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016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32
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变压器同时连接过电压检测器、辅助电源及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过电压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同时连接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及逻辑门控电路,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通过电流检测线圈连接电流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同时连接过电流检测器及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电流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连接逻辑门控电路,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连接逻辑门控电路,逻辑门控电路连接DSP微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同时连接显示电路及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功率因数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
技术介绍
: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是一项成熟技术,它的产品早在上世纪就已投入使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本产品是在参考前期产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研究设计而成,主芯片采用TI公司最新生产的TMS320F28027微处理器,数字化程度高,信号采集来自变电所二次侧母线电压和电流,通过数字化及锁相处理,把信号传入DSP微处理器判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根据相位差决定控制器投切电容柜的补偿电容,从而对变电所的无功进行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在于实现变电所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自动调整和提高,在供电系统的局域范围内,如果电机等感性负载较多时,电网的功率因数较低,需加入容性负载予以补偿,能够根据电网功率因数的高低实现电容的自动投切。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其组成包括:变压器二次母线,所述的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及N线分别连接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同时连接过电压检测器、辅助电源及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所述的过电压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同时连接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及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通过电流检测线圈连接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的电流检测单元同时连接过电流检测器及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所述的电流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连接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连接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逻辑门控电路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DSP微处理器同时连接显示电路及驱动电路,所述的驱动电路连接补偿电容组。所述的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所述的变压器将变压器二次母线的电压将至+5V,所述的+5V为电压端VCC5,所述的电压端VCC5并联D触发器U4的14号引脚及可编程计数器U3的16号引脚、13号引脚、2号引脚、电阻R2的一端及BCD码计数器U2的16号引脚、10号引脚、2号引脚及锁相压频U1的16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1号引脚连接D触发器U4的11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2号引脚连接D触发器U4的5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3号引脚并联可编程计数器U3的12号引脚及3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9号引脚连接D触发器U4的12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7号引脚并联D触发器U4的8号引脚、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可编程计数器U3的10号引脚、可编程计数器U3的8号引脚、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BCD码计数器U2的9号引脚、BCD码计数器U2的8号引脚、BCD码计数器U2的7号引脚、电阻R1的另一端及锁相压频U1的8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13号引脚连接锁相压频U1的3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可编程计数器U3的11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可编程计数器U3的14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可编程计数器U3的5号引脚,所述的可编程计数器U3的6号引脚连接BCD码计数器U2的6号引脚;BCD码计数器U2的1号引脚并联锁相压频U1的4号引脚、与非门U7的13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锁相压频U1的11号引脚,所述的锁相压频U1的6号引脚及锁相压频U1的7号引脚之间连接电容C14,所述的锁相压频U1的14号引脚并联异或门U6的1号引脚及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输出端;所述的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输出端及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负输入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1,所述的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负输入端还连接电阻R7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7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压检测线圈T1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并联电压检测线圈T1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及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负输入端,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负输入端及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输出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5,所述的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正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的可变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6后连接电压输入端VCC1,所述的可变电阻R17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的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输出端连接缓冲器U8的7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的异或门U6的3号引脚及8号引脚均并联与非门U7的2号引脚及缓冲器U8的3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9号引脚连接6号引脚级11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5号引脚连接电压输入端VCC2,所述的异或门U6的4号引脚连接缓冲器U8的11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10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1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12号引脚接地,所述的异或门U6的13号引脚连接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输出端,所述的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输出端及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负输入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2,所述的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9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及电流检测线圈T2的一端,所述的电流检测线圈T2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及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正输入端;所述的二极管D6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4的一端及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及过电流保护比较器U5A的负输入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流保护比较器U5A的正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的可变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后连接电压输入端VCC4,所述的可变电阻R14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的过电流保护比较器U5A的输出端连接缓冲器U8的9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3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5号引脚及6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4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12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11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9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8号引脚连接电压输入端VCC3,所述的与非门U7的10号引脚连接缓冲器U8的14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2号引脚连接缓冲器U8的5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4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16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15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25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12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15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6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27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10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26号引脚。