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慧专利>正文

慢性痢疾温脾祛寒汤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0373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慢性痢疾温脾祛寒汤的制备方法,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重阳木5-10,白头翁10-20,木香5-15,石莽草15-25,丁癸草6-12,盾果草4-12,茳芒5-10,古羊藤5-15,马齿苋18-40,十大功劳叶15-25,木麻黄6-1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处方组成,根据各药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研究得到了合理、稳定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有调和药性,舒肝理气,温脾驱寒等功效。所选材料皆为传统中药材料,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案申请,原申请号2014105828009,申请日2014.10.28,名称慢性痢疾温脾驱寒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慢性痢疾温脾驱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志贺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较重,易出现中毒型痢疾,多见于3~7岁儿童。人工喂养儿体质较弱,易出现并发症。慢性细菌性痢疾大多是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肠寄生虫病以及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多种原因造成。常常表现为不典型的痢疾症状,腹痛、腹泻、腹胀等。当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可引起急性发作,此时会腹泻、腹痛和拉脓血便。时好时坏,虽然治疗,效果也不佳,迁延不愈。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及脏腑而成,属于“肠辟、痢疾”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下为飨泄,久为肠辟。”《证治汇补》指出:“肠辟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痢疾也,故曰无疾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在治疗上应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公开号CN103405703A(申请号201310275325.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痢疾的中药丸,它由以下重量比组成中药组份:黄芩10-15份、白术12-18份、茯苓15份、神曲5份、木香8份、砂仁10-15份、山药15-20份、槐花10份、桔梗5份、奥椿皮20份、地榆10-15份、马齿苋20份、甘草6份。公开号CN103720981A(申请号201310744308.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0-30、黄连20-30、炒地榆10-20、乌梅30-40、仙鹤草10-20、黄芩10-8、黄柏l0-18、苦参8-15、白芍6-13、槟榔10-20、木香10-20、枳壳10-20。公开号CN103989870A(申请号201410272178.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药剂,其配方按其质量配比为:鲜马齿苋40-70份或干马齿苋20-40份、红糖10-20份、金银花20-30份、乌梅30-40份、黄芩10-18份、黄柏l0-18份、苦参8-15份、白芍6-13份、玉片10-20份。目前,临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对于慢性痢疾疗效不好,毒副作用大,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健康。中医治疗慢性痢疾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服用方便、便于携带的慢性痢疾温脾驱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慢性痢疾温脾祛寒制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重阳木5-10,白头翁10-20,木香5-15,石莽草15-25,丁癸草6-12,盾果草4-12,茳芒5-10,古羊藤5-15,马齿苋18-40,十大功劳叶15-25,木麻黄6-15。优选的方案中,重阳木6-9,白头翁12-18,木香7-13,石莽草18-22,丁癸草8-10,盾果草6-10,茳芒6-9,古羊藤8-12,马齿苋25-33,十大功劳叶18-22,木麻黄8-13。