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586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瓶容器(1),其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2),该容器主体(2)具备具有开口部(31)的口颈部(3)、底部(4)及躯干部(5),具有安装于口颈部(3)的盖(8),该盖(8)具备在安装于口颈部(3)的状态下垂下至口颈部(3)的下方的部分(E),躯干部(5)具有肩部、内表面彼此相对向的前壁(51)及后壁(52)、一对侧壁(53、54)、及把持部(7),仅在前壁(51)形成凹槽(6),在前壁(51)以覆盖凹槽(6)的方式贴合有标签。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瓶容器,例如通过将前壁侧的标签朝向消费者侧进行陈列,可良好地保持陈列状态下的商品的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容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洗涤剂、液体柔软剂、液状漂白剂等液状物的容器,通用合成树脂制的瓶容器。若在现有的瓶容器中存在气体吸收性的内容物,则存在因顶部空间内的气体减少而使容器内的压力降低,由此引起容器变形的情况。因作为在容器的上方残留的空间的顶部空间内的气体(gas)被吸收,顶部空间内减压至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由此,容器上会产生不期望的凹陷或变形。特别是在嵌合于口颈部而设置流出口(spout)且流出口具有在嵌合部或嵌合部附近鼓出的形状的流出口容器、或容器躯干部的肩部或肩部附近为较宽的形状的情况下,顶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吸收量较大。若陈列于门市的商品的容器产生这样的凹陷等,则会使商品的形象变差。关于该问题,除内容物为气体吸收性的情况以外,在注入高温的液体并密闭后,该液体被冷却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提出有如下技术:试图通过改变躯干部的水平截面的表面侧的曲率与背面侧的曲率,刻意地设置对应于减压而变形的一侧的面,从而解决瓶容器的内部压力的减压所引起的变形的问题(专利文献1)。另外,也提出有如下技术:通过在构成瓶容器的躯干部的正面及背面的侧壁的至少一方设置凹陷引导线,并且将该躯干部设为自底部及肩部朝向凹陷引导线逐渐缩小直径的形状,从而特定变形的部位,并将外观的降低抑制为最低限度(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94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243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625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关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必须改变表面侧的曲率与背面侧的曲率,因而容器的形状受到制约,例如对于表面侧与背面侧的形状对称的容器无法应用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设置横带状的肋,但该横带状的肋设置于减小曲率而容易变形的背面侧。关于专利文献2的技术,若以覆盖凹陷引导线的方式贴附标签,则标签在凹陷引导线的位置不规则地变形,另一方面,若避开凹陷引导在线而贴附标签,则可贴附标签的范围受到限制。而且,专利文献2的凹陷引导线并非凹肋。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在挤压容器上设置肋的技术。但是,该肋为了提高容器的破坏强度而设置,且形成于容器的躯干部的相对向的一对面。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课题的瓶容器。本技术是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瓶容器,该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口颈部、底部及躯干部,在上方具有上述口颈部,在下方具有上述底部,具备安装于上述口颈部的盖,该盖具备在安装于上述口颈部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口颈部的内部而垂下至口颈部的下方的筒部。本技术涉及一种上述躯干部具有水平截面具有长轴方向及短轴方向的扁平的形状的瓶容器。上述躯干部具备自上述口颈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扩展并下降的形状的肩部、内表面彼此在上述短轴方向上相对向的前壁及后壁、及位于上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壁,在上述长轴方向上的一个侧壁侧,具有以自上述肩部遍及至瓶下部的方式形成的把持部。仅在上述前壁形成有凹槽,在上述前壁以覆盖上述凹槽的方式贴合有标签。附图说明图1(a)~图1(c)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图,图1(a)为自第1侧壁侧观察的左侧面图,图1(b)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1(c)为自第2侧壁侧观察的右侧面图。图2是表示将图1的高度T二等分的高度位置上的水平截面的模式水平截面图。图3是图1(b)的III-III线截面图。图4(a)~图4(c)是表示图1所示的瓶容器所使用的注出盖的图,图4(a)为侧面图,图4(b)为纵截面图,图4(c)为俯视图。图5(a)及图5(b)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图5(a)为左侧面图,图5(b)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6(a)及图6(b)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图6(a)为左侧面图,图6(b)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7(a)~图7(c)是表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分别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8(a)~图8(c)是表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分别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9(a)~图9(d)是表示凹槽的截面形状的其它例的凹槽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图10(a)及图10(b)是表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图10(a)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10(b)为C-C线模式截面图。