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氮磷颗粒肥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77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硅氮磷颗粒肥料配方—的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6∶3∶1,其有效成分含量SiO-[2]18—21%,CO(NH-[2])-[2]13.8%P-[2]O-[5]1.5—2%;配方二的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5∶3∶2,其有效成分含量为:SiO-[2]15—17.5%,CO(NH-[2])-[2]13.8%P-[2]O-[3]—4%,上述两种颗粒肥料生产工艺相同,将硅水淬渣烘干后球磨成粉,将酰胺态氮粉碎,将过磷酸钙烘干粉碎成粉,把三种原料粉用搅拌机搅拌均匀,用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成颗粒肥料,适用于水稻、甘蔗、芦苇、果树、蔬菜等作物施用,增产效果明显,水稻施用后比单纯使用等量氮肥增产一成。(*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上使用的硅氮磷颗粒肥料及其生产工艺。这种颗粒肥料适应于水稻、芦苇、甘蔗、果树、蔬菜、葡萄、西瓜及小麦等作物施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本专利技术做出之前,根据有关资料报导,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有施用矿渣肥和矿尾肥,即单独使用硅肥的情况,但其肥效不易被观察到,不易被农民接受,难以推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硅氮磷颗粒肥料及其生产工艺。充分利用热电厂立式旋风炉排出的大量的粉煤灰即硅水淬渣为原料,加入酰胺态氮(尿素)和过磷酸钙,制成颗粒肥料,解决了我国农业肥料紧缺问题,特别是硅氮磷结合施用,使水稻等作物植株稳健,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以硅代钾作用,解决我国钾肥资源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硅氮磷颗粒肥料的配方是:配方一: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6∶3∶1,其有效成分含量为硅粉的SiO218-21%,酰胺态氮的CO(NH2)213.8%,过磷酸钙的P2O51.5-2%,这里它作为粘结剂使用。配方二: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5∶3∶2,其有效成分含量为硅粉的SiO215-17.5%,酰胺态氮的CO(NH2)213.8%,过磷酸钙的P2O53-4%,在这里过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属于硅氮磷颗粒肥料,其特征在于:a、配方一中的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6∶3∶1,其有效成分含量为SiO↓[2]18-21%,CO(NH↓[2])↓[2]13.8%,P↓[2]O↓[5]1.5-2%;b、配方二中的硅粉 、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5∶3∶2,其有效成分含量为SiO↓[2]15-17.5%,CO(NH↓[2])↓[2]13.8%P↓[2]O↓[5]3-4%。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属于硅氮磷颗粒肥料,其特征在于:a、配方一中的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6∶3∶1,其有效成分含量为SiO218-21%,CO(NH2)213.8%,P2O51.5-2%;b、配方二中的硅粉、酰胺态氮、过磷酸钙的配比为5∶3∶2,其有效成分含量为SiO215-17.5%,CO(NH2)213.8%P2O53-4%;2、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凡季相金范业学高国达徐广林王友芬冯巨忠祁亢罗世民朱有生邹邦基戴辉刘宪平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