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003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9:37
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信号转换领域,其旨在解决现有串行器存在串行器中不同的时钟发生器采集时钟频率不匹配并导致输出数据误差较大,同时存在开关损耗等技术问题。该结构主要包括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第一时钟信号,用于构建信号采集时间窗口;第一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并行源信号且输出端输出混合信号;反馈时钟发生器;第二多路复用电路;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无源缓冲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信号的高速串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转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
技术介绍
串行器接收并行数据并将它转换成串行比特流;输入信号一般是8位并行数据,通常在上串行输出链路传输时还会利用某种编码方案将8位数据转换成10位数据。解串器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它接收串行数据,必要时进行解码,再转换为并行格式的数据。解串器还要恢复数据时钟,并把时钟和数据一起转发给后续的元件。SerDes中这2个互补的元件提供了一种将原始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从而进行高效传输的有效方式;在SerDes中还有一个锁相环(PLL)模块,它接收系统参考时钟,并将它倍频到相应的数据速率。独立的取样器模块将使用这个倍频过的时钟锁定输入的串行数据。缓冲电路可分为开通缓冲电路和关断缓冲电路。开通缓冲电路利用电感与器件串联来抑制器件的电流上升率,利用的是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但是开通缓冲电感会在器件有关断动作时时产生关断尖峰电压,造成器件过压,所以开通缓冲电路相对用得较少。关断缓冲电路最基本的思想是利用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减小器件瞬时电压变化和抑制尖峰电压,同时也可以减小器件的开关损耗。现有的串行器,特别是,集成电路中采用一些光耦器件,影响了运行速率,并且耗电量也会上升;并且光耦串行装置使用寿命不长,容易造成卡顿;存在时钟抖动和数据抖动;缺乏检测校验接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其旨在解决现有串行器存在采集时钟对原数据开窗区域选取不合理,相同串行器中不同的时钟发生器采集时钟频率不匹配并导致输出数据误差较大,同时存在数据串行速度较缓慢,运行效率受限,开关损耗等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包括并行源信号,还包括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第一时钟信号,用于构建信号采集时间窗口;第一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并行源信号且输出端输出混合信号;反馈时钟发生器: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以获得基准时钟,输出反馈时钟信号,用于构建延时信号采集时间窗口;第二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反馈时钟发生器输出的反馈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一多路复用电路输出的混合信号且输出端输出串行信号;第二时钟发生器:输出第二时钟信号,用于构建恢复信号采集时间窗口;时钟数据恢复电路:具有半数字内外环结构,其内环路接收第二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二时钟信号接收串行信号,输出相对于串行信号半频率的并行信号;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无源缓冲电路,其中,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阻以及三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电阻、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以及三极管的漏极;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以及第二电容,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射极。上述方案中,第三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反馈时钟发生器输出的反馈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高低逻辑电平且输出端输出差分信号。反馈时钟信号生成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损耗,第三多路复用器对输入信号进行钳制和差分,使得反馈时钟信号对于下位电路有更高的识别度,增加器件响应速度。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反馈时钟发生器,包括相位检测电路:接收并比较反向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差分信号,输出第一比较信号;升压-降压电路:接收第一比较信号,输出控制电压信号;复位电路:输出开关信号至升压-降压电路;分频电路:接收第一时钟信号,输出半频率的第一时钟信号;延时电路:接收控制电压信号以调整延时时间,并接收分频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输出反馈时钟信号。相位检测电路将一个相位内的反转的第一时钟信号比对第三多路复用电路输出端差分信号,具体地,将反转的第一时钟信号的上升沿与第三多路复用电路的差分信号的边沿。当相位检测电路输出的比较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即说明反转的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三多路复用电路的差分信号不匹配。延时电路的延时范围会对控制电压范围造成影响,具体地,降低延时电路的阶次,减少延时时间范围,能够降低电路复杂度和电量消耗,并且进一步降低噪声和抖动;抖动降低后,能够增加对多路复用电路施加的采集时间窗口,数据能够更多更快地通过转换器件。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输出第二比较信号;第二比较器:输出第三比较信号;第一或门: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与第一或门依次串联的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和缓冲器;第二或门:其输入端连接有第一或门的输出端和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三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第二或门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电路高电端;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或门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电路低电端;第一节点为第一或门的输出端,连接至延时电路;第二节点为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升压-降压电路的输出端;第三节点为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位端,连接至第三多路复用电路;第四节点为参考电压电位点。复位电路输出的开关信号基于升压-降压电路输出的控制电压水平。升压-降压电路具有高阈值电压和低阈值电压,当控制电压水平低于低阈值电压且高于高阈值电压,复位电路关闭升压-降压电路,并将控制电压水平重置为介于低阈值电压和高阈值电压之间,具体地,重置为电源电压的50%。高阈值电压范围和低阈值电压范围分别为电源电压0至30%和85%至100%。复位电路对延时电路的控制,能够进一步控制对第一多路复用电路的采样开窗时间,提升了系统对数据波形的识别和判决速度。上述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时钟信号速率为第一时钟信号的二分之一。提供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的系统时钟。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时钟数据恢复电路,包括内环路:其中包括锁相环,锁相环输出多相时钟信号;与锁相环连接的外环路:其中包括构成时钟恢复环路的鉴相器,数字滤波器和相位内插器,串行信号由鉴相器输入端输入且多相时钟信号由相位内插器输入。串行信号经过半速率的时钟采样后转换成两个的并行数据,然后经鉴相器比较产生相位判决信息。相位判决信息同时送给数字滤波器的比例和积分环节,最后产生相位控制信息送给相位内插器。半频率的并行信号是串行信号的表征,实现了输出信号的反馈与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数据信号自反馈对采集时钟进行调制以控制采集窗口宽度,获得更加合理的并行信号转串行信号自反馈调制电路结构;数据波形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显著降低;提升并行数据转换串行数据的运行速度,降低系统损耗与波形抖动;利用关断缓冲电路原理,以接近无源的能量消耗实现对器件瞬时电压变化的控制和尖峰电压的抑制,提高了器件的能量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复位电路的实施例;图3为本专利技术延时电路的实施例;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源缓冲电路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包括并行源信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第一时钟信号,用于构建信号采集时间窗口;第一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并行源信号且输出端输出混合信号;反馈时钟发生器:其中包括复位电路,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以获得基准时钟,输出反馈时钟信号,用于构建延时信号采集时间窗口;第二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反馈时钟发生器输出的反馈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一多路复用电路输出的混合信号且输出端输出串行信号;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无源缓冲电路,其中,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阻以及三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电阻、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以及三极管的漏极;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以及第二电容,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射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瞬时电压抑制的缓冲串行电路,包括并行源信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第一时钟信号,用于构建信号采集时间窗口;
第一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并行源信号且输出端输出混合信号;
反馈时钟发生器:其中包括复位电路,接收第一时钟发生器输出的第一时钟信号以获得基准时钟,输出反馈时钟信号,用于构建延时信号采集时间窗口;
第二多路复用电路:其采样时钟端口接收反馈时钟发生器输出的反馈时钟信号,输入端接收第一多路复用电路输出的混合信号且输出端输出串行信号;
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无源缓冲电路,其中,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阻以及三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电阻、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刘菲张建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创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