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152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多条走线,每条所述走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每条所述走线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的宽度互相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每条所述走线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的宽度互相相等,这样在形成所述走线工序时,曝光均一性和刻蚀均一性提升,可以降低制作走线工艺的曝光不良和刻蚀不良,提高曝光工序和刻蚀工序的工艺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面板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触摸面板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摸面板(AddonModeTouchPanel)、覆盖表面式触摸面板(OnCellTouchPanel)以及内嵌式触摸面板(InCellTouchPanel)。随着手机轻薄化的发展,内嵌式触摸面板开始流行。内嵌式触摸面板是将触摸面板的功能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内部,这样既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降低触摸面板的制作成本。内嵌触摸面板是通过两层相互异面相交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实现的。其工作过程为:在对触控驱动电极加载触控驱动信号时,检测触控感应电极通过与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互电容耦合出的电压信号,在此过程中,当有人体接触触摸屏时,人体电场就会作用在互电容上,使互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触控感应电极耦合出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触点位置。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触控感应电极设置在阵列板上,当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完成贴合之后形成液晶盒,此时触控感应电极在液晶盒内,此后再于彩膜基板的液晶盒外侧通过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形成触控驱动电极。如图1所示,连接触控驱动电极11与控制单元5的走线3线宽设置不均匀,走线3在越靠近控制单元5的位置越集中,线宽也越细,从而形成走线3时曝光刻蚀均一性难以控制,容易发生刻蚀断线或刻蚀不开等不良,影响产品良率,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具有等线宽走线的触控显示面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多条走线,每条所述走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每条所述走线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的宽度互相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每条所述走线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的宽度互相相等,这样在形成所述走线时,所需的曝光时间、曝光能量、刻蚀液浓度及刻蚀时间均相同,也就使得曝光均一性和刻蚀均一性提升,可以降低制作走线工艺的的曝光不良和刻蚀不良,提高曝光工序和刻蚀工序的工艺良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触控电极层11第一触控电极3走线8第一基板6第二基板61第二触控电极层611第二触控电极7液晶层5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请参考图2,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1,第一基板8,控制单元5以及走线3。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8的表面上,所述控制单元5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8上的IC(integratedcircuit),也可以为外接的柔性线路板。每条所述走线3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5电连接。请参考图2至图4,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包括沿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条状第一触控电极11,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沿行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至少有一端连接所述走线3。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只有一端连接所述走线3。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走线3,通过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所述走线3,减少因走线3断线导致触控功能失效的风险,提高触控功能的可靠性。所述走线3可以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位于同一层,制成所述走线3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材料相同,制成所述走线3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所述走线3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还可以位于不同层,所述走线3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电阻率,制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制成所述走线3的材料为钼、钛、银、金、铜、铝或钼铝钼合金。相邻两条所述走线3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各走线3的宽度相等,各走线3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可选地,如图2所示d1、d2和d3分别为相邻走线3之间的距离,d1、d2和d3均相等,且各走线3的宽度相等,长度不相等。可选地,如图3所示,相邻走线3间的距离d4、d5和d6均相等,且每条走线3可以通过弯折的方式,实现多条走线3的长度宽度都相等,从而减少不同走线3间电阻差异。请参考图5,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6与液晶层7。所述第二基板6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8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的一侧。所述液晶层7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8与所述第二基板6之间。所述第二基板6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层6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1为透明导电层,包括沿行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条状第二触控电极611,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11沿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11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异面垂直相交,即所述触控驱动电极11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611在阵列基板60上的投影垂直相交。可选地,第一基板8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6为阵列基板,第一触控电极11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611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1在显示阶段与触控阶段分时复用,在显示阶段用于输入显示信号,在触控阶段用于输入触控信号。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曝光时间与曝光能量相同时,对不同宽度的走线而言,当走线稀疏区曝开时,走线密集区可能还没有曝开,故相同宽度的走线曝光均一性好,更容易制作。刻蚀液浓度与刻蚀时间相同时,对不同宽度的走线而言,较宽的走线刻蚀开时较细的走线还没有刻蚀出来,且因较细的走线太细,一旦过刻蚀就会发生断线,故相同宽度的走线刻蚀均一性好,更容易制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每条所述走线3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3的宽度互相相等,这样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多条走线,每条所述走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每条所述走线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的宽度互相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
状;
多条走线,每条所述走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走线的不同区域的宽度均相等,且多条所述走线的宽度互
相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走线的长度
均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所述走线之
间的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
极的一端连接有一条所述走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
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所述走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与所述第一
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层,制成所述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材料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珧曹兆铿秦丹丹金慧俊费日锂谢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