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水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886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水草,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为条状或者带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绳,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浮子,主体包括第一表层、渐变层和第二表层,主体为比重稍轻于水或稍重于水但又接近于水的比重的、无毒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两面的孔隙率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体为一整体结构,无主体和从体之分,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有显著增加,使用寿命延长,且生产工艺流程短,生产设备减少。降低了人工水草的投入成本,整个人工水草具有无毒性,为微型生物(如浮游动物、藻类及其他微生物)构建了良好的生境,消除了聚氨酯高聚物材质对水生态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水草,适用于受污染湖泊、水库、河流、池塘等水体的水质改善工程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中。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环境也在不断恶化,部分水体甚至出现了发臭、发绿、发黑的现象。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日趋发展,水体透明度越来越低,已不能维持水草的正常光合作用,附着在水草上的藻类、菌类因失去了载体,无法吸收分解水中污染物,使水体丧失了自净能力,水环境持续恶化。目前,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技术。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提高和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较高的营养化水平导致其透明度低,使沉水植物及很多浮叶植物不能生长,严重研制了它们在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对于水生植物难于生长的水体,只能采用人工水草为耐污的藻类及微型生物提供载体,逐步重建水生植被和水体自然生态。人工水草填料是采用耐污、耐腐蚀、弹性、韧性和柔性很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仿照生态系统中的水草设计而成的仿生水草填料,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可在水中自由飘动,形成上中下立体结构层。人工水草净水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其通过自然水体内的大量微型生物(包括轮藻、细菌、浮游动物和藻类等)在其表面自然富集形成的一层生物膜来改善水质。高密度的生物膜以污水为营养库,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进行降解作用;生物膜与人工水草表面,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复合机构的微环境,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时它对水体中悬浮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于某些污染严重的水体,水生植物已无法生长,人工水草即替代天然水草安置在河道内,提供细菌栖息生长的场所形成生物膜,培养水体自身的生物环境(包括水体本身的生物环境和河道底泥和两岸的生物环境),并充分利用此生物环境对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目的。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和能源,具有较好的生态安全性的富营养水体原位净化技术;可以明显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遏制或消除水华,从而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景观质量;该技术可以在不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为富营养水体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营造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人工水草具有比表面积大,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表面吸附性强,微生物易附着,环境安全性好的特点。人工水草技术运用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污染严重的水体中以及水质变劣的景观水体,不受透明度、悬浮物及不可预见污染因子的限制,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具有投资低,见效快、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性。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与水体曝气造流技术相结合可构成更高效的水质净化系统。现在有些人工水草采用可弱生物降解材质,人工水草置于污染的水质中,每年降解大于8%,隔段时间需要补充大量的人工水草,以补充所降解掉的材质,因此使用寿命很短,所需材质多,成本高;另外,现有人工水草多由两片材料复合在一起,容易开裂,使用寿命不长;此外,还有的人工水草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具有一定毒性,对藻类的生存有影响,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不可微污染水体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人工水草。无需频繁更换或添加、使用寿命长、对藻类的生存无影响,生态安全隐患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人工水草,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为条状或者带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绳,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浮子,主体包括第一表层、渐变层和第二表层,第一表层的孔隙率为70~75%,第二表层的孔隙率为80~85%,渐变层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一表层相同,渐变层另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二表层相同,渐变层一面至另一面的孔隙率均匀渐变。如上所述的第一表层、渐变层和第二表层均为纤维丝,纤维丝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或者或聚酯材质,第一表层、渐变层和第二表层为一整体。纤维丝还可以为除聚氨酯以外的难降解的材质。如上所述的纤维丝的比重为900~1100kg/m3。生产上述纤维丝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或聚酯或其他除聚氨酯的比重为200~1100kg/m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人工水草为具有水生高等植物的一些功能的生物载体,通过为水中微生物筑起生境条件,并通过微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大量降解各种有机物质,从而为水环境恢复与构建水生植被创造有利条件。其结构上,本体为比重稍轻于水或稍重于水但又接近于水的比重,整体比重较轻,可自然漂浮的非聚氨酯有机高分子聚合材质;可长时间使用而不会降解,无毒性,对藻类、浮游生物、微生物的生存无影响,降低了水生态的安全隐患和投入成本。本技术本体为一整体结构,无主体和从体之分,其比表面积比前技术专利有显著增加,并且其采用新工艺制成,工艺流程短,生产设备少。将本技术的一端由连接绳连接并固定于水中,即可改善受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质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遏制藻类“水华”的爆发,促进水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将本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可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构筑物内的微生物浓度和活性,提高处理池容积负荷,强化污水处理效果。本技术具有制作、布设、维修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是一种清洁的环保型水体净化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主体;2-连接绳;1-1-第一表层;1-2-渐变层;1-3-第二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技术人工水草是采用新工艺制成,实用寿命更长,不易损坏。如图1所示,一种人工水草,包括主体1,所述的主体1为条状或者带状,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绳2,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浮子,主体1包括第一表层1-1、渐变层1-2和第二表层1-3,第一表层1-1的孔隙率为70~75%,第二表层1-3的孔隙率为80~85%,渐变层1-2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一表层1-1相同,渐变层1-2另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二表层1-3相同,渐变层一面至另一面的孔隙率均匀渐变。第一表层、渐变层和第二表层均为纤维丝,纤维丝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或者或聚酯材质,第一表层、渐变层和第二表层为一整体。纤维丝还可以为除聚氨酯以外的难降解的材质。如上所述的纤维丝的比重为900~1100kg/m3。生产上述纤维丝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或聚酯或其他除聚氨酯的比重为200~1100kg/m3。主体1的材质可以采用的比重稍轻于水或稍重于水但又接近于水的比重的、无毒性的非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的纤维丝。即第一表层1-1、渐变层1-2和第二表层1-3均可以采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或者聚酯或者其他除聚氨酯以外的纤维丝,第一表层1-1、渐变层1-2和第二表层1-3为一整体。具体实施例中,主体1一端由连接绳2连接并固定于水中或处理池中,使得人工水草安装于水中,即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质量,提高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人工水草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水草,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为条状或者带状,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绳(2),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浮子,主体(1)包括第一表层(1‑1)、渐变层(1‑2)和第二表层(1‑3),第一表层(1‑1)的孔隙率为70~75%,第二表层(1‑3)的孔隙率为80~85%,渐变层(1‑2)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一表层(1‑1)相同,渐变层(1‑2)另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二表层(1‑3)相同,渐变层一面至另一面的孔隙率均匀渐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水草,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为条状或者带状,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绳(2),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浮子,主体(1)包括第一表层(1-1)、渐变层(1-2)和第二表层(1-3),第一表层(1-1)的孔隙率为70~75%,第二表层(1-3)的孔隙率为80~85%,渐变层(1-2)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一表层(1-1)相同,渐变层(1-2)另一面的孔隙率与第二表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昌强吴水清吴坤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宝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