图11(a)及图11(b)是表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图11(a)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11(b)为D-D线模式截面图。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图,为自前壁侧观察的正面图。图14(a)~图14(c)是表示本技术中的盖的其它例的图。图15(a)及图15(b)是变形量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16(a)及图16(b)是表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瓶容器1(以下,也简称为容器1)具备容器主体2,该容器主体2具备具有开口部31的口颈部3、底部4及躯干部5。容器主体2在上方具有口颈部3,在下方具有底部4。口颈部3在上端具有开口部。口颈部3形成圆筒状,在上端具有开口部31。口颈部3安装有盖,能够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密闭。安装于口颈部3的盖的构成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如图1所示的由具有注出筒82的注出盖80、及螺接于该注出盖80的计量盖86构成的盖等。底部4以可使瓶容器1在水平面上自立的方式形成。在本说明书中,上方是在将容器主体的底部设置于水平面而使瓶容器自立时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的方向,下方是在将容器主体的底部设置于水平面而使瓶容器自立时朝向铅垂方向的下方的方向。躯干部5在容器主体2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口颈部3与底部4之间。如图2所示,躯干部5具有水平截面具有长轴方向X及短轴方向Y的扁平的形状。躯干部5具备:自口颈部3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扩展并下降的形状的肩部50、内表面a彼此相对向的前壁51及后壁52、及位于长轴方向X的两端的一对侧壁(第1侧壁53及第2侧壁54),在长轴方向X上的第2侧壁54(一个侧壁)侧,具有以自肩部50遍及至瓶下部的方式形成的把持部7。再有,在前壁51形成有由凹槽构成的水平凹槽6(凹肋)。第1侧壁53及第2侧壁54在躯干部5的周向上,形成于前壁51与后壁52之间。前壁51、后壁52、与第1侧壁53及第2侧壁54的边界面可平缓地连接,也可经由具有较大曲率的边界面而连接。另外,也可经由如图1所示的棱线56、57而连接。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形成有用于握于手而把持容器的把持部7,在躯干部5形成有用于形成该把持部7的贯通孔(把持空间)71。把持部7形成用的贯通孔(把持空间)71以贯通躯干部5的筒状壁55连结前壁51与后壁52之间而形成。如图2所示,躯干部5具有前壁51与后壁52的距离L1(外表面b彼此间的距离)小于与前壁51和后壁52对向的方向Y正交的方向X的左右的侧壁53、54彼此间的距离L2的扁平形状。为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瓶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容器,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瓶容器,该容器主体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口颈部、底部及躯干部,在上方具有所述口颈部,在下方具有所述底部,具备安装于所述口颈部的盖,该盖具备在安装于所述口颈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口颈部的内部而垂下至口颈部的下方的筒部,所述躯干部具有水平截面具有长轴方向及短轴方向的扁平的形状,所述躯干部具备自所述口颈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扩展并下降的形状的肩部、内表面彼此在所述短轴方向上相对向的前壁及后壁、及位于所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壁,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一个侧壁侧,具有以自所述肩部遍及至瓶下部的方式形成的把持部,仅在所述前壁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前壁,以覆盖所述凹槽的方式贴合有标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9 JP 2013-263131;2014.11.20 JP 2014-235271.一种瓶容器,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瓶容器,该容器主体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口颈部、底部及躯干部,在上方具有所述口颈部,在下方具有所述底部,具备安装于所述口颈部的盖,该盖具备在安装于所述口颈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口颈部的内部而垂下至口颈部的下方的筒部,所述躯干部具有水平截面具有长轴方向及短轴方向的扁平的形状,所述躯干部具备自所述口颈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扩展并下降的形状的肩部、内表面彼此在所述短轴方向上相对向的前壁及后壁、及位于所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壁,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一个侧壁侧,具有以自所述肩部遍及至瓶下部的方式形成的把持部,仅在所述前壁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前壁,以覆盖所述凹槽的方式贴合有标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安装于所述口颈部的注出盖、及以覆盖该注出盖的注出筒的方式在该注出盖上能够装卸的计量盖,所述注出盖具备所述注出筒及在该注出筒的外侧设置间隔而形成的外筒,该外筒通过所述口颈部的内部而垂下至该口颈部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容器主体的躯干部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备:液体收纳部,其具备具有顶部且另一端开口的筒部;及安装部,其在该液体收纳部的外侧设置间隔而形成,且安装于所述口颈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筒部的另一端在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崎行雄川上健大泽哲宏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