下吊钩钩挂在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后部外侧。上述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多道呈平行布设的下纵梁以及分别位于多道所述下纵梁前后两侧下方的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所述下纵梁沿所施工连续梁的纵桥向进行布设,所述前下横梁和所述后下横梁均沿所施工连续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所述纵向加固梁支撑于前下横梁和所述后下横梁上方且其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下横梁和所述后下横梁上。上述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前侧防倾覆机构的一端连接翼缘板模板的前侧顶部且其另一端连接前下横梁的外端,所述后侧防倾覆机构的一端连接翼缘板模板的后侧顶部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后下横梁的外端。上述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侧部桁架均包括第一弦杆、位于第一弦杆外侧的第二弦杆和多道由上至下连接于第一弦杆与第二弦杆之间的第一腹杆,所述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均与侧部模板呈平行布设;所述侧部模板固定在第一弦杆上,所述第一弦杆底部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架上。上述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模加固装置还包括一道位于纵向加固梁内侧的内侧加固梁,所述内侧加固梁与纵向加固梁呈平行布设且其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上;所述内侧加固梁与第二弦杆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二弦杆底部支撑于内侧加固梁上;所述内侧加固梁为工字钢。上述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挂篮的两个侧模进行加固的侧模加固装置和左右两组对称布设的侧模防倾覆机构,两个所述侧模加固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挂篮安装在所施工连续梁(1)的中跨合拢段上,所述挂篮包括安装于所施工连续梁(1)的梁体顶部的主桁架、位于所施工连续梁(1)的梁体底部的底模板(2)、两个分别位于所施工连续梁(1)的梁体左右两侧的侧模和对底模板(2)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所述底模板(2)位于所述主桁架下方;所述底部支撑架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底模板(2)下方;两个所述侧模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每个所述侧模均包括侧模板和对所述侧模板进行支撑的侧模支撑架;所施工连续梁(1)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所述侧模板包括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的腹板进行成型施工的侧部模板(3‑1)和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的翼缘板进行成型施工的翼缘板模板(3‑2),所述翼缘板模板(3‑2)位于侧部模板(3‑1)的上方外侧,所述侧模支撑架包括支撑于侧部模板(3‑1)外侧的侧部支撑架(3‑3)和支撑于翼缘板模板(3‑2)底部的上支撑架(3‑4),所述上支撑架(3‑4)位于侧部支撑架(3‑3)上部且上支撑架(3‑4)内侧与侧部支撑架(3‑3)上部紧固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3‑3)底部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架上;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主桁架之间均通过多个吊杆(4)进行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3‑3)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侧部桁架,多个所述侧部桁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平面桁架,多个所述侧部桁架均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其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上支撑架(3‑4)包括多个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侧部桁架上部的上部桁架,多个所述上部桁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平面桁架,多个所述上部桁架均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其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侧模加固装置包括一道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上的纵向加固梁(5)、多道固定于纵向加固梁(5)上且分别位于多个所述侧部桁架外侧的竖向加固杆(6)和多道分别固定于纵向加固梁(5)与多个所述侧部桁架之间的倾斜向加固杆(7),所述纵向加固梁(5)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纵桥向进行布设;所述竖向加固杆(6)和倾斜向加固杆(7)的数量均与所述侧部支撑架(3‑3)中所包括侧部桁架的数量相同;多道所述竖向加固杆(6)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均固定在纵向加固梁(5)上,每道所述竖向加固杆(6)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侧部桁架之间均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横向连接杆(8)进行连接,多道所述竖向加固杆(6)之间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纵向连接杆(10)进行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杆(8)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纵向连接杆(10)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纵桥向进行布设;多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7)均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杆且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7)的下端均固定在纵向加固梁(5)上,每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7)的上端均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上支撑架(3‑4)底部且其上部均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侧部桁架紧固连接;所述纵向加固梁(5)位于侧部支撑架(3‑3)外侧且其为工字钢;每组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均包括前后两个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两个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均为倒链;两个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分别为位于所述挂篮前后两侧的前侧防倾覆机构和后侧防倾覆机构,所述前侧防倾覆机构的一端连接翼缘板模板(3‑2)的前侧顶部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前部外侧,所述后侧防倾覆机构的一端连接翼缘板模板(3‑2)的后侧顶部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后部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
两个分别对挂篮的两个侧模进行加固的侧模加固装置和左右两组对称布
设的侧模防倾覆机构,两个所述侧模加固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
设,两组所述侧模防倾覆机构的结构相同;
所述挂篮安装在所施工连续梁(1)的中跨合拢段上,所述挂篮包括
安装于所施工连续梁(1)的梁体顶部的主桁架、位于所施工连续梁(1)
的梁体底部的底模板(2)、两个分别位于所施工连续梁(1)的梁体左右
两侧的侧模和对底模板(2)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所述底模板(2)位
于所述主桁架下方;所述底部支撑架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底模板(2)下
方;两个所述侧模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每个所述侧模均包括侧
模板和对所述侧模板进行支撑的侧模支撑架;所施工连续梁(1)为钢筋
混凝土箱梁,所述侧模板包括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的腹板进行成型施工
的侧部模板(3-1)和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的翼缘板进行成型施工的翼
缘板模板(3-2),所述翼缘板模板(3-2)位于侧部模板(3-1)的上方
外侧,所述侧模支撑架包括支撑于侧部模板(3-1)外侧的侧部支撑架(3-3)
和支撑于翼缘板模板(3-2)底部的上支撑架(3-4),所述上支撑架(3-4)
位于侧部支撑架(3-3)上部且上支撑架(3-4)内侧与侧部支撑架(3-3)
上部紧固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3-3)底部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架上;
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主桁架之间均通过多个吊杆(4)进行
连接;所述侧部支撑架(3-3)包括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侧部桁架,多个
所述侧部桁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平面桁架,多个所述侧部桁架均沿所
施工连续梁(1)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其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上支撑架
(3-4)包括多个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侧部桁架上部的上部桁架,多个所
述上部桁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平面桁架,多个所述上部桁架均沿所施
工连续梁(1)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其均呈水平布设;
所述侧模加固装置包括一道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架上的纵向加固梁

\t(5)、多道固定于纵向加固梁(5)上且分别位于多个所述侧部桁架外侧
的竖向加固杆(6)和多道分别固定于纵向加固梁(5)与多个所述侧部桁
架之间的倾斜向加固杆(7),所述纵向加固梁(5)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所
施工连续梁(1)的纵桥向进行布设;所述竖向加固杆(6)和倾斜向加固
杆(7)的数量均与所述侧部支撑架(3-3)中所包括侧部桁架的数量相同;
多道所述竖向加固杆(6)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底部均固定在纵向加
固梁(5)上,每道所述竖向加固杆(6)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侧部桁架之
间均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横向连接杆(8)进行连接,多道所述竖向
加固杆(6)之间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纵向连接杆(10)进行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杆(8)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横桥向进行布设,且纵向连
接杆(10)沿所施工连续梁(1)的纵桥向进行布设;多道所述倾斜向加
固杆(7)均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杆且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多道所述倾斜向加固杆(7)的下端均固定在纵向加固梁(5)上,每道所
述倾斜向加固杆(7)的上端均固定在位于其上方的上支撑架(3-4)底部
且其上部均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侧部桁架紧固连接;所述纵向加固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杰杨军峰赵顺国张昌辉赵宏亮何立陈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