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主供油油路、辅助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其主供油油路通过吸油过滤器Ⅱ与油箱相接的机载增压泵经球阀与冷却器的进口相接,冷却器的进口还通过单向阀与防爆电机齿轮泵组相接,防爆电机齿轮泵组与油箱相接;冷却器出口分三路:一路通过球阀与油箱相接;一路经双筒过滤器与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相接;一路经球阀与辅助供油油路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相接;双筒过滤器的输出端通过溢流阀与油箱相接。该润滑系统滑油冷却方式分为供油冷却和滑油自循环冷却;回油温度过高时可采用自循环冷却方式,以确保主供油油路中油温不超过机组要求标准,避免出现因油温过高造成机组传动部件烧毁或弯曲变形等事故发生,确保机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润滑,特别是一种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组组成的发电动力装置比汽轮机发电机组结构简单、辅助设备较少,使其投资、占地面积和发电成本都比汽轮机发电机组低;再加上燃气轮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起动快,不需要大量用水等优点,使其70年代以来在电力工业中应用发展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4%-21%。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为航改型燃机,后输出,采用三轴燃气轮机,功率为11.5MW,主要用于发电及备用电源。其主机滑油系统主要用于机组运行过程中向燃气发生器轴承、附件机匣传动齿轮等部件提供符合流量、温度、清洁度等要求的润滑油,对各润滑点进行润滑与冷却,防止因干摩擦造成轴承、齿轮等传动部件温度骤升,出现烧毁轴承、抱轴、轴颈过热弯曲、齿轮折断引起振动等严重事故,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现有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主供油油路、辅助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组成。其中油箱设有油雾分离器、压力调节器、液位传感器、温度表、注油过滤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滤清器及油气分离器等元件。主供油油路包括,油箱中的滑油由机载增压泵经吸油过滤器吸出,增压后的滑油经过手动截止阀后通过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滑油再通过双筒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向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输送;辅助供油油路用于起动、应急及低速运转状态供油,其油路为,油箱中的滑油由交流电机驱动的应急泵通过吸油过滤器吸出,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分成两路:一路在燃气发生器起动时向机载增压泵前供油,防止机载增压泵发生气塞现象,以及在燃气发生器进行冷吹、清洗等长时间低速运转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P口与A口间歇接通,使应急泵向机载增压泵前间歇供油,以维持各滑润点的润滑;另一路在机载增压泵发生故障时通过球阀向冷却器后部的主供油油路供油,满足紧急停机过程中润滑油供给。回油油路为,喷入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的润滑油完成润滑后经回油管路输送到回油泵,由回油泵抽回油箱。这种主机润滑系统,供油靠主供油油路中的水冷却器冷却降温,当机组运行在高温地区时,因冷却水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增压后的滑油经冷却器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热交换后,油温往往达不到机组要求标准,同时,滑油被输送到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后油温还会继续上升(供油兼有润滑和降低机组部件温度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回油温度升高,导致油箱中滑油温度随之升高。滑油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机组轴承、齿轮等传动部件烧毁或弯曲变形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本技术提供的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供油油路包括主供油油路和辅助供油油路。其中油箱、辅助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与现有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相同,只是对主供油油路加以改进,增加了油箱滑油自循环冷却油路。改进后的主供油油路包括,通过吸油过滤器Ⅱ与油箱相接的机载增压泵(安装在燃气发生器附件机匣上)经球阀a与冷却器的进口相接,冷却器的进口还通过单向阀与防爆电机齿轮泵组相接,防爆电机齿轮泵组与油箱相接,冷却器的出口分三路:一路通过球阀b与油箱相接;一路通过球阀d后再经双筒过滤器与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相接;一路通过球阀d后再经球阀c与辅助供油油路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相接;双筒过滤器的输出端通过溢流阀与油箱相接。对原主供油油路经过上述改进后,系统循环供油的冷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与原来相同的供油冷却(此时球阀b和球阀c关闭,球阀a和球阀d开启),滑油经过机载增压泵增压后通过冷却器冷却,经双筒过滤器输送到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另一种是采用自循环冷却(此时球阀b和球阀c开启,球阀a和球阀d关闭),滑油经机载增压泵增压后不经冷却器,而是经双筒过滤器直接输送到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油箱中的滑油则通过防爆电机齿轮泵组从油箱中吸出,经单向阀送入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流回油箱,油箱中滑油进行自循环冷却,确保供油温度不超过标准要求。两种冷却方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阀门切换。当现场回油温度较高时可选择自循环冷却方式,通过防爆电机齿轮泵组提高滑油自循环流量,从而提高滑油经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使供油油路中滑油温度不超过机组要求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滑油冷却方式可选择,当滑油温度过高、超过机组要求标准时,采用系统的滑油自循环冷却方式,可确保供油油路中油温不超过机组要求标准,从而避免出现因油温过高造成的机组传动部件烧毁或变形等事故现象,确保机组运行安全。2、在双筒过滤器后部设置由调压溢流阀构成的调压油路,经机载增压泵增压后的滑油经过调压可以更好地满足机组运行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润滑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13、供油系统和回油系统;供油油路包括主供油油路和辅助供油油路。其中油箱13与现有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相同,设有供油气分离的油雾分离器1、调节油箱压力的压力调节阀4、检测油箱液位的液位传感器6、检测油温的温度表7、与注油管路相接的注油过滤器8、与控制系统相接的温度传感器10、滤除气体的空气滤清器11及用于滤除回油中气体的油气分离器14。系统的回油油路和用于起动、应急及低速运转状态供油的辅助供油油路与现有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也相同。其中回油油路为,喷入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的润滑油完成润滑后经回油管路输送到回油泵(未图示),由回油泵泵回油箱,并通过油气分离器14将其中的气体分离、排出。其中辅助供油油路为,油箱13中的滑油由交流电机驱动的应急泵5通过吸油过滤器Ⅰ9吸出,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分成两路,一路通过叠加单向阀2向机载增压泵(安装在燃气发生器附件机匣25上,未图示)前供油,另一路通过通过叠加单向阀2和球阀c21向冷却器17后部的主供油油路供油。改进后的主供油油路为,机载增压泵输入端通过吸油过滤器Ⅱ12与油箱13相接,输出端经球阀a24与冷却器17的进口相接,冷却器17的进口还通过单向阀16与防爆电机齿轮泵组15相接,防爆电机齿轮泵组15与油箱13相接;冷却器17的出口分三路:一路通过球阀b23与油箱13相接;一路通过球阀d18与双筒过滤器20相接;一路通过球阀d18经球阀c21与辅助供油油路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相接;与双筒过滤器两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主供油油路、辅助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油路包括,通过吸油过滤器Ⅱ(12)与油箱(13)相接的机载增压泵经球阀a(24)与冷却器(17)的进口相接,冷却器(17)的进口还通过单向阀(16)与防爆电机齿轮泵组(15)相接,防爆电机齿轮泵组(15)与油箱相接;冷却器的出口分三路:一路通过球阀b(23)与油箱(13)相接;一路通过球阀d(18)后再经双筒过滤器(20)与燃气发生器各润滑点相接;一路通过球阀d(18)后再经球阀c(21)与辅助供油油路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相接;双筒过滤器(20)的输出端通过溢流阀(22)与油箱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QD128燃气轮机机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主供油油路、辅助供油油路和回
油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油路包括,通过吸油过滤器Ⅱ(12)与油箱(13)相接的
机载增压泵经球阀a(24)与冷却器(17)的进口相接,冷却器(17)的进口还通过单向阀
(16)与防爆电机齿轮泵组(15)相接,防爆电机齿轮泵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萧涵,关迪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黎明航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