更加优选的,重阳木7.5,白头翁15,木香10,石莽草20,丁癸草9,盾果草8,茳芒7.5,古羊藤10,马齿苋29,十大功劳叶20,木麻黄1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将上述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稠膏剂、丸剂和片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1)将木香洗净,与黄酒拌匀,待酒被完全吸尽后,倒入炒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带焦斑色,停火,冷却,研末,过筛,得细粉1;茳芒研末,过80-140目筛(优选100-120目筛),得细粉2;将细粉1、2混合均匀,得混合细粉;(2)取古羊藤捣碎,置锅内,用文火炒,炒至药材表面发亮,有气溢出时,喷晒2-3倍量盐水,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放凉;马齿苋洗净,放入锅内大火蒸10-20分钟,取出,捣汁;(3)将重阳木、白头翁、石芒草、丁葵草、盾果草、十大功劳叶和木麻黄一起置于瓦罐中,加3-4倍量的清水浸泡2-4小时,后置于炉火上,大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2小时,第二次煎煮0.5-1小时,两次药液混合,过滤,得煎液;(4)将步骤(1)所得混合细粉、步骤(2)古羊藤粉末和马齿苋汁液一同加入到上述煎液中,搅拌,冷却,无菌封装,即得中药汤剂。上述慢性痢疾温脾祛寒汤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1)中过80-140目筛(优选过100-12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110目筛)。所述稠膏剂的制备方法是:(1)将木香洗净,与黄酒拌匀,待酒被完全吸尽后,倒入炒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带焦斑色,停火,冷却,研末,过100-120目筛,得细粉1;茳芒研末,过80-140目筛(优选100-120目筛),得细粉2;将细粉1、2混合均匀,得混合细粉;(2)取古羊藤捣碎,置锅内,用文火炒,炒至药材表面发亮,有气溢出时,喷晒2-3倍量盐水,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放凉;马齿苋洗净,放入锅内大火蒸10-20分钟,取出,捣汁;(3)将重阳木、白头翁、石芒草、丁葵草、盾果草、十大功劳叶和木麻黄一起置于瓦罐中,加3-4倍量的清水浸泡2-4小时,后置于炉火上,大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2小时,第二次煎煮0.5-1小时,两次药液混合,过滤,得煎液;(4)将步骤(1)所得混合细粉、步骤(2)古羊藤粉末和马齿苋汁液一同加入到上述煎液中,加压浓缩成膏状,110℃干热灭菌1-3小时(优选1.5-2.5小时),冷却,封装,即得稠膏剂。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1)将马齿苋洗净,放入锅内大火蒸10-20分钟,取出,捣汁,得汁液;(2)其他原料药洗净、晾干、研磨、过80-100目筛(优选过90目筛),得混合细粉;(3)按照丸剂的加工方法,用马齿苋汁泛丸,即得丸剂(每丸5g)。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马齿苋洗净,放入锅内大火蒸10-20分钟,取出,晾干,与其他原料药一同研磨、过80-100目筛(优选过90目筛),按照片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加工成片剂,每片2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慢性痢疾温脾祛寒药物时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十大功劳叶:基原: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的叶。成分:阔叶十大功劳叶含生物碱:小檗碱,小檗碱盐酸盐,小檗胺,尖刺碱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慢性痢疾温脾祛寒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下列原料药,均为重量份:重阳木7.5,白头翁15,木香10,石莽草20,丁癸草9,盾果草8,茳芒7.5,古羊藤10,马齿苋29,十大功劳叶20,木麻黄10.5;步骤是:(1)将木香洗净,与黄酒拌匀,待酒被完全吸尽后,倒入炒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带焦斑色,停火,冷却,研末,过筛,得细粉1;茳芒研末,过80‑140目筛(优选100‑120目筛),得细粉2;将细粉1、2混合均匀,得混合细粉;(2)取古羊藤捣碎,置锅内,用文火炒,炒至药材表面发亮,有气溢出时,喷晒2‑3倍量盐水,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放凉;马齿苋洗净,放入锅内大火蒸10‑20分钟,取出,捣汁;(3)将重阳木、白头翁、石芒草、丁葵草、盾果草、十大功劳叶和木麻黄一起置于瓦罐中,加3‑4倍量的清水浸泡2‑4小时,后置于炉火上,大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2小时,第二次煎煮0.5‑1小时,两次药液混合,过滤,得煎液;(4)将步骤(1)所得混合细粉、步骤(2)古羊藤粉末和马齿苋汁液一同加入到上述煎液中,搅拌,冷却,无菌封装,即得中药汤剂。

【技术特征摘要】
1.慢性痢疾温脾祛寒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下列原料药,均为重量份:重阳木
7.5,白头翁15,木香10,石莽草20,丁癸草9,盾果草8,茳芒7.5,古羊藤10,马齿苋29,十大功
劳叶20,木麻黄10.5;步骤是:
(1)将木香洗净,与黄酒拌匀,待酒被完全吸尽后,倒入炒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带
焦斑色,停火,冷却,研末,过筛,得细粉1;茳芒研末,过80-140目筛(优选100-120目筛),得
细粉2;将细粉1、2混合均匀,得混合细粉;
(2)取古羊藤捣碎,置锅内,用文火炒,炒至药材表面发亮,有气溢出时,喷晒2-3倍量盐
水,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