所述的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所述的DSP芯片U10的2号引脚连接电阻R21后接地,所述的DSP芯片U10的3号引脚并联电阻R20的一端及复位键AF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压端VDD1,所述的复位键AF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其组成包括:变压器二次母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及N线分别连接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同时连接过电压检测器、辅助电源及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所述的过电压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同时连接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及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通过电流检测线圈连接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的电流检测单元同时连接过电流检测器及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所述的电流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连接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连接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逻辑门控电路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DSP微处理器同时连接显示电路及驱动电路,所述的驱动电路连接补偿电容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其组成包括:变压器二次母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及N线分别连接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同时连接过电压检测器、辅助电源及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所述的过电压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电压信号过零比较器同时连接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及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变压器二次母线的A线通过电流检测线圈连接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的电流检测单元同时连接过电流检测器及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所述的电流检测器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电流信号过零比较器连接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锁相及50赫兹倍频电路连接逻辑门控电路,所述的逻辑门控电路连接DSP微处理器,所述的DSP微处理器同时连接显示电路及驱动电路,所述的驱动电路连接补偿电容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压器将变压器二次母线的电压将至+5V,所述的+5V为电压端VCC5,所述的电压端VCC5并联D触发器U4的14号引脚及可编程计数器U3的16号引脚、13号引脚、2号引脚、电阻R2的一端及BCD码计数器U2的16号引脚、10号引脚、2号引脚及锁相压频U1的16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1号引脚连接D触发器U4的11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2号引脚连接D触发器U4的5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3号引脚并联可编程计数器U3的12号引脚及3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9号引脚连接D触发器U4的12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7号引脚并联D触发器U4的8号引脚、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可编程计数器U3的10号引脚、可编程计数器U3的8号引脚、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BCD码计数器U2的9号引脚、BCD码计数器U2的8号引脚、BCD码计数器U2的7号引脚、电阻R1的另一端及锁相压频U1的8号引脚;所述的D触发器U4的13号引脚连接锁相压频U1的3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可编程计数器U3的11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可编程计数器U3的14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可编程计数器U3的5号引脚,所述的可编程计数器U3的6号引脚连接BCD码计数器U2的6号引脚;BCD码计数器U2的1号引脚并联锁相压频U1的4号引脚、与非门U7的13号引脚;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锁相压频U1的11号引脚,所述的锁相压频U1的6号引脚及锁相压频U1的7号引脚之间连接电容C14,所述的锁相压频U1的14号引脚并联异或门U6的1号引脚及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输出端;所述的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输出端及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负输入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1,所述的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电压过零比较器U5C的负输入端还连接电阻R7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7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压检测线圈T1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并联电压检测线圈T1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及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负输入端,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负输入端及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输出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5,所述的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正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的可变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6后连接电压输入端VCC1,所述的可变电阻R17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的过电压保护比较器U5B的输出端连接缓冲器U8的7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的异或门U6的3号引脚及8号引脚均并联与非门U7的2号引脚及缓冲器U8的3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9号引脚连接6号引脚级11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5号引脚连接电压输入端VCC2,所述的异或门U6的4号引脚连接缓冲器U8的11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10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1号引脚;所述的异或门U6的12号引脚接地,所述的异或门U6的13号引脚连接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输出端,所述的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输出端及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负输入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2,所述的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9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6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及电流检测线圈T2的一端,所述的电流检测线圈T2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及电流过零比较器U5D的正输入端;所述的二极管D6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4的一端及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及过电流保护比较器U5A的负输入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流保护比较器U5A的正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的可变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后连接电压输入端VCC4,所述的可变电阻R14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的过电流保护比较器U5A的输出端连接缓冲器U8的9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3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5号引脚及6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4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12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11号引脚连接与非门U7的9号引脚,所述的与非门U7的8号引脚连接电压输入端VCC3,所述的与非门U7的10号引脚连接缓冲器U8的14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2号引脚连接缓冲器U8的5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4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16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15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25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12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15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6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27号引脚,所述的缓冲器U8的10号引脚连接DSP芯片U10的26号引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型中小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2号引脚连接电阻R21后接地,所述的DSP芯片U10的3号引脚并联电阻R20的一端及复位键AF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压端VDD1,所述的复位键AF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复位键AF并联电容C8,所述的DSP芯片U10的4号引脚并联电阻R33-8的一端及开关A8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5号引脚并联电阻R33-7的一端及开关A7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6号引脚并联电阻R33-6的一端及开关A6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7号引脚并联电阻R33-5的一端及开关A5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8号引脚并联电阻R33-4的一端及开关A4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9号引脚并联电阻R33-3的一端及开关A3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10号引脚并联电阻R33-2的一端及开关A2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13号引脚并联电阻R33-1的一端及开关A1的一端,所述的DSP芯片U10的14号引脚并联电阻R33-0的一端及开关AK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33-8的另一端、电阻R33-7的另一端、电阻R33-6的另一端、电阻R33-5的另一端、电阻R33-4的另一端、电阻R33-3的另一端、电阻R33-2的另一端、电阻R33-1的另一端及电阻R33-0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压端VDD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大新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